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利用高岭土悬浊液和松花江原水作为研究对象,以混凝试验为基础考察了生物絮凝剂(BFs)对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生物絮凝剂进行混凝处理在投药量5~19mg/L的范围内能够使高岭土溶液浊度去除84%,低于Al2(SO4)3(93%)和Fe2(SO4)3(94%). Zeta电位和混凝pH变化结果表明,生物絮凝剂的混凝效果主要受吸附架桥机理支配.向生物絮凝剂中投加少量的Al盐和Fe盐能够明显强化混凝效果,且在相同的混凝效果时Fe盐投加量小于Al盐投加量.这种强化作用主要是因为无机盐和生物絮凝剂的复合加强了电性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 Fe盐和生物絮凝剂复合使用可以在低投药量和中性pH条件下有效去除原水的浊度(94.6%).生物絮凝剂能够在较大的投药量范围内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颗粒物,形成的剩余污泥能够被自然降解;同时,由于不使用金属盐,大大降低了由于铝的积累而导致的致病风险,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絮凝剂. 相似文献
2.
3.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湖泊水浊度及TOC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烧杯混凝试验和动态连续混凝试验,就混凝剂种类、投药量、pH值、水温等因素,研究强化混凝对水中浊度和TOC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C最佳投量为30mg/L,浊度去除率为90.19%,TOC去除率为38.2%,水温高于20℃时,聚合氯化铝对浊度和TOC去除率分别高达84.95%、33.18%以上。虽然pH值是影响有机物去除的主要参数,动态连续混凝试验表明,不改变pH值,强化混凝工艺依然能极大地改善出水水质,滤后水质浊度为0.1NTU,TOC为6.23mg/L。 相似文献
4.
5.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拟采用强化混凝技术进行深度处理后用作邻近发电厂的冷却用水。为了指导生产运行,采用正交试验对强化混凝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助凝剂投加量>搅拌转速>接触污泥浓度>絮凝阶段的pH。强化混凝技术处理该二沉池出水的最佳运行工况:PAM浓度为0.3 mg/L,接触污泥浓度为2.5 g/L,搅拌转速为80 r/min,pH为6.0。在最佳运行工况下,浊度由10.0 NTU降至0.5 NTU以下,TP浓度由1.5 mg/L左右降至1.0 mg/L以下,最低可达0.2 mg/L,优于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6.
7.
8.
9.
实验研究了氧化铝陶瓷膜处理高浊度水时膜通量衰减变化规律,发现运行初期膜通量衷减很快,后期衰减趋于平缓,总体成线性下降。对0.8μm、0.2μm、50nm 3种不同孔径的氧化铝陶瓷膜性能进行了比较,发现50nm氧化铝陶瓷纳滤膜处理高浊度水膜通量明显大于0.8μm和0.2μm氧化铝陶瓷超滤膜,而浊度和污染指数也较两者小。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针对孚日家纺水厂出现的处理效果不理想这一问题,通过设计烧杯搅拌实验,研究不同混凝剂及与助凝剂PAM联用对低浊水浊度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比聚合氯化铝PAC混凝效果好,而与PAM联合使用比单独采用一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显著。从经济方面,对硫酸铝AS和氯化铁FC进行了试验分析,得出了硫酸铝AS与PAM联用,有可靠的除浊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强化混凝去除黄浦江水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效果与水源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黄浦江水中低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占多数,因此,强化混凝处理有机物效果有限.对于<1k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增加混凝剂投量可有效去除紫外吸光值(UV254),但去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效果很差.尽管增加混凝剂投量和降低pH都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但决定强化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pH,去除黄浦江水有机物的最佳pH范围为6~5. 相似文献
16.
混凝法处理锰矿选矿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和六水合氯化铁(FC)4种常用混凝剂,采用正交试验,以去浊率与去锰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混凝剂处理锰矿选矿废水的效果及最佳混凝条件。结果表明:在以上混凝剂中,FC的混凝效果较差;PAM对锰矿选矿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优,最佳的混凝条件为:处理500 ml的废水,投加1.5 ml的PAM,pH为7.0,搅拌后沉降20 min,废水经处理后去浊率与去锰率分别为96%、92%,其中废水的pH及投药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及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对村镇生活污水单独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应用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了前述絮凝剂复合使用效果。结果表明,在pH为10、PAN投药量1ml/L、混凝时间2min、搅拌转速240r/min,以及絮凝时间10min、搅拌转速120r/min时,试验污水中污染物浊度、COD、SS、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99.63%、84.59%、64.59%及49.52%,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农田灌溉标准(GB5084—92),可用于农田灌溉,实现污水资源化。 相似文献
18.
珠江澳门河口高浊度问题的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澳门河口的水环境问题相当突出,水体浊度高,因此研究该水域的高浊度问题,不仅对该地区的神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和指导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针对高浊度问题,论文提出治理对策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其中是主要的工程措施是重点加强澳门、珠海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具体结合到上述城市的实际情况,目前就是要加快澳门城市污水处理厂、珠海唐家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同时也要加强水源保护工程的建设,大力建 相似文献
19.
搅拌条件对强化混凝去除给水微细颗粒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珠江水系原水进行了强化混凝处理实验,利用颗粒计数器测定混凝前后水中1~40μm微细颗粒的数目与分布,研究了搅拌条件对微细颗粒的去除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