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改善工业污染引发的生态安全的恶劣状况,保障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生态安全预警的特点,结合BP神经网络和GM模型,建立了工业污染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并对内蒙古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内蒙古2011年工业污染生态安全警度为中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排警.  相似文献   

2.
在土地利用分区的背景下,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年皖江城市带各地级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土地利用分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皖中区除了六安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外,其余都处于"危险"级;沿江区中安庆处于"较安全"级,芜湖和马鞍山处于"危险"级,铜陵处于"预警"级;皖南区除宣城处于"预警"外,其余均处于"较安全"级。2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东西分异明显,且各区内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指标各不相同。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调控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措施与建议:皖中区应将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和集约用地放在首位,沿江区应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放在首位,皖南区应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沿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沿江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土地生态安全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信息熵等数学方法,计算了2006年研究区各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池州市、安庆市、宣城市、巢湖市和滁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Ⅳ级(良好);合肥市和马鞍山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Ⅲ级(一般);铜陵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Ⅱ级(较差).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SR模型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定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安全等级;构建灰色预测模型测算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以湖北省为例,评价其2013—2017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预测其2018—2022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论表明2013—2017年综合指数由下降转为上升趋势;预测2018—2022年湖北省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达到Ⅳ级。基于分析,提出大力加强环境监管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节约型社会等建议来改善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依据PSR框架模型,结合河南省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特点,构建了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7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生态安全呈现先下降后回升态势,安全等级处于Ⅳ~Ⅴ级,安全状态从风险下降到恶化态;2003年是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从2003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最后分析了影响河南省生态安全的主要胁迫因子,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安全值为基础,采用改进的PSR模型评估安徽省的生态安全现状。利用熵权法对各子指标进行赋权,分析安徽省2010—2016年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生态安全值总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2010年、2011年生态安全值为25.07和29.31,处于不安全等级;2012年、2013年生态安全值分别为41.09,48.70,逐渐趋于一般安全等级;2014—2016年生态安全值普遍达到60以上,已达到安全等级。基于上述结果,利用GM (1,1)模型预测得到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生态安全值将达到非常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首先介绍了DPSIR模型构建的原理,接着以合肥市为对象,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方面来构建的共36个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和多级灰色关联分析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评价结果。合肥市在2004~2005年处于较低可持续发展水平(0.3398、0.3876)、在2010年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0.5369)、在2015年处于较高可持续发展水平(0.6016)、在2020年处于较高可持续发展水平(0.7847),该预测评价结果与合肥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相符。最后采用改进熵值法验证多级灰色关联综合分析结论,计算得出的结果表明,该两种方法评价结论基本相同。因此,本研究对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完善,有着较强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和产业共生理论,应用林业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和算法对我国东北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3个国有林区1993—2014年的林业生态安全动态变化进行测度研究。通过森林生态和林业产业间的共生度指数S(k)的大小、森林生态受力指数SE(k)和林业产业受力指数SI(k)的正负号对内蒙古、黑龙江、吉林3个省区22年来的林业生态安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三个省区从2000年天然保护林一期工程实施开始,经过几年的红色或橙色等预警交替出现的状态,到了2008年以后基本上都开始出现健康级绿色安全状态。通过这三个省区的动态变化趋势可见,我国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天水市2000—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其协调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天水市城镇化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而生态指标指数波动上升,2010年之后有下降趋势。②2000年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等级为严重失调,2001—2009年为良好协调,2010年协调发展度指数下降至0.77,为中级协调。  相似文献   

10.
