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大讲堂"作为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学科品牌,以我国生态环保事业为核心,以学习型研究单位建设为导向,邀请环境、哲学、社会、经济等领域知名专家,就相关领域热点问题、最新观点、研究进展等作深度专题报告,为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从各领域名师大家的深邃思想中汲取灵感,在多学科交叉学习中探寻生态环境保护新思路、新理念,打造政研人的思想盛宴。截至目前,"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大讲堂"主要活动如下:2019年5月5日,政研中心举办第13期"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大讲堂",邀请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曲久辉院士作"水环境科技创新:认识、理念和技术"专题讲座。政研中心吴舜泽主任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2月23日上午,第二届钱易环境奖颁奖会暨获奖者学术成果报告会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钱易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曲久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研究员等出席报告会。"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人关心环境,希望不同专业、年龄、岗位的人都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也希望我国的产品生产能够‘从摇篮到摇篮’,实现资源再利用。"钱易教授介绍了钱易环境奖设立的初衷,激励青年一代投身环境保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8,(12)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依靠科学、依托专家,用专业手段解决广东环境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11月3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在广州举行广东省环境咨询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二次高端论坛。为帮助各地解决实际问题,实施精准治污,来自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浙江大学朱利中院士、广东省环境咨询专家委员会等  相似文献   

4.
环境化学     
X 13 9700651水,子,无机阳离子混凝剂的电动检测特性研究/曲久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爪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6,17(3)一1一4环信X一5 为了在本质特征上定量说明水中无机阳离子棍凝剂浓度与胶体稳定性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棍凝过程胶体电荷变化的本质参数一一流动电流(SC)。研究了无机阳离子混凝剂的性质和浓度与电动特性参数之间的一般规律及等电点特征·考察了以SC表征混凝剂对水中胶体颗粒物作用的特性与效能,从而提出了一种研究混凝和在线监测水中胶体电荷相对于混凝剂投加量变化的…  相似文献   

5.
因致力于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而广受关注的“浦江创新论坛”,2011年9月将再一次于上海拉开序幕。“浦江创新论坛”主席、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徐冠华强调“创新首要的是完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6月26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简称政研中心)围绕"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主题举办了第十期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沙龙。沙龙由政研中心主任吴舜泽主持,副主任田春秀作引导发言。会议邀请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周大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土地资源研究与学术交流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随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9):1479-1487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6月,石玉林院士担任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肖笃宁研究员担任第二届主任,倪绍祥教授担任第三届主任,刘彦随研究员担任第四届主任至今。在创始人石玉林院士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各届专业委员会的精诚团结与共同努力下,中国土地资源研究及其学术交流活动卓有成效,对推进我国土地资源科学研究、学科发展、规划管理和决策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值中国自然资源学会30周年庆典之际,论文侧重梳理近10多年来,在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与协调下,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特点及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的进展情况,浅谈推进土地资源研究与学术交流的认识和主要体会,简要分析土地资源学科发展前景和亟需深入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9月9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简称政研中心)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经验总结与展望"主题举办了第十二期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沙龙。沙龙由政研中心主任吴舜泽主持,副主任田春秀、裴晓菲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柴发合、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等专家,武  相似文献   

9.
特别选题: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关注的是污染物的均相环境过程,这一点在大气污染化学和水污染化学的研究中尤其明显。然而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中的非均相反应过程,从相对微观的尺度思考和探索环境的微界面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不断认识和揭示这一过程在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1997年,由荷兰科学家L.K.Koopal教授发起设立了Interfaces Against Pollution两年一次的系列国际会议,形成了全球范围内有关科学研究组织和科学家探讨和交流环境界面问题的重要平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汤鸿霄院士在我国首次提出环境微界面的概念,并于2003年主编了《环境科学学报》之“环境微界面过程研究论文专辑”,为该专辑作序并发表了“环境纳米污染物与微界面水质过程”的研究论文,对环境纳米微界面问题给出了全面和准确的内涵,进而开启了我国在此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工作。基于汤鸿霄院士提出的环境微界面内涵和思想,2006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组织了“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创新研究群体,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群体的研究目标是深入探索污染物在环境微界面的转移转化机制与控制原理,力争在复杂条件下微界面的定量化表征、污染物在环境微界面的转移转化规律及复合效应、基于微界面原理的环境过程调控等方面取得科学与技术突破。该研究群体的建立及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将有力推动我国环境微界面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展,也将不断培养本研究方向的专业化高级人才。在过去的2年里,该研究群体在不同环境微界面特征及过程表达、污染物在典型介质和界面变化行为的原位观测、水/气/土/生物微界面上污染物的转移转化规律、基于微界面过程的水、气、固等环境的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预期研究进展。本专栏所组织的稿件,即试图从不同角度反映我们所关注的环境微界面研究领域,并通过前期研究所获得的一些具体的科学数据和结果,对环境微界面过程给出进一步的认识。然而,由于本群体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这样一个专栏所发表的内容不论是对环境微界面的概念与内涵,还是在探索与创新上,都还是初步的和不成熟的。或者说,本专栏所反映的只是一个有待发展和完善的科学思路。由于本专栏作者水平有限,这些论文定有不少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衷心感谢《环境科学学报》编辑部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机会,感谢他们为本专栏组稿、编辑和出版所做出的辛苦努力!  相似文献   

