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论述了组建三级环境监测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组建三级环境监测网是环境监测工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3.
三级环境监测网业务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徐州市环境监测三级网络的业务管理,指出了网站建设要抓好初期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制定质量管理规定和开展创建优质实验室和计量认证工作,并对网站的日常工作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不断促进三级监测网的业务管理。 相似文献
4.
5.
6.
阐述了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及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提出对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运行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制度,争取重大科研项目,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坚持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夏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24(1):1-4
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完善监测技术体系、补充建立量值溯源基准体系、建立监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提高环境监测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有效运行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机制等6项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体系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9.
10.
陈轶波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1):1-3
依据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标准,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基层监测站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指出实现\"三个说得清\",应以科研工作为先导,以污染防治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强化对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和环境风险源筛分排查,充分发挥基层监测站的作用,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准确有效技术支持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强化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研究的重要性角度,简述了构建完善的由纵向网、立体网、横向网等3大网络体系构成的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的必要性,提出该体系的构建需尽快完善法律、人才、经费、技术等4大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组成及架构,讨论了系统网络节点、网关的硬件设计,并对基于TinyOS的应用程序组件结构和节点工作流程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形势与政策需求,剖析了影响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的5方面因素,提出应增强质量管理工作的计划性,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有效利用质量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管理,加强部门问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质量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下构建现代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性。指出加快能力建设是构建现代环境监测体系的核心,加强网络建设是构建现代环境监测体系的保障,队伍建设是构建现代环境监测体系的根本。提出南京市环境监测要树立大环保观念,通过现代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从属地监测向流域监测、区域监测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从确定监测因子、评价标准、分析方法3个方面简述了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制订中的原则、要求、难点、重点,对标准、分析方法的选用,对实际工作中常发生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这对于各级、各地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信息的规范化录入和分级汇总统计、信息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目前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网络服务、地理信息等技术,设计实现了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各级、各地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能够进行监测机构、持证人员、监测项目、仪器设备等信息的录入和定期维护,同时共享监测方法、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标准物质等信息.同时上级管理部门能够查看、统计所辖部门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信息,从而为流域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资源调配、辅助决策等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7.
Monitoring of Aquatic Macrophytes for Detection of Long-term Change in River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details of 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by the United Kingdom's Environmental Change Network for the long-term monitoring of macrophytes in rivers and streams. The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techniques first proposed by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Analysts (1987) and later adapted by the National Rivers Authority (NRA) and Environment Agency, but differs in splitting the surveyed 100 m stretch of waterinto sections to provide an objective measure of the frequencyof occurrence of individual species in place of the moresubjective estimation of cover. A pilot study of the ECN methodology took place at five sitesin 1997.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cluding a few practicaldifficult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ology,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For all but one of the sites strongassoci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number of species observedand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cours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were degree of shading, substrate type, depth and clarity.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individual species within sections of the watercourse was foundto be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log of the overall estimates of cover. Because the use of sections, rather than a single overall coverestimate, enables variation in the pattern of vegetation over surveyed stretches to be detected and related to watercourse characteristics, the precision with which change can be detected is increased, and the possibility of determining the causes of change is thereby enhanced. Moreover the use of sections allows within-site variation to be calculated and hence the accuracy of estimated changes to be quantified.In gener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N methodology was not found to be particularly onerous or difficult. As a result of the pilot study some changes in the ECN methodology have been made, primarily to reduce the workload so that sites can be surveyed comfortably in a single day. 相似文献
18.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版)中对环境监测的总体要求,指出了目前环境监测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面对新型环境问题监测滞后、监测基本制度尚不完善、全过程监管出现真空区、法律责任追究软弱乏力、环境监管监测信息封闭、社会监测力量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应构建现代监测管理制度,加快监测信息主动公开,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充分依靠社会监测力量,推进以人为本环境监测,细化监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辜强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27(3):9-11
阐述了航道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结合污染环节分析,提出了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包括地表水、大气、噪声、生态监测的布点原则、监测项目和频率、分析方法等,以及对环境监测所有环节实施的全程序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