以博尔塔拉河流域为研究区,参考流域生态健康评估综合指数法,构建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利用生境结构指标、水生生物指标和生态压力指标对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博尔塔拉河流域水域生态健康等级为一般,限制因子为枯水期径流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流域内博尔塔拉河上游区生态健康等级为良好,限制因子为枯水期径流量和鱼类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中游区、下游区和大河沿子河区生态健康等级均为一般,限制因子分别为特有型或指示性物种保持率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鱼类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以及枯水期径流量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综合指数。山区水域生态健康等级高,平原地区等级偏低,上游生态健康等级高,中下游健康等级偏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法,引用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3个概念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对郑汴一体化区域2002-2008年的人均生态赤字情况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汴一体化区域的人均生态赤字呈前期上涨后期回落的趋势,说明郑汴一体化区域目前有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转变的迹象;可持续发展指数由2002年的0.49降到2003年的0.27,之后开始稳步增长,由持续性较差等级(2级)逐步上升到2008年的持续性很好等级(5级),说明郑汴一体化区域正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进PSR模型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生态安全与生态健康、生态服务功能、生态风险等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指出生态安全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考察一个城市的生态安全问题可从纵横向进行分析,尝试从纵向来讨论一个城市的生态安全问题。以济南市为例,采用改进的PSR模型构建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数学模型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出2000—2005年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呈稳定上升的状态,但上升的加速度很小。预测分析了济南市短期生态安全状况,提出了实现济南市生态系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四川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生态平衡与稳定。对四川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监测预警,是四川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研究认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可分为现状预警和趋势预警两种类型。基于此假设,针对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扶贫开发区等四类区域,基于线性变换的数学方法,构建了四川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预警模型。模型以生态、环境、经济多指标相结合,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预警;以具有强烈资源环境优劣指示性的指标,作为限制性指标,进行单指标预警。最后整合多指标综合预警结果和单指标预警结果,作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预警最终预警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干扰强度加大,新疆绿洲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未来绿洲生态安全风险也将剧增.而目前针对南疆绿洲生态安全的研究还较少.论文以南疆阿瓦提县绿洲为研究区,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方面构建新疆绿洲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计算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法计算绿洲生态安全综合评分,由此判别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评估结果表明,3个子系统对应于绿洲生态安全评价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4936、0.1707、0.3357;1999-2011年,阿瓦提绿洲生态安全综合评分约在0.5左右,处于不安全状态,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水资源子系统安全度降低趋势尤为显著.论文探索了南疆绿洲生态安全状况的诊断方法,对南疆绿洲实施生态恢复与重建、改善绿洲生态安全状况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以安徽省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2001-2010年两者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01-2010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一直处于敏感级,两者之间协调发展度不断增强,但如不控制影响土地生态安全危险因素,将会威胁两系统协调发展度.针对其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参考流域生态健康评估综合指数法,通过构建陆域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利用生态格局指标、生态功能指标和生态压力指标对某河流域陆域生态健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河流域陆域生态健康总体呈良好状态,流域内评估单元4得分最低,评价等级为一般;评估单元3得分最高,评价等级为优秀;其他评估单元陆域生态健康状态均为良好。生态健康状态总体表现为支流优于干流,干流上下游优于中游。景观破碎度、水源涵养功能指数、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和面源污染负荷排放指数等是影响该河流域陆域生态健康状态的主要指标。通过对该河流域陆域生态健康进行评估,全面识别人类活动对流域陆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合肥市2005-2010年的生态数据进行计算、比较、分析与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具有典型的农业社会特征,产业结构较稳定.近年来,随着合肥市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但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可持续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利用变化速率、剪刀差等多种分析法在时间尺度上预测了合肥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发展趋势,建立了动态模型,全面反映了合肥市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建立生态文明、产业技术与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Bayes-AHP法确定指标权重,使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6—2016年华中地区的耦合协调度,结合相对发展矩阵测算。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耦合协调度呈高速增长态势,2006—2015年处于失调与磨合状态,2016年河南、湖北和湖南达到协调状态,但多省的产业技术发展程度相对滞后。(2)研究期内华中地区不同省份的耦合协调度不存在同一发展趋势,不同省份差异日趋明显。(3)华中地区整体上生态文明相对发展度逐年下降,且耦合发展进程中山西出现异常波动,应着力进行制度化、系统性的生态恢复工程,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19.
借鉴社会冲突理论构建了农村征地冲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闽南地区晋江市为案例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农村征地冲突风险警级水平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闽南地区农村征地冲突风险水平整体处于中警级别,农村征地冲突风险警级水平与该区域的特征密切相关。基于研究结果,为有效防范闽南地区农村征地冲突风险,应从完善征地纠纷矛盾调解机制、尊重农户心理需求和文化认同、建立分级控制预警机制等方面制定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熵权的巢湖水生态健康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巢湖水生态状况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健康等级的阙值范围,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湖库水生态健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1980年巢湖的水质和水生态数据作为本底值。运用熵权法对2000~2005年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5年巢湖水生态系统均处于较差健康状态。本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对其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最后根据实际提出了湖库水生态安全综合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