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1997—2012年甘肃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的国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国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动态均衡关系,而入境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和国内旅游收入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交通碳足迹是旅游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碳旅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一。提出了一种具有开放性、可比性的旅游交通碳足迹模型,首次将区域生态环境的固碳能力作为时空差异性因子纳入模型,并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根据模型测算结果,2013年我国民航、公路、铁路和水运公共旅游交通碳足迹总量为357.6×108kg,其中东南沿海区域和中心城市较高,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碳足迹相对较少,叠加碳排放承压时空差异因子后,高纬度内陆地区旅游交通碳排压力等级有所提升,而东南、西南等植被固碳能力较高区域的旅游碳排放压力等级有所降低。基于以上测算结果,提出应从旅游交通技术设施、管理水平、宣传教育、生态保护等方面促进低碳旅游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取2001—2015年湖北省旅游业总收入以及衡量环境污染水平的指标,建立旅游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经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可以发现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情况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的负向均衡关系,旅游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情况各指标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为了实现旅游业健康发展,湖北必须严控污染物的排放,充分挖掘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计量分析,对甘肃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是旅游收入提高的Granger原因,而旅游业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甘肃省经济增长对其旅游业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同时,旅游业收入的结构冲击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5.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目前局限于关系存在性、非线性拐点条件等,关系有无的条件性研究不足。依据中国知网(CNKI)近20年CSSCI期刊载文,就促进论、抑制论、非线性论等新视角述评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促进论视角,旅游发展引致创收外汇、增加税收、促进就业、拉动投资和刺激消费5种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在抑制论视角,旅游发展形成去工业化、"荷兰病"效应和负溢出效应3种路径抑制经济增长;在非线性论视角,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呈"U"型、"N"型和"V"型关系3种形态,其拐点条件集中在旅游专业化、对外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程度等。结合述评结果,未来研究应注重非线性多元条件、关系有无条件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中部六省为研究区域,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区位商、相对发展率等方法,基于中部地区整体、省域、市域三种尺度分析了2000—2017年中部六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经济差异,并运用GM(1,1)预测模型对中部六省未来的经济差异趋势做出预测。结果显示:①中部六省国内旅游相对差异与发展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入境旅游相对差异与发展水平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态势。②中部六省的国内旅游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整体较高,省会城市呈现独霸性发展特征,晋湘两省省内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空间分布呈圈层结构。中部六省入境旅游经济水平及发展速度整体较低,在皖赣两省交界存在集聚现象。国内旅游收入增长速度整体上大于旅游创汇收入的增长速度。③中部六省国内旅游发展差异在未来呈现递减趋势,而入境旅游的发展差异呈现不断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山东省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度山东省17城市交通可达性、旅游经济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旅游交通指数、空间关系配置等进一步研究了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水平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山东省交通可达性、旅游经济水平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797、0.6362,区域差异均较大,但原因不尽相同。2济南、青岛、潍坊、烟台为高交通—高旅游型,威海、临沂、济宁、泰安、淄博为"较高交通—较高旅游型",日照、德州、聊城为"较低交通—较低旅游型",莱芜、滨州为"低交通—低旅游型";菏泽为"较低交通—低旅游型";东营、枣庄为"低交通—较低旅游型"。3山东省交通可达性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但并不完全是其决定性因素。济南、青岛、泰安、淄博的旅游交通指数较高,济宁、东营的旅游交通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8.
