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张木床     
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一,父亲开着刚刚学会的电动三轮车给我家送来了半车大白菜和一袋子豆馅馍。一到家,父亲就乐呵呵地对我说:"现在的人真能,车充上电就能带着你跑,一按电门想去哪去哪,比那大架子的自行车方便多了。"妻子边卸东西边说:"上次回去只不过随口说说,没想到你们还真蒸了豆馅馍送来,没少麻烦  相似文献   

2.
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一,父亲开着刚刚学会的电动三轮车给我家送来了半车大白菜和一袋子豆馅馍。一到家,父亲就乐呵呵地对我说:“现在的人真能,车充上电就能带着你跑,一按电门想去哪去哪,比那大架子的自行车方便多了。”妻子边卸东西边说:“上次回去只不过随口说说,没想到你们还真蒸了豆馅馍送来,没少麻烦吧!”父亲说:“这孩子还学会客气了,豇豆是咱自家地里种的,只需要和和发面,费啥事。”正在屋里写作业的女儿听到父亲的声音,飞快地跑出来扑到父亲怀里。父亲在她的小脸上亲了又亲。  相似文献   

3.
安全之歌     
从矿工柔韧的柳条帽,从巨轮宁静的救生圈,或者在一个突然的不幸之后,或者走在危险的悬崖边。我这般深情地想到了你,安全啊,安全!你象大理石一样永恒的忠诚,不曾有丝毫疏忽和虚幻。你把信任交给劳作的人们,他们以生命与你结为终生侣伴。你站在隘口,驱赶着一切恐慌,不幸和灾难。你祝福旅行在蜜月里的情侣,送一曲优美的《一路平安》。你祈愿蓝色的大海,赠予远洋赤子平静的港湾你披一身晚霞的绵裳,目送下工的年轻丈夫,走下高高的安装台,走进妻子温柔的顾盼。象父亲的严厉,象慈母的不厌其烦,象情人的柔情,象恪职的保护神,站在高高的奥林匹斯山。…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十则     
“中层干部” 一职工:这次分房,怎么把宿舍楼的二三层都分给各车间的领导了? 厂长:人家都是中层干部嘛。 爸爸最节约 爸爸:你看爸爸像你一样乱花钱吗? 儿子:不,爸爸最节约! 爸爸:为什么? 儿子:咱俩乘公共汽车,你从来连车票都不买。 笨的原因 父亲:你可真笨!你看诸葛亮多聪明,  相似文献   

5.
父亲:你出了工伤就该好好治疗休 息,今天怎么还要去上班?儿子:车间主任不让我歇班。父新:你这样上班,能干活吗?儿子:只要坐着就行。主任说,你来 坐着可以保住 车间奖金,就 是热爱集体。父亲:啊?!“热爱集体”@李云冲  相似文献   

6.
小靓的父亲也在华夏汽车城工作,也许是受父亲影响,学英语的小靓却卖起了车,一周几乎七天都在卖。卖车不比卖水果、蔬菜,好歹也是数万元的耐用品,除了产品的质量,考量的当然不仅是你的销售技巧,用小靓的话来说,其实很多时候,是看你的为人处事。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父亲千里迢迢从老家赶来看我.一次吃过晚饭闲谈时,父亲感慨地说:真没想到,你与煤矿还真挺有缘分的……言语中,满是宽慰之意.  相似文献   

8.
我的农民父亲已是近70岁的人了,居然也有他自己的轿车梦,这是我从来没想到的。 父亲当了一辈子的农民,除了面朝黄土背负青天没日没夜地劳作外,没听说他到底做过什么梦。三月春早,水贵如油,眼看田里的秧苗无法移栽,父亲就会手搭凉棚,一边转悠一边虔诚地说,天老爷要是下一场透雨就好了;八月谷黄,久雨不止,田里的稻谷快要发芽了,父亲就会一边吸着大旱烟,一边抚摸着谷穗,无可奈何地说,哎,再不出几个大太阳明年就要闹春荒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大概就是父亲心中最坚实的梦了。  相似文献   

9.
《安全与健康》2005,(10S):51-51
在1973年“文革”期间,来自大连的唐平沙被送到偏僻的内陆某地接受再教育,离家之前,父亲对他说,无论有多大风险,“你都要学习”。就这样,每天晚上,白天在田里劳动了16个小时的唐平沙都要躲在煤油灯下偷偷研读父亲为他“抢救”出来的两本数学书和物理书。后来尽管被人发现,但由于唐平沙把这些书伪装成红宝书,  相似文献   

10.
账本里的爱     
蒋小珏是我邻居家的女孩儿,生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很讨人喜欢。在她7岁那年,母亲突然患病,丢下她和父亲撒手人寰。半年后,蒋小珏用带着敌意的目光,看着一个女人领了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男孩儿进了她家的门。蒋小珏不想要后妈,她曾伏在父亲的怀中说过很多次。但父亲说:"珏儿听话,你还小,很多事情都不懂。  相似文献   

