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陈冰照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15(5):24-25
东张水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西北部、龙江干流中游,总库容2亿m3,流域面积为200km2,集蓄水、灌溉、发电、防洪、水产养殖和城市供水功能于一体,其主导功能是饮用水源。近年来,由于受到水库周边生活和农业污染源以及一些开发活动的影响,库区水体呈重污染趋势,水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福清市环境监测站于1999年5月—2000年1月对东张水库的水质、水生生物及污染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价。1 流域污染源调查 根据水库集水区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对东张水库全流域工业、生活、农业、山林山地自然污染源以及入库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依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报告“美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38年的总结”,论述了美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分析了未来美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6 原子能发电站周边的水环境监测为了掌握核设施释放的气体、液体等放射性废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可以从暴露形态、途径、范围等几方面研究。从环境监测的角度出发,研究可分为空间放射性监测和环境试样监测,后者包括大气、陆地和海洋监测。在探查核设施对环境的影响时,环境监测工作最重要。例如与水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氚(T、3H),一般不能回收而以HTO的形态释放,废气和大气颗粒物中的3H是监测和评价核设施的重点,气态3H的排放量约为液体排放量的1/10,能被人体直接吸入而造成危害[37]。日本1994年制定的监测指导方针中,将环境放射性监测…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质量保证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质量保证的发展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孕育阶段(1972~1977年)起步阶段(1978~1983年)和发展阶段(1984~)。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色和侧重点,1978年前主要探索与污染物质的分析方法,1984年后是监测质量保证工作进入管理时期。 相似文献
6.
洪成梅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8(3):27-29
依据沂南河监测结果,简要分析评价了沂南河的污染状况及流域污染事故的特点,根据污染特征及趋势,针对污染事故经常发生的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监测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精准治理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基于SWAT模型,运用本地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和2000—2019年流域水文、水质数据,开展湘江永州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模拟。结果表明:湘江永州流域建立的SWAT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流域2005—2019年的总氮月均污染负荷为383.40~17 998.70 t/m;总磷月均污染负荷为64.62~567.86 t/m,总氮和总磷各月污染负荷均与各月降雨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农田和林地是本流域总氮、总磷污染负荷总量最大的2种用地类型,但两者之间单位面积输出的污染负荷强度却相反,林地对流域水污染防控具有正面效应,农田种植面源污染是非点源氮磷污染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9.
吴叶玲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5):45-46
阐述了三明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种类和特征,提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采样点位布设应采取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和大气污染事故等方式进行,并根据该市的行业特征,确定了污染因子,以及现场采样及分析等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苯胺泄露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采用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荧光检测)、便携式气相色谱一质谱法、速测管法等5种方法测定苯胺,对这5种方法的分析时间、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等效能进行比较,并比对其测定结果.试验表明,5种方法各具优势和不足,实际应用中选择方法时需考虑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高光谱遥感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高光谱遥感直接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利用植被重金属胁迫光谱数据间接监测重金属污染区域的各种方法,分析了反演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高维矩阵和数据挖掘算法,以及寻求更好的数据同化模型等提高反演精度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Th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in the Inverse Distance Method by Genetic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Precipit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long-term urban land use (LU) change and its negative implications on the coastal environment of Iskenderun, Turkey. Information on urban LU change for the 144-year period between 1858 and 2002 was extracted from a historic city plan, black-white monoscopic aerial photographs, and Landsat ETM+ imager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real extent of urban areas has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40 times during the past 144 years. The population growth as a resul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and permanent migration was main driving force to the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resulted from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such as air, water and soil pollution were highlighted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in the light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the urbanization and its negative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通过对河流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流程的分析,研究了基于GIS的河流污染应急监测方案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对事故发生地点的空间定位、事故发生地周围应急监测单位及专家组分布信息的查询、应急监测队伍及仪器设备到达事发地最短路径的确定,以及重点研究的一维水质模型与GIS的集成技术。以昆山市河流突发性污染事故为例,探讨了基于GIS的河流污染应急监测优化方案的自动生成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7.
水体颜色是判断水体质量的重要依据,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水色异常是进行水质评估和水体污染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法。基于盐城市废黄河入海口处的GF1-WFV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影像自身光谱特征来构建水色异常判断函数,对研究区域的水色异常进行快速提取和定位,并比较分析了基于单景影像特征和多景影像特征设置判断阈值的提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完全基于遥感影像光谱特征,可有效提取出未知类型的水色异常信息;与基于单景影像设置的判断阈值相比,基于双景影像设置的判断阈值更合理、更适用,提取速度更快,提取范围更精确,Kappa系数为0.80;另外,采用合适窗口大小进行均值滤波处理能有效防止提取结果细碎和斑块化。 相似文献
18.
\"3S\"技术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传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方法的不足,论述了\"3S\"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并结合\"四川省岷江中上游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介绍了应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9.
遥感在农业旱情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我国农业旱情遥感的原理、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认为无人机技术、农业地面传感网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及农业专业模型与遥感技术的耦合遥感技术应用是今后旱情定量遥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地表水环境遥感监测的关键技术与系统及其典型应用,其代表性机理模型和应用示范成果主要来自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高光谱遥感团队在最近几年中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建立了基于改进双峰法的水体分布自动化遥感提取方法,实现了简单、高效和高精度的水体提取;提出了大型湖泊长时序水量估算方法,并以青藏高原湖区为例,重建了典型湖泊面积、水位和水量序列;发展了基于“软分类”的典型内陆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方法,构建了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高度浑浊水体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半解析方法,提高了反演方法的区域和季节适用性;构建了基于水色指数的大范围湖库营养状态和透明度遥感监测方法,实现了全球大型湖库营养状态遥感监测,以及全国大型湖库透明度遥感监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地表水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提高了水环境遥感监测效率,促进了卫星遥感在水环境监测中的高精度业务化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