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重量法是测定水中悬浮物的常用方法。恒重是该法获得有效数据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采用重量法测定水中悬浮物,并对滤膜的前处理、冷却时间及称量等操作环节进行了讨论。实验证明严格控制各项影响因素可以有效的提高恒重效率,缩短测定周期。采用空白滤膜作为质量控制措施可减少测定误差。  相似文献   

2.
沈志群  李丽 《重庆环境科学》1994,16(5):55-56,61
滤膜法测定水体中总不可滤残渣沈志群,李丽(江苏省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南通)前言总不可滤残渣(悬浮物)的测定主要采用滤纸过滤法和滤膜抽滤法,前法手续烦琐,特别是样品达到恒重时间长,导致整个分析周期较长。目前国内外已采用孔径为0.45um滤膜作为分离可滤...  相似文献   

3.
滤膜法测定悬浮物出现负误差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滤膜法测定水中悬浮物出现负误差的情况进行研究,从滤膜的前处理到滤膜的选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主要原因是滤膜在实验的过程中产生失重。对几种微孔滤膜进行了空白实验,得出有机滤膜的空白校正值为0.0000~0.0004g,低于或等于悬浮物的称量误差,此类滤膜用于水中悬浮物的测定,能减少恒重次数,缩短实验时间,提高测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冷却时间对测定水中悬浮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萍 《福建环境》1997,14(4):32-32
水体悬浮物为截留在滤器上的不可滤残渣。实验表明,在进行水和废水中悬浮物测定时,样品的称量恒重与冷却时间有关,干燥器容量大小以及称量速率也会给称量恒重及结果带来误差。  相似文献   

5.
用中速定量滤纸为滤料,在使用时,先用蒸馏水冲洗,除去可溶物质,再烘干恒重。在大批样品分析时,需要反复重复,费时,操作过程误差在。以空白滤膜校见系数,进行水中悬浮物的测定,此方法简单,可易操作。  相似文献   

6.
张东宇 《环境保护》1996,(12):23-23
提高测量悬浮物的准确性南京市秦淮区环境监测站张东宇1实验1.1原理总不可滤残渣(悬浮物)是指不能通过滤器的固体物。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水样,经103~105C烘干恒重后得到总不可滤残渣(悬浮物)含量。1.2仪器真空泵,抽滤瓶,Ф70mm布氏漏斗,Ф70...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原理、仪器、方法与步骤1.原理悬浮物是指不能通过滤器的固体物.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水样,经103~105℃烘干恒重后得到总不可滤残渣(悬浮物)含量.2.仪器真空泵,抽滤瓶,φ70cm布氏漏斗,φ70cm的中速定量滤纸,恒温烘箱,电光分析天平.连接如图: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是在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布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MF)过滤微污染地表水,考察微滤膜对天然水中有机物的影响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黄浦江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3~5 k Da和0.2 k Da附近,且疏水性有机物和亲水性有机物所占的比例相当.有机物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冬季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值偏高,而UV254和比紫外吸光度值(SUVA)则在夏季偏高.黄浦江原水经微滤膜过滤后,有机物构成发生明显变化,膜出水中的亲水性有机物的比例增加,而疏水性有机物的比例降低,D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7.73%和15.75%.黄浦江原水及经0.45μm滤膜过滤以去除悬浮物的黄浦江原水分别进行微滤膜过滤,膜比通量的对比发现,在较短时间内两者的膜比通量下降都很明显,而后膜比通量都趋于平缓,变化趋势及结果基本一致,可见,黄浦江水中造成膜通量下降的物质并不是悬浮物,而是溶解性的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量水体中悬浮物的提取,提出了一泵三瓶滤网覆盖抽滤法,该方法是在传统滤膜抽滤法的基础上,在滤膜的下面,增设了一张尼龙滤网,滤网的大小刚好覆盖布氏漏斗的抽滤小孔,并采用一台真空泵带动三个抽滤瓶。实践证明,一泵三瓶滤网覆盖抽滤法的抽滤速度是传统抽滤方法的7倍多,并且能够减少在抽滤过程中由于抽滤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悬浮物的质量损失。因此,该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抽滤的效率,缩短抽滤的时间,加快实验的进程,对大范围内的水体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闳 《环境保护》1992,(12):24-24
一、引言在水质监测中,按照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采用滤纸重量法对悬浮物进行测定,当测定含量低于25mg/L水样时,取样体积以100mL计,经烘干恒重后测定,结果往往出现负值或零,致使方法测定灵敏度较低.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通过试验分析表明:滤料可溶物含量约0.25%,由于经水样过滤后,溶解损失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测定悬浮物时提前用蒸馏水洗涤过滤处理消除可溶物,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制的微孔滤膜于今年三月底在杭州通过鉴定。 微孔滤膜是海洋环境污染物分析测试的急需产品。据悉,全国海洋污染监测网定手一九八六年开始,水质样品有关项目的分析测试要求在通过微孔滤膜过滤后进行,以保证分析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鉴于某些物质在海洋中的含量甚微,为了减少使用滤膜后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对微孔滤膜的材质、孔径、吸附、沾污、耐酸、耐压、耐热、恒重等  相似文献   

