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电磁辐射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探讨了目前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和室内潜在的电磁辐射污染源 ,并就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南昌市东湖区为研究区,用PMM8053B电磁辐射分析仪对研究区内155个监测点的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应用统计学和风险概率计算法对研究区电磁辐射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该区域电磁辐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电磁污染风险概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射频电场强度及功率密度、工频电场强度及磁感应强度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限值,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风险概率几乎为0;昼、夜射频电场强度与基站使用程度有关,昼、夜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主要与变电站及高压线布设相关;由于公众活动高峰时段不一致,导致同一点位昼、夜电磁辐射水平也有差异;若电磁辐射以年均8%的速度递增,研究区电磁辐射水平将在57.07a后超过GB 8702—2014的限值。  相似文献   

3.
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管理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季成富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4):105-106,110
着重介绍了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电磁辐射污染源、电磁辐射标准及限值、江苏省输变电工程环境管理概况、以及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室内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电磁辐射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探讨了目前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和室内潜在的电磁辐射污染源,并就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技术和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磁辐射污染问题经过几十年的争论,虽然在非致热效应的影响问题上尚未达到统一的认识,但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的存在和其严重性已清楚认识和日益重视。目前,对于电磁辐射污染危害的报道已屡见不鲜,而对其防护的基本技术和进展的报道却不多见,我们拟对此作一报道,以飨读者。王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首先应该在项目建设前,以《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为标准,进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预防性卫生监督,提出预防性防护措施,包括防护带要求。如果业已建成的发射台对周围区域造…  相似文献   

6.
徐州市电磁辐射环境的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徐州市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状况,分析了其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的现状,并对全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电磁射频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中子、质子等.不足以导致组织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包括极低频(ELF,3赫~3千赫)、甚低频(VLF,3~30千赫)、射频(30千赫~300千兆赫)、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及激光等.由于电离辐射的危害作用已比较明确和为众人所知,在此不再赘述.我们主要论述非电离辐射中的射频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射频电磁辐射是指人体能吸收的整个电磁  相似文献   

8.
电磁辐射对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利用电磁波吸收理论研究了建筑围墙对高频电磁辐射的吸收特性。模拟计算表明,伴随频率的增加,墙体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呈现振荡趋势并逐渐向一定值趋近;伴随介电材料厚度增加,稳定值点的位置提前。材料介电常数的实部越小吸收稳定值越小;虚部越小,稳定值点的位置越延后。本结果为...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1):879-880
A2/O-MBR组合工艺处理活性染料与分散染料的降解特性研究;模拟酸雨对金华佛手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溶液初始浓度对二氧化钛-膨润土紫外光降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影响;活性炭对水中微量Cr(Ⅲ)的吸附研究;多环芳烃降解研究进展;城市污水回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厌氧氨氧化的快速启动研究;山东省电厂清洁生产审核实践与分析;广西酒精废液污染控制对策探讨;四川农村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高校绿色学校建设管理对策研究;配煤技术与火电厂的降耗减污;绍兴市汤浦水库水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在垂直方向的分布;高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初步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总结国外污染场地管理及污染识别筛查方法,针对中国典型高污染、高风险场地污染的基本特征,研究分析中国场地污染与危害识别的要素及其功能,提出场地污染综合诊断的基本方法及程序,探讨建立场地污染诊断生态危害试验体系,为有效、规范开展中国场地污染调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