11.
安全生产工作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绿灯预示着安全可正常运行,红灯显示禁止或已发生事故,黄灯意味着你还有处理的机会和时间。企业如果处在安全可控的状态.尤如在绿灯下通行,安全畅通。如果企业存在事故隐患,就是一辆处在十字路口黄灯下的车,小的事故隐患,就像你已在绿灯时过了停车线,不必停车整改,能边运行边整改:大的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常把父亲比作山,大概是因为山太厚重了,你穷尽一生都难以发现其全部内涵的原因吧。我对父亲的记忆是从7岁以后开始的。父亲幼年丧母,国高没读完,一场瘟疫夺走了家里十几口人的生命。带着心灵的剧痛,他撇下家小,毅然投奔了八路军。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从东北转战到海南,接着又经历了3年抗美援朝。60年代初转业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那时,一年能与父亲见上一面就不错了。所以,父亲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几乎是空白的。1966年春,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去洛阳看望父亲,刚到不久,文革的风暴就席卷了整个洛阳城。一天夜里,  相似文献   

13.
别(小说)     
别(小说)申作勤开学日期愈采愈近。明天我必须走了。一想到要离开爸爸,心里就酸溜溜不是滋味。爸爸正为我准备着行装。我感觉他像有话要对我说,可是又难以启齿的样子。“明明,这些年,你妈妈……你继父对她好吗?”他边往兜里装着东西,边嗫嚅地问我说。我感到很突然...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水户市铁路局,一名年近六旬的铁路守道工扎尔枝子像往常一样巡夜,这是他坚守了近40年的岗位,他的父亲当年将这个岗位郑重地交到他的手中,一本正经地告诫他:这个岗位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希望你能够有始有终。扎尔枝子秉承父亲的遗愿,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勤恳恳。但在他40岁那年的冬天,问题还是出现了,不是他的失职,却  相似文献   

15.
早晨一上班,运输队的李队长就将那块市政府授予的“交通安全先进单位”的金字奖牌擦了又擦,他还含情脉脉地点头自语:“嗯——多亏咱们这么些年来苦心经营,才终于实现了连续五年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这奖牌来之不易,来之不易呀!”边说边美滋滋地给自己泡上一杯碧螺春茶,然后铺展开办事员送过来的《安全生产与监督》杂志,心想,今上午没啥事了,大可以漫不经心地从第一页一直看到第56页啦!不料这第一页尚未看完,桌上的电话铃声急骤地响起。李队长连忙抓起话筒:“喂!我就是老李呀。你是哪位?啊——武师傅,你有什么事?你说什么?你的车撞了人啦?啊,…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眼睛     
那时候.父亲在镇上的一家铸件厂上班。此时的父亲也不过30多岁.远比现在的我年轻。他是那样的充满朝气,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英俊的脸上满是笑意。父亲是一名翻砂工.翻砂工——整天与黑砂打交道.脸上常常会沾上黑乎乎的砂粉。看着有点滑稽,就像戏曲里的人物脸谱。但是.我从没在父亲的脸上看到抱怨.他的心里满是阳光,他的眼中满是希望。  相似文献   

17.
无名司机     
那年,我十五岁。离家的前夜,母亲对我说:“到了城里,一定要找到你父亲干活的工地,看看他能帮你找到啥事儿。”我说:“妈,这个暑假我会好好干活儿,挣些钱交学费的。”母亲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看了看我,笑笑说:“我儿有志气。”  相似文献   

18.
范律师说法     
《安全与健康》2010,(3):46-47
问:钱某驾车撞倒我70岁的父亲,他将伤者送到医院,并且预付了医疗费3500元。经医院检查。我父亲有骨折、皮肤裂伤等多处伤情。当天晚上出现胸闷、气短、烦躁等症状,医生检查我父亲患有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并且病情有恶化的趋势。医院组织会诊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父亲的病情逐渐好转。但出院后,双方因医疗费用产生了分歧。请问:因交通事故诱发其它的病症.钱某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9.
回老家     
<正>说起回老家,心中就有暖暖的情愫升腾着,掰着手指算一算也有多年没有走在家乡崎岖的小路上了。父亲前几日住院谈到大伯的时候,言语中有明显的惦记的口吻,趁着天还没很冷,我决定陪父亲回老家一趟。接到我电话,父亲的语气中明显地透出孩子一样的兴奋,"你今天不忙?咱俩回家?""嗯,回家"接着急忙为大伯买了菜和他喜欢抽的烟,我们就行驶在去往家乡的路上了。去往家乡的公路因为靠近旅游区路况很好,公路两边的山是五彩的,斑斓的色彩和金色的田野错落有致。阳光。  相似文献   

20.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有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后的一天,他把朋友的儿子请到家里,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