12.
方韬  赵玲 《能源环境保护》2011,25(1):51-55,59
根据国家测试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分析标准,在采用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微孔滤膜(孔径0.45?m,直径50mm)测试煤矿矿井水时,常碰到比较清洁的水样容易出现负值的现象。通过对微孔滤膜的反复实验并深入分析,提出了如何改进"滤膜准备"的操作步骤建议,对更加真实反映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空气和废气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所写滤筒采样后称重的规定:即烘干一小时取出称重.多次反复操作,直到恒重为止。这种操作一般需要多次重复,时间很长。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与对比实验发现:通过改变首次烘干时间,可以减少操作次数,缩短达到恒重的时间。对于滤筒的质量控制,在各个环节进行了阐述。对于以前有人提出,滤筒烘干后的冷却时间对滤筒重量有影响,经实验有不同结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磁微滤膜法高效脱氮除磷技术的试验研究,对比研究了工艺流程1“微磁絮凝反应系统-磁微滤分离系统-Bio-O好氧池”与工艺流程2“Bio-O好氧池-微磁絮凝反应系统-磁微滤分离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考察生化工艺(Bio-O好氧池)的除磷能力,以及对物化工艺(磁微滤)加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微滤分离系统对总磷去除率平均为94%,Bio-O好氧池对氨氮的去除率>90%,硝化负荷最高可达0.33 kgNH3-N/m3/d。工艺流程2中,生化工艺在前,Bio-O的生物除磷作用不仅减少了后段磁微滤工艺的加药量,药剂投加量上可节约40%,还有利于提高磁微滤膜法整体工艺的稳定性,系统抗冲击负荷更高。综合考虑,工艺流程2更适用于污水脱氮除磷,在减少物化加药量的同时,可保证出水总磷及悬浮物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5.
湖泊水体悬浮物中痕量砷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在悬浮物和水相中的分配是水体重金属形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追踪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以及重金属生态与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水中砷元素以其极强的毒性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已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痕量悬浮物中砷测定的前处理过程及室内分析的方法与质量控制的叙述不够详尽,有必要对此做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悬浮物较少的水域,选用7个滇池水样,采用不同滤膜、不同预处理方法、不同消解用酸及消解时间,测定并比较砷空白值,试图通过改变实验条件降低空白值,探索前处理的最佳条件及步骤.结果表明,对于悬浮物较少的湖泊水域,采用预称重的醋酸纤维膜过滤水样、载有颗粒物的滤膜冷冻干燥、HNO3-HCl O4加热共消解36 h,消解上清液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空白值低于悬浮物一个数量级以上,膜空白砷相对标准偏差为2.80%~11.38%,膜空白加标回收率为83%~103%;与滇池5个实际样品验证误差范围0.27%~6.92%.此方法可以可靠地获得悬浮物中的砷含量,在砷含量较低的水体悬浮物测定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真空吸滤法研究了酒精糟液固液分离的性能,以过滤速度及滤出液中悬浮物量为指标,对过滤材料、凝聚剂量及操作真空度进行了选择。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法求出了该过滤介质的负荷方程参数。本文数据已用于转鼓式真空吸滤设备的设计。在试验选定的条件下,糟液中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悬浮物测定中因滤膜所含水溶物性物质而造成的负误差影响。对滤膜使用浸泡-抽洗的方法进行预处理,空白测定值在±2mg/L之间,地表水和废水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8%和0.03%。浸泡-抽洗的预处理法方便简单,取得明显的效果,解决了滤膜造成的负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是衡量污水对外界环境的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化学需氧量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悬浮物即"不可滤残渣"是指将水过滤后留在过滤材料上的物质.针对引起比对分析监测结果中采样环节误差的原因,从理化概念入手,分析了环境样品随沉降时间不同引起的CODcr值的变化,以及CODcr值与SS值的相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COD在线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使其更好地发挥COD在线监测仪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为污染减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提供准确、科学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国内对大气气溶胶的研究常用国产过氯乙烯膜(即1号测尘滤膜)为滤材,但对它的阻截颗粒物的性能却研究不多。1984年当我们研究用双膜法测定北京大气硝酸蒸汽浓度时(双膜法是:第一层滤膜用于阻挡颗粒物,第二层用浸渍过NaCl的滤膜收集HNO_3蒸汽),发现用过氯乙烯膜作为第一层和以石英膜作为第一层来阻截气溶胶,其结果有着系统的差异,并且总是前者大于后者。这就促使我们对过氯乙烯膜的过滤性能进行认真的考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实验数据证明了使用49型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大气及烟道气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以下简称PAH)时的漏滤现象。介绍了用49型玻璃纤维滤膜(以下简称“G”)和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以下简称“F”)联用作为吸附滤料的新采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