系统搜集了汉中、安康、商洛2002—2008年旅游收入、旅游客流量和GDP数据,利用"速度、质量、效益"模型,基于经济贡献率、增长弹性、拉动系数、产业结构和旅游就业5个指标,对陕南汉江走廊旅游开发带动区域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陕南3市旅游发展刺激陕南需求、拉动陕南内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3市旅游发展优化了陕南产业结构,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公平;3市旅游发展带动了陕南的经济增长;3市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程度各有不同,体现在不同层面,揭示了旅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9.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为案例地,应用恩格尔—格兰杰两步检验法,依次探讨了三个城市在2000—2014年旅游发展与其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城市间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的差异性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三个城市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不同的关联性: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北京市的旅游发展均不是引起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确实引起旅游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符合“经济驱动旅游增长假说”;上海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互为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则不存在均衡关系,符合“旅游与经济增长互惠假说”;广州的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不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内均不存在因果关系,即广州市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无关。针对其差异性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0—2014年黄山市旅游业统计数据,运用Eviews等统计软件对地区GDP与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与地区GDP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其中,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GDP增长约0.48%;旅游总收入每增加1%,GDP增长约0.52%。从增长弹性看,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弹性系数为4.04,旅游外汇收入平均增长弹性系数为1.94,旅游业发展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开发和保护好特色资源、提升和打造好产品体系、拓展和开发好客源市场、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与交通之间的关系是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分析了旅游流与交通的互动关系,即交通发展有利于吸引旅游流,旅游流的增加有利于促进交通发展.以张家界为例,选用2001-2011年统计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旅游流系统与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张家界旅游流系统和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强耦合协调在不断提升但所处等级较低,提出了张家界旅游流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计算2001—2013年辽宁省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应用STIRPAT模型进行回归函数拟合分析,探讨了主要人文因素对碳足迹变化的影响,并通过脱钩指数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构成中,煤所占比重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所起的作用甚微;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是碳足迹的主要影响人文因素;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处于脱钩—复钩的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是旅游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淮海经济区各地级市2004—2014年国内旅游收入为数据基础,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联系强度和GIS相关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淮海经济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淮海经济区旅游经济差异总体上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阶段性特征,苏北、皖北、鲁南与豫东四大地区之间差异一直占据主要地位;苏北和鲁南地区的地区内部差异在逐步缩小,皖北与豫东在逐渐扩大。2淮海经济区国内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济宁、徐州、泰安和临沂四市形成的环形区域,皖北与豫东发展水平一直都处于较低水平,其他地区较为中等,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一圈一点一带一片"的特点。3淮海经济区两两城市间的联系强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两极分化明显,东北地区的旅游联系强度远远超过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交通是区域旅游地开发建设的必要条件,与旅游发展息息相关。安徽交通和旅游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安徽省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明显扩大,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日益提高,景区交通通达度得到改善,旅游专列和包机得到较大程度发展。同时,安徽省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均衡、交通与旅游发展空间耦合程度不高、存量交通设施的旅游功能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双重作用下形成的经济现象,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广东省2007—2017年的相关数据,借助区位商分析方法探析了该省旅游产业集群演进规律,通过构建模型定量分析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与旅游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耦合关系,为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已有的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可量化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国2012年各地市统计年鉴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水平因子、交通运输因子、教育文化因子与城市居民出游率和人均旅游花费之间的关联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促进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抓旅游就是抓产业,抓结构调整 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需要从促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推动两个文明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旅游"和"产业"之间的辨证关系.旅游业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支柱型产业,其社会性、综合性很强,蕴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极大地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高度开放的国际化产业,是我国率先与国际接轨的先行产业,外商可以通过旅游这一窗口了解投资环境,考察投资趋向,确定投资方向.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型产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其高附加值日益令人瞩目.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催化裂解作用.旅游业是扩大就业、促进稳定的重要支撑产业.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下岗、失业现象,旅游业以其产业的高度关联性,有利于大批消化劳动力,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运行机制的旅游扶贫支持系统和开发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特殊性的开发扶贫形式,核心目标是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但目前我国国内旅游扶贫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分析旅游扶贫特性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运行机制的旅游扶贫支持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构建基础及其要素组合,并分别从旅游资源相对优势、资源特性、区域经济、城乡关系及开发时序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开发模式,以此关注贫困人口和贫困社区利益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西安曲江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角度,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利用因子分析、词频分析等方法对曲江主要景区的旅游形象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发现:(1)游客对曲江旅游形象感知因子分为三个维度: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其中游客满意度最高的是旅游设施维度(3.51),最低的是旅游服务维度(3.00)。(2)曲江的国内客源市场以陕西省内游客为主,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呈现距离衰减的特征。(3)游客对曲江整体旅游形象的满意度较高,存在稳定集中的特征。(4)游客的性别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曲江旅游形象的感知评价之间没有显著关系,但游客的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对曲江的旅游形象的感知评价结果有着显著性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重点进行形象设计与形象营销,提高游客软性服务满意度,提升西安曲江旅游形象和知名度的建议,如突出曲江旅游形象核心部分、做好生态环境工作、重视事件营销、重点开拓境外客源市场等,以期引导旅游者选择曲江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而推动曲江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红君 《绿叶》2012,(10):102-108
中国旅游事业迅猛发展之际,旅游法的出台当是众望所归。本文从十多年的旅游管理经验与案例出发,认为旅游法(草案)顾此失彼,未能兼顾旅游者、旅游资源(景区景点)、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之间的均衡关系。由于细则不具,更使草案缺少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