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巩固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最强音,“和谐”基于“安全”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然而,笔者根据多年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认为,我们既要看到“和谐”基于“安全”,也要认识到安全源于“人、物、环境”之间的和谐,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其中各项活动的开展都强调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是社会安全发展的必要基础,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安全发展”则是大势所趋,正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才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从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社会整体与独立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4.
罗云 《劳动保护》1995,(8):16-17
从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谈安全文化结构中国地质大学罗云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都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在倡导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社会现实不仅需要我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和发展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同时也需要...  相似文献   

5.
论安全的社会属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安全不仅是一种物质技术的状态和条件 ,而且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过程。安全是社会性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这种需要渗透在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 ,表现为安全的生产力属性、利益关系属性、社会生活属性、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笔者分析了上述 5种安全社会属性的产生、内容、演化及其相互联系 ,提出对安全社会原理的若干看法。研究有关安全的社会现象、过程和规律 ,有利于认识安全工作的社会地位、作用、目标和社会调整机制 ,形成安全技术进步的动力和保障条件 ,对于当前社会实践和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云 《劳动保护》1999,(12):11-13
安全生产,这个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活与生产走过几千年。但是,在20世纪即逝,新世纪曙光即视之际,站在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门槛上,我们最深切地感受到的是一百年来人类劳动安全的不断进步、发展和变化。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在2O世纪,我们看到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产和安全,生产和安全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产和安全的目的是什么?安全和生产的关系是什么?安全生产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实现安全生产?科学地回答这些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党和国家指导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安全理论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谈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基本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对安全问题过探索和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极坟代价的艰苦的历程,安全生产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劳动权应该得到保证,这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和社会制度决定的。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主要一条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中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和劳动权,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进程中,安全生产已越来越多地与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相融合、相交集、相影响。因此,实现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每一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风向标”,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人民走向富裕和幸福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安全生产与实现经济增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性问题。实现安全是人类最大的也是永恒的哲学命题。伴随着世界安全运动的兴起,人人渴望安全,国家治理安全,人类呼唤安全,世界共需安全,安全重视程度之高,安全谈论之多,安全投入之大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0.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孙多臣,李慧华,刘文祥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方式和手段。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挖掘本企业的潜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会遇到安全问题。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1安全...  相似文献   

11.
分析和吸取了我国工伤事故出现过四次高峰的历史教训 ,结合当前意外伤亡事故的严重势态 ,对我国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剖析 ;提出了安全第一公理 :探讨了大众安全文化素质的养成、大众安全文化、安全生产与安全文化等课题 ,指出了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伟绩以及安全、减灾、环保可持续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营造一个安全、少灾、无害、和谐的社会 ,靠安全文化教育和安全文化事业的繁荣。安全文化的作用既现实 ,又长远 ,既受益于当今社会 ,又保护了人类活动的安全与健康。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展 ,安全文化必然成为人人需要的毕生追求的最崇高的文化 ,必将成为人民安全、社会安全、人人共享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12.
安全生产与实现经济增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性问题.实现安全是人类最大的也是永恒的命题.伴随着世界安全事业的兴起,人人渴望安全,国家管理安全,人类呼唤安全,世界共需安全.国家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之高,社会对安全生产谈论之多,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之大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不可否认,在现实情况中,仍然有不少企业老板和生产经营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常常为了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对安全生产的投入,造成对、安全欠帐很多,事故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对于县域而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中心任务。而农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则要因地制宜,因势而动,尤其要针对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特点,着力优化村镇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加强村镇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搞好劳动保护与发展生产有什么关系?这对劳动保护工作者和管生产的各级干部,都是必须明确认识的问题。只有这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才能成为自觉的行动,才能使劳动保护工作在保证四化建设顺利发展上更好地起作用。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延续,有赖于物质生产劳动。而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保护人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是发展生产所必不可少的,是发展生产的客观需要。 各种生产资料,包括自然界的矿藏、森林、江河湖海,以及现代的各种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都有两重性。它们既有可利用来造福于人类的一面,又有产生危…  相似文献   

15.
二、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的背景分析安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也是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地区、每个国家及全球的最基本需求。也是社会和公众崇高的伦理和公德。从本质上看,没有人类的安全就没有世界和平,也就不可能建造人类的幸福乐园。安全的程度及质量,可以用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的水平来衡量。安全科技与文化的进步和繁荣,又取决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及大安全观的确立。我国的安全与减灾界专家认为,树立跨世纪的大安全观,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这一科学的论断是通…  相似文献   

16.
抓安全生产和国家召开两会有关系吗?答案是有关系。请看新闻:2月5日上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京召开视频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通报、分析2006年1月及春节期间全国的安全生产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对下一步特别是“两会”前的工作做出部署。抓安全生产应该也有其工作规律,而这个规律又应该是与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相联系,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我们就在此之前狠抓措施的检查落实,防患于未然,既减少事故的发生,即使真的发生事故也制定好应急措施,减少事故的损失。比如,天气特别…  相似文献   

17.
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概括为“八个是”和“三个关系”:八个是:1.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国家安全除了需要国防抗御“外患”外,在“冷战时期”,更需要重视“内忧”——技术风险(生产安全、信息安全)、自然风险(灾害、卫生事件)、社会风险(邪教、恐怖事件)、人为风险(治安与食品安全)等。2.安全生产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是人民最基本的利益;先进生产力需要较高的生产安全水平来体现。3.安全生产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要求:人民需要“安居乐业”,人民需要“平安吉祥”,员工要求“劳动保护”,企业需要“安全生产”。因此,安全生产需要成为各级政府的执政“要务”。  相似文献   

18.
安全生产涉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始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是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安全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全新理念,必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安全文化本身也必将呈现时代特色,产生强大的精神推动力。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为当前和“十一五”期间的安全生产工  相似文献   

19.
安全生产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林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做到只要有作业现场就有人管安全,在最需要管安全的现场有人抓安全,根据木材检验工作的特殊性,加强和发挥木材检验员现场安全协管作用,取得了一定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是指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各种保障因素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煤矿安全生产保障功能的运行机制。它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运行系统。要从根本上扭转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不仅仅要重视安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安全生产保障环节上进行研究。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改革和调整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又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安全许可证制度,提高了煤炭行业准入标准,明确提出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并提出以经济政策促进安全生产。特别是在2004年6月召开的“中国责任保险发论坛”上提出了保险业应该与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