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某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能够定量评价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潜在生态危害性,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综合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铀尾矿库周围部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Ni、As、Cu、Hg、Zn含量存在积累和超标情况,尤以Cd的污染最严重,Ni、As次之;Pb、Cr含量能够满足标准限值要求。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较高,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其次是Hg、As,Cr、Pb、Ni、Cu、Zn并不构成潜在生态风险。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中较高水平的Cd在构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构成了较严重的生态危害,应加强对重金属Cd、Hg的生态风险防治。  相似文献   

2.
对淮安市某垃圾填埋场土壤中13个采样点中典型重金属 Cr、Pb、As、Hg、Cd、Cu、Zn 的含量进行了调查,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及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土壤中典型重金属对其所在环境的污染程度,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 As,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大小顺序为 As>Hg>Cd>Cu>Cr>Pb>Zn。  相似文献   

3.
典型铝塑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铝塑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选取山东省某城市塑料开发区为研究区,按照分层采样方式获取到80个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土壤中As、Cd、Hg、Cr、Cu、Ni、Pb、Zn含量,运用统计分析法探讨土壤重金属等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确定了土壤重金属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As、Cd、Hg、Cr、Cu、Ni、Pb和Zn均超出山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Hg、Cu和Pb分别超出背景值48. 15%、106. 90%、62. 04%和39. 96%,表明土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积累,在周边140~210 m处最为严重,且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与风向关系不大;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大致呈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加,在20 cm深度附近达到最高值,其后不断降低并趋于平稳,Cd、Hg、Cu、Pb和Zn变异幅度大,受到人为干扰较大,As、Cr和Ni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属于自然来源,变动幅度较小;研究区内8种元素不存在非致癌风险,Cr、As、Ni和Cd产生的致癌风险处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存在的潜在致癌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土壤、植物、炉渣等样品中Cu、Pb、Cr、Zn、Cd、Hg、As、Sb、Mn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土中Cu、Zn、As3种重金属含量分别高出自然土壤背景值86%、250%,300%。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的污染状况为:Cd、As〉Hg〉Cu〉Pb〉Cr、Zn;Cd和As的毒性贡献较大,存在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以长沙某河库兼用型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采用网格布点法在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分别布设3个和7个采样点,在水源地历史采样区布设5个采样点,探究土壤中Cd、Pb、Cr、Cu、Zn、Ni、Hg、As的含量分布及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均值分别为46.56、4.90、81.87、46.64、0.19、30.11、75.11、237.93 mg/kg。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超过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样品占比排序为Cd (86.7%)>Zn (60%)>As (53.3%)>Cu (6.7%)=Pb (6.7%)。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1.55、16.34、0.41、0.47、0.08、0.30、0.63、0.95,主要为Cd、As污染。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1.71,属重污染等级。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历史采样区2018年、历史采样区2014年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20.41、14.94、1.98、1.17。后期应加强对该饮用水水源地土壤中Cd、Pb、Cu、Zn、As的污染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6.
湘江(衡阳段)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湘江(衡阳段)10个断面18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Hg、Pb、As、Cr、Zn、Cu)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Lars H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排序为:Cd〉Hg〉Pb〉As〉Cu〉Zn〉Cr。多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913.4,表明湘江(衡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属于很强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
大宝山采矿活动对环境的重金属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大宝山铁铜多金属矿床固体废弃物-水相互作用对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矿床固体废弃物导致了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污染元素主要有Cd、Cu、Pb、Zn等;重金属元素的水迁移强度由大至小顺序为Cr、Cu、Zn、Ni、Cd、As、Pb、Hg;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由大至小顺序为Cd、Zn、Hg、Ni、Cu、Cr、As、Pb,虽然水稻糙米中的重金属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但Cd、Cr两种元素含量已远远超出了植物中毒量的下限值.  相似文献   

8.
对粤北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24个土壤样品中的As、Cd、Cr、Cu、Mn、Ni、Pb、Zn和Hg,以及15个地表水样品中的As、Cd、Cu、Hg、Mn、Pb和Zn进行了检测,并以多元统计分析与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表水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在土壤中,Mn、Zn、Cd和Pb的平均含量均超过了背景值;Mn、Cr、Ni、Cu、Cd和Zn在采区有较明显集聚,As、Pb和Hg的高含量分布相对均匀;Cr、Ni、Cu和Pb含量主要受区域背景影响,Zn、As、Cd和Hg含量与矿区人类活动关系密切,Mn含量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控制;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整体处于轻微水平,Ⅱ采区和Ⅶ采区生态风险较高;Cd和Hg是造成土壤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在地表水中,Mn的平均浓度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限值,其余重金属的含量均满足该标准中的Ⅲ类水质要求;重金属浓度在靠近采区及位于河流中下游的位置偏高;Mn、Cd、Pb、Zn和Cu浓度受稀土开采影响较大,As、Hg浓度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重金属产生的健康总风险(9.39×10-7~1.01×10-6 a-1)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参考标准(5×10-5 a-1),但儿童通过饮水途径受到的健康风险(1.01×10-6 a-1)略超过部分机构的推荐限值;Cd和As是地表水中产生健康风险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综上,研究区重金属污染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是Cd和Mn。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丰水期对贵州省某流域城市河段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运用单因子指数法、生态风险评价法、因子分析法,初步探讨了该河段Cu、Zn、Pb、Hg、Cd、Cr、Ni及As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主要来源。检测结果显示,沉积物和悬浮物中Hg、Cd、Zn、Pb、As的平均含量较高,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1.02~16.97倍。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沉积物中,Zn、Pb、As为轻度污染,Hg和Cd为重度污染;在悬浮物中,Cu、Pb、As为轻度污染,Zn为中度污染,Hg和Cd为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Hg和Cd的生态风险最大,为主要污染元素。研究区沉积物样品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83.27~1 393.96,平均值为912.06,总体处于严重生态风险等级;悬浮物样品RI值介于341.53~612.38,平均值为436.85,总体处于重度生态风险等级。其中,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平均生态风险等级高于悬浮物样品,支流样品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总体上低于干流下游样品。根据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沉积物及悬浮物Hg、Cd、Cr、Ni含量主要受工...  相似文献   

