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1982年8月某天,我市某化工厂一台30吨/小时锅炉,由于采用了没有旋塞手柄的化工容器液面计代替锅炉两侧的水位表,加上操作判断错误,造成严重缺水事故。 锅炉上两个水位表都是用刚检修后的液面计代替的。那天下午一点半,司炉班长发现右侧液面计无水位,左侧还有水位,就到炉上检查。由于此种液面计通汽水口阀门(旋塞)是用手轮控制,看不出是通还是不通,只能用手去拧手轮才能确定是否开通。当时班长没有拧动手轮,误认为此液面计阀门坏了,便让司炉监视左侧水位,去拿一块新的液面计来更换右侧液面计。更换后,打开液面计,一试验,锅炉已无水,冲洗左侧…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的液体储槽接液口,在液体槽车误操作启动后易拉断充装软管,导致储槽液体泄漏,造成严重后果。技术改良后,加装拉断阀门,在液体槽车误操作情况下,拉断充气软管后,阀门会迅速自动关闭,杜绝了事故的发生。盈德气体集团于2001年10月创立,是一家致力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大型专业气体公司,以诚信、创新、安全、共赢为价值观,以一流的技术为客户创造最优服务、为员工创造美好未来、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亚洲领先  相似文献   

3.
湖北恩施市某灰砂砖厂,曾发生一起锅炉房分汽缸压蒸釜的进汽阀和蒸养车间压蒸釜之排汽阀(均为Dg100,Pg16,J41W-16截止碱)同时断裂的事故。其中,进汽阀的断块(阀体上齐根断下的阀盖法兰与阀门盖、阀杆和阀瓣由阀门盖螺栓联成的整体)高速飞出,将前方3m处的锅炉排污阀打碎,导致停炉停产。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据检查,事故前两压蒸釜均处于恒温保压过程〔饱和水蒸汽,表压774.7kPa(7.9kgf/cm~2),174℃〕,管道及阀门未保温;两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系用长450mm加力杆手工操纵,兼作调节阀用以控制釜内压力和温度),均在阀体上阀门盖法兰根部应力集中处齐根断裂(附图)。  相似文献   

4.
快开门主要用于压力容器上实现快速开启和关闭的一种机械装置,由于它开、闭迅速,当容器内的压力未完全释放就打开门或在快开门未完全关合到位容器就进气(汽)加压的情况下,门盖就会带压快速冲开,造成设备毁坏和人员伤亡事故。快开门安全联锁自控装置通过气、电结合自动控制,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5.
一、三起液化气罐车泄漏事故原因探讨●事故一1994年9月,广东省某燃料公司的一部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在广东阳春路段运输途中,因汽车罐车车辆传动轴中间轴承(联轴器)松脱,引起中间吊耳松脱下吊,传动轴失去控制而剧烈摆动,撞击液相接管,致使液相接管与球阀法兰联接密封垫片破坏,罐内液化石油气严重泄漏,事故发生后,司机采取关闭紧急切断阀进行处理,但阀已失灵,无法关闭,泄漏长达十多个小时,造成严重事故。●事故二2004年8月,我省某地一部液氨罐车在往氨罐卸氨过程中,钢编装卸软管突然发生爆炸,罐车内液氨喷涌而出,而当时司机、押运员未在场,未…  相似文献   

6.
1992年9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我公司烧结厂锻钢用冷却水箱发生爆炸,混凝土房梁断裂,顶棚炸飞,水泥散落,炉门前的小冷却器被抛出5米远。当时附近幸好无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锻工班班长回忆,在事故前,烘炉有异常声响约2小时,开启进水阀后,瞬间即发生了爆炸。由于事故现场失真,爆炸时出口阀门是否关闭无法确认,给事故原因分析带来很大困难。为弄清事故原因,我们以多角度假设的方法进行分析,最后终于获得了正确的结论。 假设之一:出口阀关闭,水箱有积水。此时水箱成为密闭容器,烘炉时水箱壁受热,积水不断升温、气化,最后在高压蒸汽的作用下,…  相似文献   

