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民防苑》2009,(5):41-43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上海《生命与灾害》杂志社为配合“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活动氛围,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达到良好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效果,将举办防灾减灾知识竞赛。  相似文献   

2.
《民防苑》2009,(7):44-44
为全面提高国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史上参与人数最多、活动地域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气象防灾减灾志愿者宣传活动——“2009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7月5日在成都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2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的要求,中国地震局办公室、震灾应急救援司、震害防御司,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14,(6)
正为进一步增强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上海市于5月10日至16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由市应急委会同市民政局、民防办共同组织开展了主题为"城镇化与减灾"的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活动。5月11日上午9时,在民防大厦5楼举行了"2014年上海市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周启动仪式"。副市长时光辉出席并讲话。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熊新光主持仪式。市民政局局长施小琳通报  相似文献   

5.
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方式是影响防灾减灾宣传的重要因素,而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则会直接影响防灾减灾科普内容的传递效率和效果。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问卷调查,依据收集的数据材料,分析和研究了防灾减灾四种科普宣传形式的现状,找出目前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势条件下改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对策,为我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有效开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9,(7)
为全面提高国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史上参与人数最多、活动地域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气象防灾减灾志愿者宣传活动——"2009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7月5日在成都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7.
2009年5月12日,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警报拉响.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迅速集结.奔赴“地震灾害现场”.一次浩大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次演练.组织方模拟了许多典型场景,其中回良玉副总理亲自为“灾民”发放科普宣传材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细节不但体现出组织者对这次演练设计的精心,也反映了各级领导对地震应急宣传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11,(5)
今年5月9日至15日为上海市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举办了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开展风险评估活动和各种防灾演练活动等,全市居民热情参与,共同为本市平安城市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第十八个“国际减灾日”——10月10日(周三)来临之际,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同十五个副会长单位在北京共同主办了“2007中国防灾减灾部长论坛”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成就展”,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防灾减灾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为论坛发来贺词,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民防苑》2009,(6):4-5
5月6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主持新闻发布会。市民防办主任刘南山介绍了本市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主要安排、采取措施等情况,市民政局副局长姚凯将上海市综合减灾工作情况作了概述,并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于5月11-12日与中国消防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地震科普宣传活动。公安部消防局副政委尹俊士少将、消防博物馆馆长周久经大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王英、地震专家孙士鋐教授及宣教中心同志出  相似文献   

12.
2009年5月12日,一场城市地震灾害模拟救援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展开。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11,(3):28-29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201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为了更好地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综合素质,实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全国各地均在5月9—15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1,(3):2-2
201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为了更好地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综合素质,实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全国各地均在5月9—15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武隆滑坡形成机理与成灾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2001年5月1日,重庆市武隆具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滑坡灾难,滑坡体积仅1.2万m3,摧毁了一幢9层商 住楼.造成79人死亡,中断319国道4昼夜,这次滑坡灾害是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生的,具有压制 拉裂一拱溃剧滑的力学机理.类似的滑坡灾害还有1987年9月 1日重庆市巫溪县发生的南门湾岩崩、1997 年7月17日四川省兴文县发生的金风村滑坡.这些滑坡灾害的惨痛教训说明,县、乡、村级基层组织防灾 减灾的意识淡薄,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教育还未落到实处;因此必须加强县、乡、村级的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6.
非政府组织是中国减灾领域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最早将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介绍到中国,并促成了政府行为的实施.非政府组织的工作是政府工作的补充,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非政府组织的主要工作与中国的经济建设紧密相关,配合国家和社会需要开展工作.非政府组织在学术研讨和对大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方面作用尤为显著.该文主要介绍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构成、主要特点、开展工作的主要领域及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区防灾减灾对策的复杂性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区研究"已有约150年的历史,社区的防灾减灾对策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问题。充分发挥社区的防灾减灾功能十分必要,确立社区防灾减灾最优对策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来处理社区的防灾减灾对策问题,是系统科学或复杂性科学中的一个有意义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并分析了社区防灾减灾对策研究中的4个问题,即如何界定社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的角色和方向;何为防灾减灾安全社区;如何预警突发性灾难事件;社区防灾减灾系统是如何自组织的。本文引入复杂性科学理论对社区的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复杂性科学应用于社区防灾减灾对策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应急物流园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相互功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燕 《灾害学》2010,25(3):135-138
以分析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局限性入手,认为部门负责制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实用性较低,应急保障系统的危机意识淡薄。而建设应急物流园可以弥补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缺陷,实现综合防灾减灾由虚体向实体转化,增强综合防灾系统应对非传统灾害的能力。应急物流园的建设完善了城市减灾防灾系统的信息平台与物资储备功能,开拓了综合防灾减灾的社会化功能,弥补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诸多不足。应急物流园的应该建设依托中心城市的物流园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生产分布格局和综合运输体系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一旦灾害发生.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开展城市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教育.对城市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多城市灾害的发生.除自然灾害外.往往是由于人们缺少防灾知识引起的.如城市火灾、爆炸等。另外不合理开采地下资源也可能引起地面的沉降、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很多灾害的发生。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和地区.由于平时接触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和宣传很少.人们缺乏对灾害防御知识的了解.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城市灾害的潜在威胁.因此在城市灾害来临时.蒙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民防苑》2009,(5):F0004-F0004
1.防灾减灾 人人有责 2.防灾减灾 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