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制糖废水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按污染程度可分为低浓度废水、中浓度废水、高浓度废水三种类型。这种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有物化法和生化法,以及各种方法相结合的组合工艺。本文就这种废水的处理方法作简要综述,分析各处理工艺的优缺点,为制糖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最后提出制糖废水的处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绪言所谓生物膜就是生长在固定介质表面上,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截留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粘膜。生物膜法是废水生物化学处理法的一种,在处理废水时,废水流过生物膜,借助于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作用,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具体的应用方式有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和接触曝气法。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废水流量的测量方法较多,常用的有流速仪法、浮标法、容积法、溢流堰法等。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同、生产工艺不一、废水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量干差万别,因此应根据企业的废水排放情况而确定废水流量的最佳测量方法。 流速仪法:在排污企业废水量较大,排污沟渠或管道较规则的情况下,选用此法。用流速仪在经疏通整理后的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排污口处选3~5个点,分别测量流速,然后用其平均流速乘以测量断面的过水面积,而求出流量。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废水净化与有价金属回收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 重金属废水主要来源于电镀、冶金、矿山等企业,废水中含有多种有价金属,如果不加以回收,不仅造成浪费,而且造成环境污染,由于铁氧体法能将废水中所含多种重金属一次除净,而愈来愈受到重视。此法生成的铁氧体化学性质稳定,被净化了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5.
酒精糟液废水的水质特点是高水温、高酸度、高悬浮物和高有机物。该种废水的处理技术有物化法和生物法,其水质特征决定了酒精糟液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为生物法。本文论述了废水生理处理技术的最佳工艺流程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正> 针对慈溪某元件厂的含 Cu~(2+)、含 CN~-废水,对传统工艺作了大胆改进,结合其优点,克服其缺点,用废水治理废水,即以毒攻毒法,取得了很大成功.慈溪某元件厂的废水有两股,一股为含铜废水,pH 约为0.5,铜含量为500ppm (原子吸收法测),每天为1t 废水;另一股为含氰废水,pH 为11.5,含氰量为490ppm,每天也为1t 废水.原来该厂采用含铜废水加石灰,使之沉淀,而含氰废水加漂白粉及石灰,使之氯化.由于操作不方便,成本又高,危险大,所以在实际运行中有许多困难,废水又不能达排放要求.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采用内电  相似文献   

7.
微电解混凝及生物法处理肠衣加工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衣加工废水属于高盐废水,其水质盐浓度高,离子强度大,处理方法主要有电化学法、生物法、生物与物化组合法等。该类废水的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耐盐嗜盐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在对国内外高含盐废水处理技术及其在实际废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微电解混凝化学法与生物处理法的组合工艺。通过本工程对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发现,生物物理、物化组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工艺,是高盐废水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盐度有机废水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高盐度有机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废水,如皂素废水、石油开采废水以及海水直接利用后排放出的废水,主要是因为高含盐量对微生物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严重抑制了生物法在高盐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讨论了国内外对含高盐有机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盐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并全面分析了高盐度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含油废水对生态系、植物及自然环境的污染甚为严重,而目前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较少,特别是乳浊液废水,使用机械作用和加热处理都不能对乳化油产生反乳效果,因为它们对油珠的动电势无显著的作用,加热仅增加了油珠热运功的能量,机械方法也只对破乳后的油——水分离起作用。本文就乳浊液废水处理情况作一论述。一、乳浊液的破坏乳浊液的破坏可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电处理法二种。物化处理法有吸附、超声波及电解质凝聚;电处理法有高压静电场和电  相似文献   

10.
X780.312(X) 103412加压生物氧化法处理助剂厂废水的研究/郭向明…(吉林化工学院环境化工系)//化工环保/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环保所一2田1,21(2)一70一74环图X一32 加压生物氧化法具有生化反应速度快、COD去除率高等深井曝气法的优点,并克服了深井容易渗漏而使地下水污染的缺点,特别适用于处理不能采用厌氧法处理但又有较好可生化性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用新研制的加压生物氧化设备对助剂厂可生化废水进行处理试验,在曝气罐中废水压力为姗kPa、进水coD为2姗一3姗叫犷L、曝气11一12h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的COD落2印m岁L,达到行…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采用碳毡-Pt电-Fenton体系处理模拟低含盐量反渗透浓缩液中的腐植酸的影响因素和降解机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CODCr去除率为评价指标,以Fe2+添加量、通氧量、电流密度、pH为考察因素,探讨了不同条件对电-Fenton体系ρ(H2O2)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Fenton法降解模拟反渗透浓缩液,较低的含盐量有助于CODCr的去除,与高含盐量(1 000~2 000 mg/L)相比,在低含盐量(500~1 000 mg/L)条件下CODCr去除率提高10%~20%;并且最佳条件下实际电流效率(GCE)达到15.6%,电化学能耗为32 kW·h/kg.最佳反应条件:通氧量为0.3 m3/L,Fe2+添加量为0.1 mmol/L,电流密度为3.5 mA/cm2,pH=3,在该条件下反应180 min时,电-Fenton体系产生的ρ(H2O2)为105 mg/L,可使ρ(CODCr)由150 mg/L降至16 mg/L,CODCr去除率达到90%.研究显示,较宽的pH范围(3~7)内碳毡-Pt电-Fenton体系对腐植酸的降解表现稳定,CODCr去除率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2.
Inthecourseofoilrefining,organicwastewaterwithhighconcentrationofemulsifiedoilandphenolisproduced,sofar,themethodsofphysicoche?..  相似文献   

