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春兰  凌成鹏  吴勇  卓勇 《环境工程》2017,35(2):163-167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渗漏是周围地下水环境的主要威胁之一。以冕宁县漫水湾垃圾填埋场为例,预测垃圾渗滤液对浅层地下水环境的危害程度,通过Modflow和MT3D模拟分析了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条件下渗滤液中COD和NH_3-N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在垃圾场运行中,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并向下游扩展。正常工况下,污染物NH_3-N的最大迁移距离为141 m,最大浓度为3.5 mg/L;事故工况下,污染物NH_3-N的最大迁移距离为290 m,最大浓度为7.0 mg/L。随着污染物迁移距离的扩大,污染物浓度开始下降。垃圾场封场20年后,渗滤液中ρ(COD)和ρ(NH_3-N)分别为0.06,0.006 mg/L。  相似文献   

2.
采用UASB+MBR+NF工艺处理生活垃圾堆场渗滤液,分析了该工艺对COD和NH_4~+-N的去除效果,对设备运行维护、絮凝剂投加、指标控制方法提出了建议。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和NH_4~+-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出水ρ(COD)100 mg/l、ρ(NH_4~+-N)15 mg/l,出水水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浙江某生活垃圾填埋场采用两级Fenton-厌氧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其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工艺最终出水ρ(COD)<70 mg/L,去除率达96.1%;ρ(TN)<40 mg/L,去除率达95.9%;ρ(NH3-N)<10 mg/L,工艺出水达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一般地区表2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鞍山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设计规模为300 m~3/d,经过升级改造后,采用A/O+外置MBR+NF+RO组合工艺。升级后其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5%和99.6%,出水ρ(COD)<100 mg/L,出水无色透明,SS完全被去除,最终COD、NH_3-N、SS、TN、色度均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改造后夏、春、秋3季渗滤液处理费用约为25.77元/t,冬季的费用约为34.57元/t。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定量分析了包气带砂层中影响垃圾渗滤液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计算得到砂层对COD和NH4+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52.36和35.34 mg/kg。在生物降解作用研究中,确定HgCl2为生物作用抑制剂,最佳抑制浓度为10 mg/L。通过模拟柱对比得出包气带砂层中,生物降解是垃圾渗滤液污染物自然衰减的主要机制。生物作用和自然衰减条件下,垃圾渗滤液中COD在包气带砂层中的一级衰减动力学方程分别为:ρ(COD)=642221e-0.0017t和ρ(COD)=642221e-0.0021t。  相似文献   

6.
邢奕  谯耕  张闻涛 《环境工程》2012,30(6):44-46
介绍了一种采用膨润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通过对钠基及膨润土进行改性,增加膨润土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再将其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主要用以处理经过MBR处理后的难以被生物降解的废水。当原水化学需氧量ρ(COD)为866 mg/L时,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铁(PAFC)及改性膨润土,出水ρ(COD)为63 mg/L,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垃圾渗滤液污染排放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树脂吸附法处理嗪草酮农药生产环合工段废水,XF-03树脂静态吸附环合工段生产废水时,COD去除率为55.9%.动态吸附随着吸附流速增大,吸附出水的COD增加,适宜的吸附流速为25 BV/g.在连续4批的吸附-脱附实验中,各批次吸附出水的ρ(COD)约为3000~4400mg/L.甲基化工段废水按1%(体积比)分3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pH值调节至3.0,氧化温度为80℃时,废水ρ(COD)由110000~113000mg/L降至53000~55000mg/L.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煤矿生活污水营养型污染物去除效果,基于A/O、MABFT、MBR等生物处理工艺原理构建多相泥膜耦合反应器,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污染物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在生化HRT=15 h、ρ(COD)=150~220 mg/L、ρ(NH_3-N)=20~32 mg/L、ρ(TN)=28~46 mg/L、ρ(TP)=5~8 mg/L的进水条件下,多相泥膜耦合工艺出水COD、NH_3-N、TN、TP浓度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锅炉补给水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电絮凝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电絮凝工艺适于处理COD<5000mg/L的垃圾渗滤液,最高容积负荷可达6.56kgCOD/(m3.d),对COD去除率最高可达84.63%,平均BOD去除率可达91.25%,对NH4-N去除率最高可达86.13%,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可达到国家垃圾渗滤液二级排放标准。处理费用估算为10元/m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制备以海泡石为载体的负载二氧化钛的吸附剂,研究二氧化钛/海泡石对垃圾渗滤液的吸附作用。垃圾渗滤液经过初步处理后,在不同的浓度、p H、吸附剂投加量下测量吸附后的总有机碳,在不同的吸附时间点测量相应的总有机碳和化学需氧量。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的吸附最佳效果的条件为:Ti O 2/海泡石投加量为0.08 g,投加到稀释至COD为437.2 mg/L的垃圾渗滤液中,p H为3,TOC降解率为65.47%,COD降解率为55.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