10.
分析和评价典型涉污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对于加强企业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实施土壤重金属污染精准防控,进一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8类典型涉污企业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475家企业周边的2 017个监测样点进行土壤重金属Cd、As、Pb、Hg、Cr、Cu、Zn和Ni元素含量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Ha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典型涉污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以Cd、Pb和As元素为主,各元素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样品比例为9.82%~31.0%,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的样品比例为4.46%~13.1%,其次是Zn、Cu、Hg和Ni,Cr无明显污染;主要污染元素Cd、Pb、As、Zn和Cu来自相同污染源且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B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2)、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N77)等行业企业周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B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2)等行业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高,中等风险及以上比例分别为76.0%、53.0%和54.1%。可见,典型涉污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B9)等采矿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C31)等制造业等,污染程度高,潜在生态风险大,需要加强监测和管控。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光谱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重金属光谱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中的Cr、Cu、Ni、Pb、Zn和As六种金属,结果发现,重金属光谱分析仪对Cu、Pb、Zn和As四种金属的检测结果较为理想,与原子吸收光谱的检测数据接近,误差可满足现场检测的要求.重金属光谱分析仪测定方法简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可满足大部分重金属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白银矿区土壤重金属进行分析研究,分离、筛选和鉴定了受污染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并考察其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白银矿区王岘镇尾渣堆和东大沟河沟土壤重金属污染Pb>Zn>Cu;从污染最严重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砖红色微杆菌(Microbacterium testaceum)、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和解单端孢菌素微杆菌(Microbacterium trichothecenolyticum)3种细菌,其中菌株M1(Microbacterium testaceum)对Pb、Zn、Cu、Cd的胁迫具有明显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重金属有效态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以重金属全量为依据,而评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时主要考虑农产品安全从而保障人体健康,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量则取决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在阐述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定义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概括了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以期提出建立以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为基础、结合土壤重金属全量及作物中吸收的重金属含量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陕西省重金属工业污染源为例,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法,从污染物种类、时间变化、空间分布、行业排放4个方面,分析了陕西省工业污染源重金属的排放特征,重点比较了1991~2009年近20年以来重金属排放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陕西省工业污染源重金属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序为铅>砷>镉>六价铬>汞; 1991~2009年,重金属排放总量呈较大下降趋势,单位产值重金属排放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 1991年重金属等标污染负荷最大的行政区和流域分别为渭南市和渭河流域,2009年则转移至西安市和嘉陵江流域; 1991年和2009年,污染负荷最大的行业均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铅排放应作为整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官厅水库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确保北京市饮用水源安全,2007年对官厅水库中重金属进行了筛选性调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官厅水库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体中的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水库在丰水期砷含量偏高,整体水质状况良好,重金属污染程度轻微.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灰色模糊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灰色聚类为基础,提出了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并将其应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经实例分析表明,这是一种较为简便,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Heavy Metal Levels in Marine Sediments of Singapor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rine environmental levels of the metals copper (Cu), zinc (Zn), lead (Pb) and cadmium (Cd) were measured from sediments collected around 20 coastal locations around Singapore, over a 2-year period. Sediment-siz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sediment samples,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in the analyses of sediment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The levels of heavy metals in marine sediment was largely dependant on sediment particle size, as illustrated by the correlation of sediment size with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 configurations of sediment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addition, the proximity to shipping activity, and the release of anti-fouling paint from boats also influenc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marine sediments of Singapore.  相似文献   

18.
Indigenous Heavy Metal Multiresistant Microbiota of Las Catonas Strea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s Catonas stream (Buenos Aires Metropolitan Area) receives a complex mixture of pollutants from point and diffuse sources because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and urban land uses of its basin. Widespread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exceeding aquatic life protection levels has occurred in monitoring reconnaissance studies in surface and pore water. As a result of the screening of Cu, Cd, Zn and Pb resistant/tolerant and culturable microbiota, B101N and 200H strains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or putida) were isolated and selected for further studies. They showed 65% Cd and 35% Zn extraction efficiency from aqueous phase. The potential use of these strain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currently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decrease heavy metal pollution, a problem affecting every stream of Buenos Aires Metropolitan Area.  相似文献   

19.
电镀企业产生的漂洗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处理后生成的电镀重金属污泥属于危废,国家有相关的处置规定,若处置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且造成重金属的流失。介绍了利用离子交换法、电解法、膜分离技术、电去离子法等相关方法回收电镀漂洗废水中重金属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源头抓起,减少了电镀企业重金属元素的排放量,同时对废水的合理回用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0.
改性泥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泥炭对重金属离子(Pb^2+、Cu^2+、Cd^2+、Cr^6+、Ni^2+)吸附率的各种影响因素,依次进行了溶液pH、振荡时间、改性泥炭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等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泥炭在最适合的条件下,对这5种金属离子都有较强的去除效果,5种金属离子的最大吸附效率均在90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