13.
在厌气-好气-活性碳三级串联工艺系统中,用7株高效染料脱色降解菌在厌气池中接种,在好气池中用聚乙烯醇降解菌富集培养液接种挂膜处理含PVA和BOD5/CODcr<0.2的印染废水,经日处理17t废水的中试表明,当进水CODcr,BOD5,PVA,洗涤剂和色度含量分别为680ppm,110ppm,134ppm,2.94ppm和65倍时,在厌气池,好气池和活性碳池中的水力负荷分别为3.17,3.0,14  相似文献   

14.
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中光合细菌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EALR)中球形红假单胞菌处理味精废水,能生产单细胞蛋白。在连续供气、KLa为242h^-1,HRT为12h,活性炭载体浓度为10g/L,进水BOD5为2750mg/L条件下,废水BOD5的去除率达到92%。载体增加反应器内生物量28%,SCP产率系数Y=0.59kg(cell)/(kg BOD5·d),是无载体组的2倍。EALR的生物负荷为1.68kg BOD5/(kg ML  相似文献   

15.
化学氧化法处理资源回收后的J-酸和吐氏酸染料中间体废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萘系磺酸染料中间体J-酸和吐氏酸废母液经有用资源的回收后,尚须进行最终出水的达标处理.通过吐氏酸和J-酸废母液萃余液的后处理试验,确定了盐回收-混凝沉淀-化学氧化的达标处理工艺方案,并确定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其中化学氧化采用Fenton试剂(以双氧水作氧化剂,绿矾为催化剂),在经济合理的投量范围内经2—4h反应,萃余液CODCr去除率达80%以上,最终出水CODcr在200mg/L以下,满足有关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特性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用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UBAF)处理城市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城市污水可生化性很差,但UBAF对其中的COD、BOD5、SS、氨氮以及浊度分别有22.2%, 55%, 84.4%, 49%,75.6% 的去除效率.进水的有机负荷,水力负荷对BAF的运行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厌氧水解-SBR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运行工序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ASBR反应器和SBR反应器结合组成厌氧水解-SBR工艺用于养猪场废水的处理,ASBR反应器作为厌氧水解反应器,主要完成对有机物的水解,达到初步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在反应器每次进水量和排水量不大于其有效容积70%的前提下,研究了ASBR反应器厌氧搅拌段的时间对污水可生化性和对后续SBR脱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搅拌36h的污水既保持了较高的可生化性,出水BOD/COD保持在0.4左右,又能在后续SBR处理中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经SBR反应器处理后出水NH4+-N<10mg/L.通过实验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好氧SBR反应器运行的最佳工序,厌氧水解-SBR运行工序优化后,BOD5的总去除率达到98%以上,NH4+-N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出水CODCr达不到排放标准,经混凝沉淀处理后方能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青顶拟多孔菌是一种可以降解木质素的白腐真菌,也是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的生产者.选择青顶拟多孔菌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乙醇废水,于液体培养青顶拟多孔菌中的锥形瓶中添加不同体积的废水,考察其对不同稀释比玉米秸秆纤维素乙醇废水的处理效果,并通过研究废水投加时间的调控,获得具有高木质素降解率且相对最短降解时间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青顶拟多孔菌可从废水中去除50%以上的CODCr和23.8%的木质素.对不同稀释比例(1%~20%)玉米秸秆纤维素乙醇废水中木质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稀释6%废水的体系中降解木质素效果最好,在第10天木质素降解率达到73.5%.不同废水投加时间对青顶拟多孔菌处理稀释20%废水体系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影响较大,第5天投加废水可获得理想的木质素降解效果,在试验进行的第19天降解率达到68.4%;在投加废水时间不同的情况下,经青顶拟多孔菌处理后的各体系中BOD5/CODCr均有所提升,并且都提升至0.58以上,其中第9天投加废水体系经处理后BOD5/CODCr最大,达到0.64.研究结果可为青顶拟多孔菌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乙醇废水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若干种菌源中分离出降解芳香烃类和长链烷烃类化合物的高效菌种 ,将此菌种与自行设计的新型结构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相结合应用于处理油制气厂排出的难降解毒性有机废水 ,分别进行了废水处理动态试验及抗冲击负荷试验 ,讨论了气水比、pH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分析了酚、氨氮及各类毒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情况 .结果表明 ,反应器容积负荷为 7 16kg(CODCr) (m3·d) ,CODCr平均去除率为 79 5 % ,芳烃类化合物的去除率为 79 8% ,酚类化合物的去除率达 94 8%以上 .反应器表现出优良的抗冲击能力与高效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The optimal condition for a one-step process removing organic compounds from coking wastewater by simultaneously synthesized organobentonite as a pretreatment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sorp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by organobentonit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cation surfactant exchange on the bentonite and the 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Kow) of the solutes. With 0.75 g/L bentonite and 180 mg/L (60% of bentonit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he 16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s) specified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in coking wastewater except naphthalene were more than 90%, and that of benzo(a)pyrene was 99.5%. At the same time,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CODCr, NH3-N, volatile phenols, colour and turbidity were 28.6%, 13.2%, 8.9%, 55% and 84.3%, respectively, and the ratio of BOD5/CODCr increased from 0.31 to 0.41.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ne-step process had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for toxic and refractory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and could improve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coking wastewater. Therefore it could be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the pretreatment of toxic and refractory organic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