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铁盐同步除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铁盐化学同步除磷进行了研究 ,通过试验比较了硫酸亚铁和氯化铁的除磷效果 ,前者的效果优于后者。并就污泥回流对除磷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 ,结果说明污泥回流可以节约药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2.
铁盐同步除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铁盐化学同步除磷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比较了硫酸亚铁和氯化铁的除磷效果,前者的效果优于后者。并就污泥回流对除磷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说明污泥回流可以节约药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3.
混凝强化除磷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模拟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及硫酸亚铁)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氢氧化铁的吸附除磷规律,以及氢氧化铁与絮凝剂复配除磷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及硫酸亚铁可行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多孔富铁组合填料的动力学因素对化学除磷的影响,并通过化学除磷机理分析建立了化学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显示,组合填料的粒径、配比、投加量及反应时间会对磷的去除效果产生显著影响,除磷优化条件为:组合填料粒径为1.25~1.6 mm,配比为1∶2,投加量为3.0 g,反应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当进水总磷浓度为5.00 mg·L-1时,出水总磷浓度不大于0.5 mg·L-1。化学动力学分析表明,多孔富铁组合填料化学除磷速率对磷的浓度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铁屑粉煤灰组合处理含磷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铁屑粉煤灰组合处理含磷废水的除磷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了铁屑粉煤灰质量比、反应时间、pH值和投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除磷的最优条件为铁屑和粉煤灰的质量比为2∶1,反应时间为20 min,pH值为6,投加量为20 g/L.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磷的去除率达到了97.5%.对比了该法和粉煤灰吸附法与传统铁屑法的除磷效果.与单一粉煤灰吸附法和传统铁屑法除磷的结果相比较,铁屑粉煤灰组合除磷的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厌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除磷效果欠佳的问题,采用聚磷硫酸铁(PPFS)对该工艺二级出水进行混凝除磷实验研究。考察了PPFS投加量、初始p H值、温度、浊度以及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复配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PPFS可有效降低出水TP浓度,当投加量为40 mg·L~(-1)时,TP浓度能从3.71 mg·L~(-1)降至0.34 mg·L~(-1)左右,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限值(TP≤0.5 mg·L~(-1))。利用PPFS对生物除磷工艺二级出水进行化学除磷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电解-混凝处理抛光液废水,考察了铁水比、进水pH值、铁炭比、振荡时间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找出了影响较大的因素,进水pH、铁水比、振荡时间都对去除率影响较大.最佳微电解条件为铁水比为0.375,进水pH为3,铁炭比为1∶1,振荡时间为150 min.同时,当混凝剂硫酸亚铁的投加量为160 mg/L、三氯化铁的投加量为20 mg/L时,COD去除率可达到83.8%,金属铜离子去除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8.
接种稳定运行140 d的反硝化除磷污泥,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亚硝态氮投加方式、进水COD浓度和p H对反硝化除磷过程N_2O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60 mg/L的亚硝态氮均分3次投加与1次投加相比,系统内N_2O最大积累量从14.23 mg/L降低为2.90 mg/L,经缺氧吸磷后N_2O剩余量由8.20 mg/L降低至0.02 mg/L,表明多次投加亚硝态氮可有效避免N_2O的积累。当初始进水COD浓度为150、300和450 mg/L时,经3 h缺氧代谢后出水中N_2O剩余量分别为11.70和7.59、4.77 mg/L,较高进水COD浓度可有效降低N_2O的产量。不同p H值的实验结果表明,较高p H可促进N_2O的代谢,并最终减少N_2O的产生量。  相似文献   

9.
