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评价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上,探讨了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评价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剖析,进行了模型设计,对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预测预警进行分析和设计,并采用3S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结合进行该系统的集成和应用,以达到监测、评价、预测和预警的基本功能,一旦污染发生或进入预警状态时及时在界面上以图形网络或警戒色报警,并向有关责任人发送信息,并以可视化的交互模式传递给决策管理层,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3.
太湖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并根据太湖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4个饮用水源地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2009年,4个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个人年风险多数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主要风险因子为化学致癌物六价铬和砷;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个人年风险度远高于非化学致癌物;化学致癌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呈波动降低变化,非化学致癌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应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2011—2015年无锡市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6个水源地整体健康风险值在4.5E-05 a-1~9.1E-05 a-1,低于EPA推荐的风险限值1.0E-04 a-1。其中贡湖沙渚水源地、小湾水源地、肖山湾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值波动上升,其余3个水源地波动幅度不大。化学致癌物是该地饮用水源地的主要污染物,并且远远超过非致癌物所致的风险。化学致癌物的健康风险大小顺序为六价铬>砷>镉,优先控制污染物为六价铬;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大小顺序为氟化物>铅>铜>氨氮>氰化物>汞>挥发酚。  相似文献   

5.
流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流域环境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流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流域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流域生态风险评价、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突发事件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流域环境风险评价等方面,主要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突变理论或经验公式(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从复杂动态系统分析的角度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焦岗湖水环境重金属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焦岗湖湖体布设13个采样点,测定水体7种元素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探究其分布特征,并基于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7种元素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焦岗湖水体中7种元素测定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标准要求;元素Pb、Cr、As、Mn、Cd来源于人为污染,Ni、Cu来源于自然资源;焦岗湖水体入湖口存在总健康风险,而单一重金属不存在健康风险,总健康风险值整体呈现西半湖高于东半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2018年在清水河流域布设32个采样点监测各水期Cu、Fe、Mn、Zn和Cd 5种重金属质量浓度,分析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来源,并评价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总体上清水河流域5种重金属质量浓度较低,除了Fe在丰水期平均质量浓度超过标准值外,其余均未超标.各采样点重金属质量浓度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支流高于干流...  相似文献   

8.
调研国内外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现状,分析中国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管理体制的办法,并提出联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健康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及癌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健康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癌风险评价的特点与非致癌物风险评价的区别,癌风险评价中的质量控制与结果判定等。  相似文献   

10.
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风险、风险度、风险评价的基本含义,重点介绍了健康风险评价的四阶段法,即危害鉴定,剂量反应评估,接触评估,风险度评定,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的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总纲》(HJ 1111—2020)(以下简称《总纲》)的发布实施对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分析了《总纲》的主要内容,从标准名称、标准定位、术语定义、标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解读。提出,应优先制定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专项技术规范;按照《总纲》和基础方法类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制定应用领域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结合化学品管理领域的试行技术导则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逐步修改完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科学水平,保障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水生态健康的内涵与意义,从江苏省率先在太湖流域开展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的顶层设计,构建以水生态健康指标为核心的水生态健康评估技术体系,地方对照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水生态分级管控目标开展的应用与实践结果等3个方面,回顾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估工作的主要进展,提出了完善水生态健康评估技术体系和推进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估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湖水环境管理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密切相关,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目前水环境管理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可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环境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指导,对水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列举当前国内外研究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与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评价指标和优缺点,总结了常用的几种评价方法并展开评述,提出未来河湖生态管理的发展方向,为推进水环境治理等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生态环境和卫生健康管理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从政策制定、技术规范、制度试点、能力建设和管理应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现状。指出,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存在各部门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认识偏差,部门职责不清晰,管理需求不明确,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生态环境和卫生健康部门应结合各自职责与需求制定相关工作办法,开展试点探索,条件成熟时制定专门法律;厘清生态环境和卫生健康部门在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中的职责;紧密围绕生态环境和卫生健康管理需求,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体系;从机构设置、技术队伍培训、合作共享、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升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官厅水库入库断面水质多指标评价与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质量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是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治理措施制定的前提和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10个不同类型的监测指标,综合评价了官厅水库入库断面八号桥2006—2017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年际变化特征,识别了不同阶段关键污染指标。结果表明:各年份丰水期(9月)大多数水质指标均优于枯水期(5月),特别是粪大肠菌群和氨氮,但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差异较小。根据水质指标年际变化情况,可将研究期分为污染严重阶段(2006—2007年)、污染改善阶段(2008—2015年)和污染全面好转阶段(2016—2017年)。大部分水质指标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特别是粪大肠菌群、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但总磷仍是官厅水库入库河流的重要污染指标。  相似文献   

16.
官厅水库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确保北京市饮用水源安全,2007年对官厅水库中重金属进行了筛选性调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官厅水库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体中的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水库在丰水期砷含量偏高,整体水质状况良好,重金属污染程度轻微.  相似文献   

17.
对常州某农药生产场地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状况以及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以苯系物和卤代烃为主。苯系物质量浓度为0~56.6 mg/kg,卤代烃质量浓度为0~1.14 mg/kg。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而生态风险评价显示生产车间内的土壤VOCs生态风险较大,存在着对生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以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研究区内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以苕溪为主的山地丘陵区,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农业发达的平原区,较高风险区及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沿湖经济发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