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县建设指标包含三部分,即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这三个指标的完成需要政府、企业、公民的共同参与。经济实力弱、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生态环境意识差、环境及资源承载能力较低、环境综合治理缺少投入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涞源县的生态县建设。只有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机制,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重点推动经济现代化建设,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全民参与生态县建设,才能加快涞源县生态县建设的步伐,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按照《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要求,锦州市生态市建设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设置了19项指标,结合锦州市实际情况,对其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类11项指标作出达标情况分析,其中全部达标的有“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项,不达标的有“森林覆盖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的面积比例”、“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噪声环境质量”、“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6项,并着重针对不达标指标结合《锦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内容进行可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机械工业环境工程“七五”规划座谈会于1984年11月28日至12月7日分别在广州和海南岛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部、局、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有关各专业研究所、设计院和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共76名。  相似文献   

4.
由机械工业部电工局主持,“电工产品环境技术‘七五’规划预备会议”于1986年6月17日~19日在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召开,参加单位共有11个电工专业研完所,代表共23人。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本世纪末环境保护的奋斗目标,为了保证环境目标的实现,必须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的轨道。今年,国家将讨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纲要。为了把环境保护切实有效地纳入国家“七五”计划纲要中去,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建立环境保护的指标体系,以便通过国家“七五”计划贯彻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计划中去。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考核指标是制定和落实环境保护“七五”计划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加强环境管理,保证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09,(11):78-78
哈尔滨创建国内首个生态环保“无煤村”;伊春市启动万人种植“同心树”建设“同心林”主题活动;佳木斯市6项措施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方正县全力打造山水园林化生态县;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委为了贯彻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制订了《湖北省“七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这个文件中将环境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具体任务和目标,并要求有关部门制订具体计划组织实施。《意见》指出,环境建设的程度是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七五”期间,要把环境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上。一、明确目标,做好规划。城市要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制订完善的环境建设规划,既要制订长远规划,又要制订近期具体行动计划,农村的环境建设要改变放任自流的状况,也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制订规划,逐步创造—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文明的工作环境。二、打好基础,狠抓净化,要把清洁卫生作为环境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改善城市水、陆、空立体环  相似文献   

8.
据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保投入逐步增加,“七五”期间共投资476.42亿元;“八五”期间达到1306.57亿元,是“七五”期间的2.7倍;而“九五”期间又是“八五”期间的2.6倍,达到3447.52亿元;“十五”期间的环境保护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初步预计,“十一五”(2006至2010年)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省涟水县实施“六大工程”,稳步推进生态县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1年,涟水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建设试点县。2002年被命名为全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在生态县建设进程中,始终围绕环保这一主线,突出生态理念,实施富民强县工程。涟水县围绕废黄河沿线实施“三百工程”。在境内78公里长的黄河滩沿线开挖鱼塘,鱼塘四周栽植果树,堤上栽植蚕桑、意杨等经济林,形成百里鱼塘、百里果园、百里林带。夕日风沙飞扬的废黄河滩经过10多年的开发,如今已是绿树成荫,鱼肥果丰。开展湿地利用工程。涟水水资源丰富,湿地面积较大,涟水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做好生态这篇文章,充分利用湿地这一宝贵资源,开发适宜本地条件的水产品养殖和水生植物栽植,  相似文献   

10.
周围 《环境教育》2007,(3):27-29
2005年初,密云县积极探索,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目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建国家生态县完全符合密云县情、符合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特别是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县建设,城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全县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实施独具特色的环境教学规划。政府部门组织有力、学校认识到位。环境保护局、教育局、文体广电局、共青团四部门联合发文,创建"绿色小记者站"。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构成了该县生态县创建不可或缺、流光溢彩的绿色篇章。  相似文献   

12.
他山之石     
让生态文明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浙江的生态省建设理念已融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如制定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规划,加大生态省建设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及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考核、绿色CDP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机声隆隆的工厂外边,排污口早已“枯竭”,附近农家的菜园一片油绿,城边日夜流淌着一湾明净的嘉陵江水……2006年7月20日,笔者在四川省南部县工业园区附近采访,切身感受了“生态县”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观。技改,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向工业污染说不,在反污染中求效益”,这是南部县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部《机械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七五”规划》,部技术发展基金委员会下达的三项环境技术基础性科研项目成果于1989年1月8~9日在部基金委员会主持下(部科技司和省机械工业厅派人出席指导),在广州通过了行业专家鉴定.此三项课题的合同编号及名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机械工业环境技术“七五”规划和部下达的基金项目,1986年10月20~23日在广州召开了任务协调及成立工作组会议。具体内容包括: 1.机械工业产品环境分类和分级的研究; 2.湿热环境下使用的机械工业产品总技术要求的研究; 3.湿热带机电仪产品防护包装通用技术的研究。 机械部科技司、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9月20日至24日,全国环境统计工作会议在甘肃的酒泉地区召开,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市的环境统计工作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到会并做了重要讲活。会议回顾了“七五”期间的环境统计工作。“七五”期间,国家环保局进一步健全全国环境统计调查网络,形成了以国家统计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海安县属于苏北里下河地带。以前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经济总量低,乡村环境差。2008年以来,海安县委县政府以生态立县,开始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生态文明示范区。历经3年奋战,2010年底,海安县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2011年,拿到国家生态县奖牌。生态县的创建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海安县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同期下降19.7%。良好天数占监测总天数的68.0%;以前,海安县城区内新通扬、通榆等主要河流,每年用于区域补偿邻近  相似文献   

18.
通化县自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以来,不仅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项惠民工程,更将它当做提高该县整体竞争力的核心工程。为成功创建生态县,通化县攻难克坚、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开展了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国政府于1978年批准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项工程横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汇、市)的551个县,总面积达406.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2.4%。整个工程70年完成,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1986年以来,林业部先后颁发了华北平原、南方和北方平原县绿化标准,编制了全国平原绿化发展规划,计划“七五”期间500个、“八五”期间有700个以上的平原县达到绿化标准,“九五”期间918个县全部达标。这项工程成为全球…  相似文献   

20.
周围 《环境教育》2008,(12):37-38
生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器 2008年,生态县、市以及生态示范区榜单又多了一些新成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创建工作一直是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建设,2008年1月,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深化生态县(市、省)建设,环保部组织修订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2008年3月7日,命名了2个“国家生态市(区)”和69个“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命名了第一批生态村,创建成功的地区需要再接再厉,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正在创建中的地区则集全民之智,努力达到创建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