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人口与耕地呈逆向发展这一现象,重点分析了抚顺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的基础上。提出了抚顺市只有发展有机食品走产业化道路,才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观点。  相似文献   

2.
<正>波兰是中欧国家,笔者跟团走访波兰时会发现,无论是首都华沙还是别的城市,甚或山区及农村,都置身在绿荫怀抱之中,波兰人的绿化、环保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那么波兰的垃圾分类怎么样呢?波兰的垃圾分类早在2008年,波兰的有识之士就指出,波兰2008年将产生1600万吨垃圾,其中有500万吨是各类废弃包装,  相似文献   

3.
炼油厂处理易燃易爆化学品,存在高温、高压,是最危险的化工企业之一。世界范围内炼油厂近几十年发生的严重事故见附表。现就所发生的事故简要分析如下:事故类型火灾 据估计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发生每起造成财产损失超过100万美元的火灾61起,超过50亿美元的19起。据此和英联邦统计数字,估计在20~30年,炼油厂就发生一起损失在50~100万美元或更多的火灾事故。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的起数估计是上述数字的三分之一。这表明防止炼油厂火灾是极其重要的。爆炸 大约有50%大型炼油厂火灾会引发爆炸。在化工和石油化工企业…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铁军 《环境保护》2007,(1A):25-27
中国历经了6400年的稻作农业史,在最近的40年开始实施农业现代化,却导致了化学农业、石油农业的大规模推进,使我国农业变成了不可持续的农业,并在农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灾难。因而,在农村推进环保和农业生态修复便成为了最佳的政策选择。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但农村恢复了环保,将不仅使全国环保大局既定,而且也使人民的食品安全得到保证。因此,如何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论21世纪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理论与实践的讨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讨论了可持续农业的定义与实际含义,对发展与环境、现代农业的功与过、替代还是发展、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见解,重点是强调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与生态持续性三者的统一,强调前进而不要后退。文章还探讨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道路,根据中国农业45年成就与不足以及面临的难题,提出21世纪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而集约持续农业是中国式通向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道路的体现。强调集约(高产高效)与持久发展的结合,在农业上要狠下真功夫。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指明石油农业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同时,阐明了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真正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农业生态化和农业产业化之路,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曦 《福建环境》1995,12(2):21-23
在分析福建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福建农业资源与生产状况,确立福建农业的发展道路-集约持续农业之道,提出了福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我国农业碳减排提出了新要求。明确农业碳排放特征是制定农业碳减排政策的基础。本文对2012—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农业碳排放情况进行了测算,分析了我国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下降速度快于增长速度。从农业碳排放结构来看,农资投入和畜牧业的碳排放下降是近年来农业碳排放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农业碳排放空间变化来看,我国农业碳排放呈现出“西升、东降、中略降”的空间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农业低碳发展应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农资投入,统筹制定地区农业碳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9.
在说明“集约化”和“掠夺式农业”两种不适当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持续农业”的新概念。并阐述了各国发展“持续农业”的现状,以及发展持续农业国际合作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关中灌区农户生产投资与水费承受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5年连续6年对陕西关中九大灌区800个定点农户进行入户跟踪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00-2005年不计入农业税关中九大灌区平均年农业投资为4605.8元/hm2,计入农业税为5313.0元/hm2;2000-2005年农业毛收入从2000年9754.2元/hm2上升至2005年的17371.4元/hm2,6年增长了78.1%,农业净收入从2000年4944.3元/hm2上升至2005年的11317.4元/hm2,6年增长率超过了一倍。2000-2005年九大灌区水费投资平均值为854.9元/hm2,占农业投资的18.56%;2000-2005年灌区水费投资平均值逐年增长,而水费占农业投资、水费占毛收入、水费占净收入、人均水费占人均总净收入比例、人均耕地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最后就目前农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Port.  JR  王燕 《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7,26(7):454-457
自1950年以来,丹麦的农业产量一直在发展并变得非常专一化,单位面积和单位资源的生产力高而稳定。农业的负效应(如水中的肥料残留物,粮食和水中的杀虫剂及资源消耗()正开始对环境产生重大的压力。为了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景观的变化以促进较主的生物多样性。1980年和1990年之间制定了一些国家计划,1987年,丹麦通过了推行有机农业的第一项法律。可持续发展包括人类社会安康和环境保护良好状态两个方面。显著也经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非点源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农业非点源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化肥、农药、有机粪肥和污泥等的使用,其趋势目前已相当严重。据估计,在1993年全世界已有30%~50%的土地受到这种污染,对土壤生产力以及人民生活环境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近年来,许多农学家...  相似文献   

13.
从现在到21世纪,农业担负着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分艰巨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唯一途径是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作者在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业所面临的许多不利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农业持续发展条件,良化农业持续发展环境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农业生产及农业污染的特点入手,借鉴工业清洁生产的基本理念,初步界定了农业清洁生产的内涵。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论述了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就全面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91年,瑞典的有关研究机构和组织了制订了波罗的海地区的农业研究和发展计划。具体行动主要是由瑞典农业科学大学(SLU)、瑞典农民联盟(LRF)、瑞典农业工程研究所(JTI)T 瑞典农业协会实施的。主要的资助者是BITSA、Sida和瑞典研究所。在研究合作方面,NOVABA扮演了重要的角色。NOVABA是北欧和波罗的波地区的农业大学为在上述领域进行合作而建立的组织。经验表明,所有的计划都应当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最近15a来中国气候变化在最近50a来的比较特征,并着重分析与讨论了这一期间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变化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度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因气候变化影响粮食产量的变化幅度一般为3%~5%,个别年份可达10%左右;因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一般在5%~10%,个别可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据考古发现,中国已经有7000年的栽桑养蚕史和6400年的稻作农业史。而最近几十年,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尽管缓解了人口与食物之间的矛盾,但相比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只不过是农业文明史中的短暂一瞬,却已经导致了广泛的生态破坏、社会异化等问题。中国传统农业包含了许多“朴素”的生态思想,其理论与实践支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十分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开展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了农业放心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理论基础后,讨论了农业废弃物的主要资源化利用途径和支持与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目的是描述芬兰农业的结构和环境状况以及农业对地表沙水下水系的影响、大气排放、农村景观、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施肥、土壤中蚀和杀虫剂的使用等问题。前面的工作主要是关于波罗的海的保护、国家的行动计划和经济手段。然后阐述了芬兰1995-1999年农业-环境规划的目的与结构,从环境目标和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了该规划实施的问题。还讨论了芬兰农业向可持续农业的转变问题,进行了可持续能力的评价和环境风险的分析,并  相似文献   

20.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特征,农业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在分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