10.
环境分子科学与环境纳米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分子科学和新兴的纳米技术近年来广泛地渗入和覆盖了环境科学与技术,对环境污染现象的微观过程与机理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加深对环境污染从本质上的认识,为环境保护开展更高效的技术工艺开辟了新的途径.论综合评述了环境分子科学与环境纳米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对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一些认识和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环境信息化顾问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由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程春明主任主持,环境保护部周建副部长到会致辞,并向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九林院士等近二十位与会顾问专家颁发聘任证书及合影留念。顾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九林院士主持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副主任委员陆新元、宁家骏分别作为代表发言;  相似文献   

12.
正詹姆斯·莱基(James O.Leckie)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水化学方面的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终身教授,同时担任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研究中心(CSDGC)主任。作为水化学家,詹姆斯·莱基教授的研究兴趣在于污染物在自然水体和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他的研究成果涉及吸附化学、环境健康危害和膜科学等领域。除了他所专长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2月1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环境管理前沿政策与市场实践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面向‘十三五'的环境管理"为主题,围绕国家环境管理制度体制改革的新动态,地方通过"降治理成本、补环保短板"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重点企业环保创新、绿色转型的成功经验以及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等展开交流、探讨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主任委员、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作开场发言。他  相似文献   

14.
<正>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是政研中心特色优势学科之一,主要围绕环境与健康管理政策研究、环境与健康信息化建设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国家环境健康领域规划、文件的编制起草及试点指导工作,建设"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及"环境与健康风险哨点监测"数据中心,开展环境与健康相关信息标准等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2015,43(1)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要求,加强各级环保部门之间信息技术与应用交流,展示环境信息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应用,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于2014年12月29日召开了"2014全国环境信息技术与应用交流会"。会议邀请了环境保护部领导、知名院士、有关专家做主题报告或发言,组织环境信息化发展高峰对话,并针对环保大数据应用与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环保信息公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6月15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举办第十五期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大讲堂,邀请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原司长、环境发展中心原主任、亚洲开发银行合规审查委员会原主席兼执行局局长唐丁丁做"新形势下的全球环境治理"专题讲座。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政研中心吴舜泽主任出席会议,田春秀副主任主持会议,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讲座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与智力     
智力是一个人的认识、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与解答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表现.大家知道,人类的智力发育与先天遗传、大脑皮质的发育程度、后天的环境与教育有关.从环境医学观点认识环境与智力的关系,必需看到人类总是与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地质圈处在辩证统一的整体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机体与环境依存的最本质的关系表现为新陈代谢,即通过摄食方式,摄取外界环境中的水、氧气、养料……进行同化作用,同时又把机体完全不需要的分解产物排泄到环境中,最终成为植物的养料.机体和周围环境不断地进  相似文献   

18.
大力倡导环境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江涛  朱骏武 《环境》2003,(2):40-41
环境素养的内涵环境素养概括地说,就是人对环境科学应有的认知和对环境负有的义务和责任。它是我国目前通常使用的“环境意识”一词的补充、完善和升华。就词语字面而言,“环境意识”是客观环境在人头脑中的反映。“环境素养”则不同,它蕴含人不仅对客观环境有较深层次的认知,而且还对环境有不可推却的义务和责任,等等。环境素养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田纳西大学地理和环境教育中心主任Rosalyn Mckeowniee教授提出。环境素养一词涵概如下内容:(1)人对环境科学有相应的认识;(2)人对自然基础知识有相应了解;(3)人对自然环境和与自然有关的社会环境有积极的态度;(4)懂得  相似文献   

19.
<正>环境与经济关系研究是政研中心的特色学科之一,该学科主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重点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围绕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环保督察执法与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等领域开展研究。2018年,从国家和区域环境经济关系角度形成了《对2018年度一季度生态环保形势的初步认识》《2018年上半年环境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研判》《2018年前三季度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基于2018年各省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今天在南京圆满闭幕,来自国内外的700多名嘉宾参加此次论坛.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杨雄出席闭幕会并作总结发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发表了闭幕演讲.杨雄指出,本次论坛围绕"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从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城市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发展、可持续交通和建筑、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