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拉玛依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城市,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能源物质。克拉玛依市地处温带干旱荒漠区,气候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加上一系列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生境恶化。《克-白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依据克-白城镇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大型基础设施布局和自然地貌特征,提出需要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地系统结构。其中,贯穿于克白城镇组群间的12条生态廊道是重要的绿地结构层次,它与区域内各类绿地共同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安全屏障。本文章提出城市外围生态廊道植被恢复一系列途径和对策,旨在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设宜居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鞍山铁矿植被恢复中物种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民 《中国环境管理》2003,22(3):50-50,62
通过对鞍山市铁矿岩土理化性质的分析,探讨铁矿植被恢复中的物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青海省境内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植被破坏问题,并阐述了植被恢复工程现状与效果,提出了新的治理技术和方法。分析了针对工程活动破坏的植被恢复工程的重要性,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植被恢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矿业城市乌海市剖析入手,拟就矿业城市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赵丹  邓洪平  周剑 《四川环境》2012,(4):99-102
本文通过官地水电站施工期陆生、水生生态调查与环评阶段调查成果的对比和分析,验证了环评对施工期生态影响的预测结论、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合理性,证明了施工期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必要性以及施工期生态调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东海岸分布着特殊意义的海岸沙生植被,其特点为群落类型单纯,组成种类结构简单,具有显著的镶嵌性。植物有很强的抗旱、耐瘠、耐热、耐盐能力,群落自然演替缓慢。本文对该岸区沙生植被的恢复、发展和防止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进行了生态评价,并从植物生态学角度提出海岸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7.
8.
倪萍  牛博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Z1):103-106
干旱区除存在唯一的真正森林-胡杨(Populuseuphratica)林外,植被普遍极其稀疏,以降水稀少,蒸发显著为特点的干旱区,荒漠植被的存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良性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干旱区的荒漠植被表现出特有的生理特征,本文研究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的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规律,进一步提出了扩展荒漠植被的可能性及其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北干旱荒漠区生境严酷,物种贫乏,植被稀疏低矮,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致生境恶化。利用当地有限的水源来实现干旱荒漠区的植被恢复,防止流沙蔓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以裸地为立地条件,利用当地的关键种(keystone specics)或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选择合适的生境,采用人工种子库和幼苗移植等方法,促使已缺失的植物种在目的地重新定居;另一方面,利用灌丛效应选择合适物种加以配合,提高干旱荒漠区的植被盖度。研究表明:以上两种途径对实现干旱荒漠区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暗紫贝母的生态分布、植被的种类组成及其区系分析,并通过相似系数法对暗紫贝母分布的群落进行了数值分类,为川贝母的野生抚育和药材生产保护区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丹 《四川环境》2012,(5):76-80
官地水电站竹子坝砂石生产系统生产废水处理采用“细砂回收+絮凝沉淀+清水回用+泥浆(石粉)脱水”的分级处理与循环利用工艺和陶瓷过滤机作为生产废水中石粉终端脱水设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和改进,不仅解决了大坝碾压混凝土石粉需求,同时解决了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处理难题,使处理成本大幅降低,值得类似工程和Ⅱ类及以上水域功能的建设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南部,分布于整个毛乌素沙漠。通过现场调研,分析了气田在工程建设期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情况,并结合相关规定,制定出气田建设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公路扰动带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伴随多条沙漠公路的修筑,公路沿线形成了生态扰动带(包括施工扰动带和运营扰动带)。它使地表空气流场改变、地表覆被剥离、风沙源出现、地表径流过程受阻、地表水分重分配以及生境隔离。野外考察和样品分析表明,扰动带的植被恢复取决于消面稳定性、降水的地表分配、时间、地下水位、种源和风场等因素,并初步总结出如下规律:①草方格内部表面沙层的有机质随时间逐渐增多;②草方格固沙措施加速了植被恢复的速度;③迎风坡自然覆沙,种子易于着床和萌发;④路肩上形成长营养期的中生植物,边坡形成旱生植物,路边优动带内的植被恢复情况因水分条件而变化;⑤植被恢复与时间成正比,演替过程为:短命植物、三芒草→蒿类→梭梭或白梭梭。最后提出改进草方格沙障的材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用干水、适时播种等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陡坡地集流聚肥梯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径流农业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对辽西部陡坡地资源的调查研究,介绍了陡坡地集流聚肥梯田的内涵,集流,集流效果及其优化设计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干旱生态敏感区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要求,设计备选指标集,采用频次分析法进行指标初选,采用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精选,建立由4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干旱生态敏感区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给每个指标赋予权重.将该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某水电站建设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水电站运行以来总体上有利影响大...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对维持良好的水库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生态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水土保持措施,可实现受损水库生态环境的修复.围绕水库消落带、水库涵养林、库区耕地和水库水环境等方面来研究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库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四川彭州铜尾矿库植被特征分析与植物群落演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翔  宗浩  王文国 《四川环境》2006,25(6):44-48
本文分析了四川彭州铜矿尾矿库的植被特征、群落特征与演替。在该尾矿库上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共91种,隶属38科79属,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形成6种相对稳定的群落类型;在2003年弃耕后形成的地段分布有史蒿+小飞蓬群落(Artemisia argyi+Conyza conadensis Comm.)、艾蒿+打破碗花花群落(Artemisia argyi+Anemone hupehensis Comm.)、艾蒿群落(Artemisia argyi Comm.)和白车轴苹群落(Trifolium repens Comm.);在经过30~40年自然演替的地段分布有芭茅+羊耳菊群落(Miscanthus sinensis+Inula cappa Comm.)和羊耳菊+千里光+密蒙花群落(Inula cappa+Senecio scandens+Buddleja officinalis Comm.);在近十年内新形成的地段现主要覆盖地衣和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通过对群落结构和不同地段植被特征的对比,对本铜尾矿库的演替现状和规律进行了分析,井讨论了人为影响对演替进程的影响,提出了人工恢复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源沟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SS浓度高,采用水力旋流/加药絮凝/多级沉淀工艺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中的给定限值70mg/L,达标出水全部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