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提出场地土壤污染控制应从源头抓起,应控制搬迁企业移交土地后先拆迁平整,后进行土地利用性质变更的做法.在场地污染土壤调查中应重视对原址企业的历史沿革、平面布局、生产工艺等调查.指出多环境要素调查的重要性,以及调查过程要注意的事项.对土壤评估标准及引用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
污染场地的优控筛选是国家和地区污染场地管理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提高污染场地修复的高效性和经济性。研究以污染源强、污染途径脆弱性和受体敏感性作为筛选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基于综合环境风险的优控重金属污染场地筛选方法。通过调查某市15个砷渣污染场地,利用综合环境风险指数法分析区域不同污染场地的危害程度,据此推算不同污染场地危害 程度大小次序,并设置不同情景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筛选出某市优控砷渣污染场地名单。结果表明:污染场地H15和H12在不同权重情景下均处于高危害程度水平,为优控污染场地;H2在多数情景下危害程度较高,确定为备选优控污染场地。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场地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植物修复技术以其成本低、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无二次污染、易被公众接受等优点,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修复技术的植物资源筛选、调控技术、修复植物产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植物修复已经从实验室阶段走向了田间示范和推广应用阶段.现就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 相似文献
5.
为了管理和风险评估污染场地,结合调查和评价应用中的管理工作流程,对污染场地数据库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数据标准的制定、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和数据表设计等;同时具体介绍了调查与评估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设计目标、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等内容,为系统的构建进一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对江苏某化工厂酸化地块进行了氧化钙中和修复工程研究。Ⅰ、Ⅱ、Ⅲ号地块剖面混合土样pH值分别为3.56、4.68和4.74,土壤修复目标定在pH值为6~8基本近中性。通过室内试验确定Ⅰ、Ⅱ、Ⅲ号地块土壤生石灰掺混比例为0.5%、0.3%和0.3%;现场中试后Ⅰ、Ⅱ、Ⅲ号地块石灰掺混比例调整为0.7%、0.35%和0.3%;中试结果用于场地机械搅拌工程修复,修复过程中定期随机采样对中和效果进行连续监测。监测结果基本达标后请第三方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最后土壤回填压实。修复结果表明借助于科学的石灰添加量和工程机械混合措施,能快速有效地修复酸化地块土壤。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国污染场地的普遍特征以及场地初步调查的基本目标,从布点前期准备、布点原则、布点程序和布点方法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污染场地土壤初步调查的点位布设方法;并从采样准备、采集方法、采集程序以及现场记录等环节探讨了现场样品采集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以期为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和采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石油烃污染场地已经成为国内外重点关注的工业污染场地类型之一.国内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污染场地管理模式及分层次评估方法已经展现雏形,为风险管理者提供了基于人体健康的土壤石油烃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也为污染场地的防治与修复工作提供了决策支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分析了石油烃类污染... 相似文献
9.
10.
在回顾环境功能材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将材料按功效分为固化/稳定化材料、氧化还原剂类材料以及催化剂类材料,重点对固化/稳定化材料进行了介绍。根据环境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沿提出了污染场地环境修复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功能材料开发与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在综述国内外场地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场地土壤电动修复中常见问题,包括电极设置方式、化学增强试剂的选择、土壤类型和污染程度等影响去除效率的因素及处理效果和能耗等进行阐述,探讨当前我国场地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研发的重点,以促进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典型工业遗留场地土壤污染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中部某城镇工业遗留场地为研究区域,采集23件土壤样品,检测土壤中多环芳烃( PAHs)、有机氯农药(OCPs)、总石油烃(TPH)和重金属含量并开展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物检出因子18项均无超标;Zn和Cr最大值均超过浙江住宅及公共用地筛选值,其余重金属未超标.风险评估表明,在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地中C... 相似文献
14.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当前针对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及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归纳了纳米材料、生物炭和表面活性剂等新兴修复材料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开展联合修复技术、复合材料修复技术及土壤修复技术风险防范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实施江西省某农田土壤中镉、砷污染修复项目,对各修复技术进行比选,并对优选出的稳定化修复技术涉及的钝化药归纳分析。通过小试筛选出合适的药剂种类,中试确定药剂的最佳添加量,再进行工程实施的系统性工艺研究和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证修复区增产的前提下实现了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形成了控源-降活-低吸-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的修复模式,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稳定化-农艺调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可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当前我国土壤受石油污染的状况基础上,介绍目前修复石油污染场地土壤的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并对各种技术的修复原理、研究进展、优缺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结合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工作基础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