在小型处理系统中生物除磷同步化学除磷简便易行,但加入的除磷剂本身和形成的化学沉淀物的积累可能会对生物系统造成影响。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对铁盐的2种投加剂量下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SBR系统中连续投加15 mg·L~(-1)三氯化铁,表观上系统总体的除磷效率较未投加前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改善,但这削弱了系统的内在生物除磷效力。随着化学除磷的进行,系统污泥胞内PHA含量减少、糖原含量增加;污泥中PAOs相对数量下降而GAOs的相对数量显著增加,优势菌发生演替。结束投加后,污泥的活性可以缓慢恢复。说明该浓度下长时间连续进行同步化学与生物除磷,会对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但这种损害在停止化学除磷后具有一定的可恢复性。而连续投加3 mg·L~(-1)三氯化铁的SBR系统总体除磷效率较未投加前有所提高,且没有对生物除磷系统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能够较好实现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的协同。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研究了Fenton试剂法处理槟榔废水的工艺条件。基于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考察了初始p H值、双氧水投加量、硫酸亚铁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单独作用和交互作用,并建立了TOC去除率数学模型。实验表明,在初始p H值为5,双氧水投加量为50 mg/L,硫酸亚铁投加量为12.5 g/L,反应时间为120 min,0.2%PAM加入量为0.2 m L时,整个反应过程对TOC去除率可达到64.1%。通过Box-Behnken响应曲面可知,双氧水投加量、硫酸亚铁投加量的交互作用对TOC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双氧水投加量对TOC去除率的影响极显著。Fenton试剂处理槟榔废水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双氧水投加量为54.2 m L/L,硫酸亚铁投加量12.55 g/L,初始p H值为4.98,反应时间为103.5 min。在此条件下TOC去除率为70.18%。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丝绸厂汰头废水高有机物浓度高氮磷的特点,对该废水的化学除磷工艺及生物化学组合除磷工艺的除磷效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考察了有机负荷、运行工况、工艺组合、药剂种类和投加量等对除磷效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汰头废水采用厌氧-生物除磷-生物脱氮-化学除磷组合工艺除磷经济高效,当生物除磷SBBR工艺单元有机负荷为3 kgBOD5/m3·d,运行工况为进水0.5 h-厌氧2 h-曝气4 h-沉淀1 h-排水0.5 h,化学除磷工艺单元投加60 mg/L聚合氯化铝(PAC)时,可使COD及PO3-4分别为10 000 mg/L和114 mg/L的进水,出水COD及PO3-4分别为93 mg/L和0.23 mg/L;总ηCOD91.5%,ηPO3-4为99.8%.其中生物除磷工艺单元承担的ηPO3-4为75%;化学除磷工艺单元承担的ηPO3-4为24.8%.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造纸污泥吸附剂除磷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造纸厂废水污泥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造纸污泥吸附剂。利用制备的造纸污泥吸附剂对模拟含磷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探讨了吸附时间、投加量、pH值、转速和温度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吸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获得了最佳除磷工艺条件为吸附时间97 min,投加量6.9 g/L,pH=6,转速200 r/min,温度30℃,在此条件下磷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因此,造纸污泥吸附剂对磷的吸附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材料这一建材碎料的除磷效果,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铝改性蒸压加气混凝土碎料除磷材料(Al-MAAC),考察了Al-MAAC的最佳制备条件以及反应时间、进水磷浓度和投加量等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1 g蒸压加气混凝土粉末材料,10 mL、0.2 mol·L-1氯化铝溶液,混合改性0.5 h;当投加量为0.5 g·L-1、时间为1.5 h时,低浓度含磷废水(总磷≤1 mg·L-1)中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6.1%。综合上述结果,铝改性蒸压加气混凝土的除磷机理为材料与废水中的PO34--P反应,生成以羟基磷灰石为主的钙磷-磷铝共沉淀物,从而达到除磷目的。因此,铝改性蒸压加气混凝土可作为用于深度除磷的一种价廉易得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4.