7.
根据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对事故进行预想和判断,是目前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误操作、设备发生故障或误动作,以及受其它事故的影响,就会形成一定的危险条件。为了使这些危险条件不导致灾害后果,并限制事故发生的场合,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限制到最小程度,就需要事先对易出事故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 “误操作致灾害逻辑分析图”是对事故进行预想的一种分析形式。这种逻辑图表主要用来分析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条件(单独形成的或由于其它事故引起的)及可能造成的灾害性后果,并按因果…  相似文献   

8.
班组是企业构成的最基本单元。班组员工比其他人更多地接触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是企业各类事故的主要发生群体。因而,开展“以人为本、规范作业行为”的班组安全管理是有效控制事故的关键。经对我公司93人次人身伤害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以下4类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1.未确认行走路线是否安全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的8.5%,一般为重伤以上事故;2.未确认上级的指令出现误操作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的6.5%,一般为重伤以上事故或设备事故;3.未确认操作对象及环境是否安全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  相似文献   

9.
王巍 《安全》2001,22(4):26-28
1998年,我车间职工在接收碱液的过程中,违反了切换罐操作中“先开后关”的规程,造成管线憋压,碱液从阀门法兰处喷出而溅到职工身体上的事故,而且职工在耽搁了近20min后才对伤处进行处理,加重了伤势,住院治疗近2个月,给个人和单位造成了不必要的精神和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10.
1982年11月7日上午,锦州柴油机厂液化石油气站两吨液化石油气大罐突然发生故障,油罐铁管与胶管联接处在气压冲击下脱开,刹那间液化石油气喷射而出,充满了整个库房。如遇明火就会燃烧爆炸。在离油罐几米处,有70名职工正等候灌油。工人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紧急关头,64岁的加油站站长曹福林不顾石油气的熏呛,冲到油罐前想去接管子。但此时胶管已无法和铁管接上。他又架起梯子,爬上3米高的罐顶,用尽全身力气,关闭了阀门,排除了险情,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老当益壮排险情@刘学海  相似文献   

11.
《锅炉检修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检修锅炉时,必须将其给水、蒸汽、排污管道采取隔断措施,防止由于误操作或阀门不严而进入水、汽造成伤亡事故。有的单位对规程就是熟视无睹。辽宁某县造纸厂,有几台锅炉的排污管都是相通的,今年秋天检修时,就是因为没有把检修锅炉的管道接口与运行锅炉的管道隔离开来,造成运行锅炉的排污水窜到正在检修的锅炉里,一个检修工人被烫伤致死。 无独有偶,沈阳某厂检修锅炉时,也未按规程要求去做。一个当班的司炉工不注意锅炉正在检修,开了汽阀门,蒸汽进入锅筒,锅筒里的检修工人大叫一声,虽然立即关闭了闸门,也已烫伤…  相似文献   

12.
中石化九江石化公司“3?12”爆炸着火事故2018年3月12日16时14分,中石化九江石化公司柴油加氢装置原料缓冲罐(设计压力0.38MPa)发生爆炸着火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轻伤。经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循环氢压缩机因润滑油压力低而停机后,加氢原料进料泵随即联锁停泵,但因泵出口未设置紧急切断且单向阀功能失效,加之操作人员未能第一时间关闭泵出口手阀,反应系统内高压介质(压力5.7MPa)通过原料泵出入口倒窜入加氢原料缓冲罐,导致缓冲罐超压爆炸着火。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属于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6%(其中违章指挥占16%)。可见,杜绝违章操作是减少事故的主要途径。要减少或消除违章操作,必须掌握违章者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才能防患于未然。本文就违章者的心理状态作肤浅的剖析。一、麻木心理麻木不仁者忽视安全的重要性,既不学习安全知识,又不钻研技术,工作粗枝大叶、敷衍塞责,心目中根本没有安全规程、技术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使用规程,工作前不作任何检查和确认,随意操作。这种人除自己常常出事故外,还不时造成他人的不  相似文献   

