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岁月塑造了大地上的水土,哲夫塑造了保护水土的人。几乎是跑遍了中国的水土,哲夫带了长篇水土生态报告文学新书从北京归来,我于是看到了他的这部《水土》。哲夫是中国当代生态环境文学领域创作时间最长、创作数量最多、创作体裁最广、创作影响最大的绿色作家之一。人说,《水土》是中国第一部水土保持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我说,《水土》是超越水土保持概念而上升到水土保护意义,甚至超越水土保护概念而上升到生态环保意义的生态环境文学作品,是激扬生态文明人文建树的鸿篇巨制。  相似文献   

2.
<正>哲夫"以十几年的漫长岁月,靠双脚跑出来的作品,与其说是文学作品,还不如说是他对国土、民族、时代和全人类的命运的呕心咏叹!"哲夫与徐刚等一样,是我国生态文学领域最执着、坚定,成就、影响与贡献最大,特色也最鲜明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创作除长篇系列小说《黑雪》《天猎》《地欲》《人欲》,以及中短篇小说《长牙齿的土地》《鱼虫》与《畜牲》等外,  相似文献   

3.
读者评刊     
<正>@哲夫:"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活动很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离不开环境生态经典图书,传播和构建生态文明先进理念,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提高读者生态保护意识。当下书籍市场芜杂喧嚣,泛娱乐化倾向严重,选出几本生态环境的好书推荐给人们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时事     
《环境教育》2023,(6):12-13
<正>微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为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五部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2023年6月5日)  相似文献   

5.
2018年6月5日,是新《环境保护法》发布以来的第4个环境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规范》的编制和发布旨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强化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引导公民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共包括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参加环保实践、参与监督举报、共建美丽中国等十个方面。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并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而由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之一。《规范》通俗易懂,简单易行。那么,按照《规范》要求,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正环境生态文学从无到有,是社会发展进步使然。生态文学其实就是生存文学,如果丧失了生存条件,一切其它的什么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都将会丧失并毫无意义。有着中国"环保之父"之誉、国家首任环境保护局局长的曲格平这样评价哲夫:哲夫是一名我看着成长起来的、有责任心的、有才华的中国环境文学战线的领军人,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绿叶》2021,(1)
正近日,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通过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提升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助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顶层指引。《意见》的旨趣一方面在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生态环境领域文明行为深入人心;另一个方面则是深入落实生态文明观,将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精神转化为公共生活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力。  相似文献   

9.
《绿叶》2018,(7)
正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公告公告2018年第12号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编制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见附件),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正@李明:《环境教育》杂志第4期"本期特稿"栏目刊登了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哲夫专访文章《生态文学就是生存文学》。他在该文中说:"生态文学其实就是生存文学,如果丧失了生存条件,一切其它的什么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都将会丧失并毫无意义。"诚哉斯言。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通知》强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为目标,坚持贴近生活、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地区在地理分布上高度重叠,且贫困加剧了生态退化。绿色化引领扶贫攻坚有利于增强生态环境价值与收入提高的相关性、提高贫困人群拥有的生存资本存量和质量、发挥贫困和弱势群众比较优势促进就业。建议构建绿色减贫体制机制、强化绿色减贫资本积累、塑造绿色减贫理念意识、发展绿色减贫特色产业、拓展绿色减贫金融渠道。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文明三字经》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以中国风形式展示了包括"溯源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思想;优化国土开发,建设绿色中国;促进资源节约,建设低碳中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优美中国;健全生态制度,建设幸福中国;推进生态文明,促进示范创建"六大主题内容。全文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知易行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2015年9月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方案的"1+6"组合拳纷纷亮相。"1"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6"是由《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组成,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图和路线图;需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5.
<正>原环境保护部2016年印发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强调,要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推进环境管理转型。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在此政策背景下,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显著,为水生态监测数字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文明三字经》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以中国风形式展示了包括"溯源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思想;优化国土开发,建设绿色中国;促进资源节约,建设低碳中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优美中国;健全生态制度,建设幸福中国;推进生态文明,促进示范创建"六大主题内容。全文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在历史纵向上,挖掘了华夏生态哲学文化,在现实横向上,介绍  相似文献   

17.
既然是先知先觉,就难免会付出一些代价。从作家的角度来讲,环保题材的作品很难成为畅销书,但他们选择了坚守;从电影人的角度来讲,环保题材的电影票房肯定不会太高,但他们选择了迎难而上。9月6日,由环境保护部任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任总顾问,著名作家哲夫任文学统筹的12集电视纪录片《生态文明启示录》在长春举行了  相似文献   

18.
<正>假如读了《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我们就要去做些什么。我们知道有很多志愿者都在行动。像我们这些写环境文学的,写书本,也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投身到这个事业的做法。4月23日,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2019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暨"生态环境好书  相似文献   

19.
正6月5日是新《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第4个环境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在2018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工程是陕西省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实施全民生态环境教育、提升全社会生态环保能力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近日联合印发《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获得省级绿色文明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