硝酸盐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厌氧/缺氧间歇反应器内考察了硝酸盐进水浓度及进水方式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阶段,反硝化除磷菌(DPBs)可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当硝酸盐浓度较低时,DPBs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吸磷。进水COD浓度为220 mg/L,正磷浓度为6.8 mg/L,硝酸盐初始浓度为26 mg/L时,系统达到最佳脱氮除磷效果,期间亚硝酸盐浓度积累至10.71 mg/L。采用连续流投加硝酸盐的方式更利于氮磷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经济、高效的生态浮床除磷基质,以牡蛎壳为对象,通过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剂投加量影响实验对比研究了经不同温度热处理的改性牡蛎壳对低磷浓度水体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相比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模拟天然及改性牡蛎壳对总磷的等温吸附行为;相对于伪一级动力学和Elovich方程,牡蛎壳对总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更为吻合。热处理温度对总磷的吸附效果产生明显影响,650℃改性牡蛎壳的吸附性能最优。牡蛎壳投加量对总磷去除效果影响也较为显著,当投加量增至20g/L时,天然牡蛎壳、250℃改性牡蛎壳、500℃改性牡蛎壳、650℃改性牡蛎壳的总磷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1.27%、62.50%、88.27%和99.69%。当投加量为8g/L时,650℃改性牡蛎壳对总磷的去除率已高达90%左右。总体而言,650℃改性牡蛎壳的总磷吸附效果最好,可优先选为生态浮床除磷基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改性生物质炭与聚磷菌联合去除废水中磷的效果,将铁改性生物质炭以及聚磷菌投加入序批式废水处理装置中,间隙进水,间隔一定时间测定水中磷浓度随时间变化,并探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进水COD浓度以及初始磷浓度对联合除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改性生物质炭和聚磷菌联用能高效去除废水中磷,在30℃、水力停留时间6h、COD浓度280 mg·L~(-1)、初始磷浓度5 mg·L~(-1)并且持续曝气条件下,联合除磷效果最优,其磷去除率可达97.94%。铁改性生物质炭和聚磷菌联合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磷,为废水除磷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给水污泥为吸附材料,对模拟含磷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投加量、pH和粒径3种因素为影响因子,以磷的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BBD)研究了3种因素对磷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成功预测出最佳除磷工艺条件为污泥投加量3.88 g/L,pH=3.00,粒径1.00 mm,该条件下磷的去除率可达95.13%.因此,响应面分析法是优化给水污泥吸附除磷工艺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证明,将催化铁添加至传统生物除磷工艺的厌氧段,可使得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两者作用耦合。为了研究工艺中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的关系,采用不同催化铁投配率分别为0、1和2 g Fe/(mg P·d)的3组反应器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催化铁投配率为1 g Fe/(mg P·d)时,系统的除磷效率最佳,去除率在90%以上,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耦合作用好;负荷为2 g Fe/(mg P·d)时,系统在未达到稳定之前即发生恶化,生物除磷作用受到抑制。铁化合物的积累量过多是系统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在污泥中铁含量小于30 mg Fe/g MLSS时,生物除磷作用与化学除磷作用两者协同,除磷效率提高;当污泥中铁含量超过52.8 mg Fe/g MLSS时,出现竞争,生物除磷作用受到抑制;通过排泥,降低污泥中铁含量,则除磷功能可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进水、厌氧池上清液、二沉池出水、污泥浓缩水、污泥脱水进行Fe CI_3·6H_2O、PAC除磷实验,并以Fe CI_3·6H_2O为沉淀剂对厌氧池上清液从p H、Fe/P摩尔比、腐殖酸、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因素进行批次实验分析磷去除状况。实验显示,三氯化铁、PAC对进水除磷效果不佳,厌氧池上清液用Fe CI_3·6H_2O为沉淀剂时磷去除率较低,二沉池出水、污泥浓缩水以及污泥脱水用Fe CI_3·6H_2O、PAC时其正磷去除率均可达到80%左右。通过对比不同p H值、Fe/P摩尔比、腐殖酸和VFA浓度对厌氧池上清液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4~5,Fe/P=1.3时磷的去除效果达到78%以上,腐殖酸浓度对磷去除率影响不大,VFA在低于10 mg/L和高于60 mg/L时对磷去除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MB(A2/O)处理城市污水富磷上清液的化学除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新型除磷脱氮工艺,研制了将MBR和A2/O工艺相结合的新型MB(A2/O)反应器.研究了MB(A2/O)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厌氧富磷上清液的化学除磷,并分析了过程机理及特性.结果表明:对于TP在30~45 mg/L的富磷上清液,采用含20% Ca(OH)2的工业石灰与P的最佳投加质量比为22.5;纯Ca(OH)2与P的最佳投加质量比为5.6(摩尔比为2.5);FeSO4·7H2O与P的最佳投加质量比为10.7(Fe2 与P的摩尔比为1.3);Al2(SO4)3·12H2O与P的最佳投加质量比为12(Al3 与P的摩尔比为1.3)时,均可使出水TP稳定在0.3 mg/L以下;以石灰、NaOH的联合投加方式可大幅减少石灰投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