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杨新建 《环境科学》1986,(2):83-85,96
在进行环境评价、预评价,制定各项治理措施、排污标准之前,往往都要对污染源或区域环境进行某些定期的、定点的、系统的采样分析,以检测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污染程度,影响范围,总结出污染物产生、迁移、衰减、分布的规律。在这里,选用最佳方案、合理地布设采样点,不但可以减少取样点的个数和取  相似文献   

2.
<正> 区域环境污染控制费用——效益分析(以下简称污染控制费用效益分析)是费用——效益分析在环境污染控制规划或工程中的直接应用。由于该法在确定污染控制目标时,同时考虑生态、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目标,分析过程又对各种备选方案在满足环境质量标准下的净效益现值权衡比较,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污染控制费用效益分析结构如图1。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集株洲典型城市功能区工业区和农林综合利用区的农用土样,对土壤中Pb、Cd、Hg、As进行分析,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多指标生态评价法评价了土壤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工业区周边农用土壤的污染程度显著高于农林综合利用区,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特征极为相似,即:均以Cd和Hg为主要污染物,内梅罗指数评价为重度污染,As为轻度污染,且耕地的污染程度显著高于林地,工业区周边79%的耕地样点、71%的林地样点,农林综合利用区54%的耕地样点、43%的林地样点,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值大于6,复合污染严重,达强生态危害。含重金属废水灌溉以及Pb,Cd气型污染物的迁移沉降是土壤重金属富集的主要途径。文章就菜地和稻田土壤的生态危害,提出生态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区域环境规划是现代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新发展。区域环境规划对于解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性内容,然后以河南省安阳市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了区域环境规划中的城市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5.
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理念为指导,以广州南沙国际汽车产业园区为例,通过分析区域规划产业特征,进行了生态工业网络设计。通过补充生态链的缺失环节,将园区汽车、电子、化工等新建企业和制糖业等原有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及当地居民生活进行组合,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带动了原有产业的升级换代,从根本上削弱了原有污染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淮南矿业集团近年来创建环境友好企业的基本做法,通过在积极推进市矿统筹,建设生态和谐矿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强化环保全过程管理,落实污染防治及减排等方面的有效工作,促进了经济建设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图制作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区域环境噪声测量的随机性,测量结果不能客观反映该点的真实污染现状,且作出的污染图也显得生硬、呆板。仍以网格法的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滑动加权平均法对数据作一些计算上的处理,从而得出每一网格的代表值,再用内插法画出等值线图。和传统的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作图相比较,该方法不但能较客观地反映出该点的污染现状,而且图面直观、活泼,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不断推进生态事业、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而企业尤其是重污染类型的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主体与污染排放主要成员,积极参与进生态经济发展环节中、实现企业经营与生态文明的结合是其应有之义.基于此,国内重污染企业需要自觉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进行结合,构建环境财务指数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区域风险源进行准确识别与危险性评估是落实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本文以我国东部某区为例,进行区域风险源的识别与危险性评估。通过识别,筛选出具有显著危险性的3家面风险源和14家点风险源企业。为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生产建设兵团区域环境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构建是时代发展之需,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以石河子生产建设兵团区域为例,在遵循完整性、指导性、动静相结合性、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性和区域性五点原则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的PSR框架模型,构建三个层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31个指标的兵团环境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分析了每项评价指标对石河子生产建设兵团区域环境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并给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使得新疆可持续保持环境良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正>企业生产时,治污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区域内发生污染时,如何快速锁定污染源?实施蓝天保卫战,降低臭氧指标数值,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到底该管什么?……在珠海市金湾区,这些问题通过"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气体污染精准管控系统"都可以快速找到答案。去年底,金湾区"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气体污染精准管控系统"正式上线,系统进行"点(企业排放口)—线(企业厂界)—面(区域环境空气)"三位一体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2.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几个主要问题:区域环境风险水平的表征方法;区域环境风险的识别方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式方法;以及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减少人为事故带来的环境灾害与经济损失。给区域环境生态和公众健康一个较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地球系统工程与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和工程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其在解决全球性环境危机中的作用;阐述了提高共识、言行一致、保护全球公共资源、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等地球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 论述了区域性与地球系统环境问题间的关系,提出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4条基本原则:系统性调控、区际公平、多方合作、综合手段和共同约束. 指出应注重应用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应深入探讨地球系统及区域环境与生态压力在中国现阶段的特征,统筹全局与长远调控区域环境问题;应开展长期连续观测和信息共享,创新调控全球与区域环境与生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环境噪声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既要选择噪声源界外测点,又要选择其相邻方区域内测点,并按标准规定对测量值进行背景值修正。本文提出环境躁声污染应以所产生的环境躁声排放是否超过其所在区域环境躁声标准来判别。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潭江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评估其生态风险,对潭江15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单体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沉积物多环芳烃总含量范围为57.1~1 563.6 ng/g,平均值为550.5 ng/g。整体来看,潭江沉积物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偏污染水平。多环芳烃组成以4~6环为主。潭江沉积物同时受到相邻区域远距离迁移和本地燃烧源很大程度的影响,此外石油排放也是中下游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重要来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最下游的采样点15外,潭江各采样点风险均较低,但是在部分采样点某些多环芳烃含量超过了效应区间低值(ERL),可能存在着对生物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大宝山槽对坑尾矿坝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分析了过滤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ρ(Cu)、ρ(Zn)、ρ(Cd)和ρ(Pb)分别高达7.228、41.190、0.178和0.377 mg/L,其中pH和Eh(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重金属含量的重要因素.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沿河流断面呈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Cu和Cd污染较为严重.从尾矿库N1采样点至河流下游N4采样点处,重金属沿水流方向呈现溶解态向悬浮态和沉积态迁移特征,而Cu的迁移行为有所不同.据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各重金属Igeo(地累积指数)顺序为Cu>Cd>Zn>Pb,Cu和Cd的Igeo平均值分别为4.552和1.605,属重度污染和偏中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表明,各重金属危害程度为Cu>Cd>Pb>Zn,Cu和Cd的Eri(潜在生态危险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93.3和143.0,均属强生态危害级别.两种方法均表明Cu和Cd为主要风险元素.该研究区域的RI(生态危害指数)为163.1~576.6,平均值为356.6,属强生态危害级别,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该区域污染防治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在长三角经济增长势头不变的同时,区域环境质量有了实实在在的改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凝心聚力,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工作,正在努力交出一张漂亮的绿色答卷。2019年  相似文献   

18.
清洁生产是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毒性及产生量为目标,从污染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是企业防治污染的方向,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的途径。主要阐述了推行清洁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棉浆粕化纤企业H_2S和CS_2排放特征及区域环境影响。选择玛纳斯县某化纤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有组织、无组织、厂界及周边敏感点的污染水平进行定量评价,采用相关性分析影响区域环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棉浆粕化纤企业H_2S和CS_2排放特征为: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在无组织排放源中,污水站H_2S和CS_2检出浓度最高,其最小检出浓度分别在原液车间和硫氢化钠制片车间。厂界及敏感点污染物浓度均不超标。污水站和原液车间无组织排放是影响厂界的主要因素(P<0.01),无组织排放是敏感点的主要污染源(P<0.05),表明无组织排放对区域环境影响显著,亟需重点管控。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沿海面积约36 km2的某石化场地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石化场地地下水(0 m~5 m)存在重金属、硫化物、石油类等污染,污染范围主要在老厂区和滩涂堆填区,其分布特征受到上层填土和工业企业活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与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