14.
《江苏劳动保护》2011,(2):41-41
商品混凝土行业生产系统中,水泥、矿粉、煤灰的贮存库都为园筒状钢结构罐,顶部装有除尘器,近来又增加了防爆装置,散装车(或船)利用压缩空气向罐内送物料。但在使用中,这种贮罐偶然会发生除尘器“飞上天”(一般叫冒顶)的事故,有的甚至连罐顶都一起飞落。这在我们苏州地区前几年就发生过多起,最近我们邻近一个商品混凝土企业就又发生了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的工厂企业在入罐作业中;屡屡发生缺氧窒息伤亡事故。从我市的情况来说,就有一些这样的典型事例。 去年12月13日,我市某纺织厂一名勤杂工,进入浴室的预热水箱装修水漂,因箱内蒸气量大,形成缺氧,该工人在工作中窒息昏倒,加上当时无监护人,结果该工人死在水箱内。今年4月15日,我市某酱油厂在味液倒罐作业中,为排除故障,有4名职工由罐顶人孔处进入罐内,结果都先后窒息,造成死亡3人的恶果。对事故的调查确认,该罐内不存在化学有毒气体。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味液搅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蒸气和部分惰性气体逐渐将罐内空间空气排挤…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24日,江苏省常州市某车辆厂氮化使用的液氨气体发生泄漏,现场操作人员试图关闭液氨气瓶阀门,但刚接近泄漏区域,就感到眼睛受到强烈刺激,无法呼吸,不能将仍在漏出液氨气体的气瓶阀门关闭,导致液氨继续向外泄漏,情况万分危急.液氨气瓶所处位置是在生产厂房内部,离泄漏点不足10 m处,便是热处理加热电炉,连续产生明火.一旦泄漏的液氨气体达到爆炸浓度,遇到明火便会发生剧烈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时,操作人员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公司领导,公司领导也试图进入现场关闭阀门,无奈根本无法接近.  相似文献   

17.
1989年6月15日,福建省邵武市第二化肥厂造气车间脱硫工段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重大事故,造成9人中毒,4人死亡。事故的经过是这样的: 因脱硫系统阻力增大,影响生产,经生产调度会决定更换4号罐的活性炭床,6月14日4号罐由民工清卸完毕。15日早上班后,厂生产办安排装入新的焦炭和活性炭。生产办主任与一民工未办理入罐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入罐将焦炭铺平后出罐(当时罐底下排污阀阀门未打开),然后从上面倒入  相似文献   

18.
(1)在检修容器前,容器与其他设备的连接管道必须彻底切断。对与易燃或有毒气体设备的通路,要关闭阀门,加设盲板严密封闭,以免因阀门泄漏,易燃或有毒气体漏进检修的容器中引起着火、爆炸或中毒事故。(2)检修容器,如需卸下或上紧承压部件,必须将容器内的全部压力排净。(3)工作介质为有毒或易烯气体的容器,检修前应进行妥善处理。讲入有毒气体容器内部进行检验前必须将介质排净,经过清洗、置换,并分析检查合格方可迸行。对可燃气体进行动火作业,或更换附件后用空气做气密性试验前,应将介质排放干净,然后对容器进行清洗和…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5月12日15时33分左右,上海某公司一苯罐在检维修时发生闪爆,造成6名承包商员工死亡。该事故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注意检维修相关事故。石化行业是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高危行业,相关操作稍有闪失就会引发重大事故。检维修的目的是确保安全屏障完整,预防事故。不进行检维修,屏障的完整性就难以维持,但检维修不当、不充分、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广州某医院发生一起空气加压氧舱严重火灾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经济损失数十万元。该氧舱为多人舱,1993年制造,1997年经某高压氧舱厂改造,一直运行正常。事故前定期检验合格。检验后曾进行过空调室外机移位。据医院介绍。事故当日上午,医院按规定严格做了有关开舱前准备工作。并按常规开舱,10点左右关闭供氧阀门开始减压,当减压至表压为0.03MPa时,舱内突然着火。操作技师紧急执行应急预案,医务人员迅速打开舱门,用灭火器灭火,并迅速将舱内2名病人和1名陪人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