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井下一氧化碳害人陈永高人们在地面上正常活动,对于空气成份的了解并不显得那么重要。然而在矿井下,由于空间狭窄,补充新鲜空气困难,采掘矿物过程中涌出的有害气体会给井下职工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矿山安全条例》第28条要求,“在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  相似文献   

2.
十五、怎样加强铀矿井通风的管理? 如何加强矿山通风的管理,冶金矿山的经验是:“新鲜风流有来路,污浊风流有去路,线路分明不干扰,井下工人吸新风”。铀矿山更要加强通风管理,保证井下工人吸到新鲜空气,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如何加强铀矿井的通风管理呢? 1、建立一个完善的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3.
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原矿石采用汽车运输和提升机提升两种方式。目前由于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井下连续运输系统尚未完整,因此公司矿山部一采区3m主箕斗斜井承担的提升量较大;3m主箕斗斜井提升容器为JXH-12后卸式箕斗,由于提升量大,运行时间长,且其轮对轴承的润滑结构的缺陷,经常导致润滑失效故障,损坏轴承进而损坏轮对。为了减小生产成本,对JXH-12箕斗轮对轴承润滑系统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4.
要爱护井下的通风设施风门,是煤矿井下的通风设旋,它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日夜守卫在井下进风流与回风流的交汇点上,不让新鲜风流“偷懒”跑掉,也不让污浊风流越雷池一步,保证了矿井的安全和职工的身体健康。煤矿井下环境特殊,井深巷远,不安全因素多。为了创造井下...  相似文献   

5.
(上接2006年第7期) 7月11日2时33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神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井下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有作业人员87人(分布在5个工作面,其中掘进工作面4个,回采工作面1个,井下工人分布在3个水平高度上),事故造成死亡83人,受伤(经矿山救护人员营救侥幸生还)4人。直接经济损失3517万元。该矿是民营股份制企业,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2004年生产原煤29万吨,2005年截至事故发生前已生产原煤18万吨。  相似文献   

6.
压入式通风系统的矿井,由专用入风井送入井下各中段的新鲜风流是通过主要运输巷道送到采区的。由于主要运输巷道行车频繁,安设隔断风流或限制风流的通风设施,在管理上非常不便。不少压入式通风系统的矿井,井底车场漏风严重,有效风量率很低。有些矿山在入风石门与中段沿脉巷道的交叉口处,安设引导风流的导风板,使风流面向采区,背向井底车场,并提高出风口风流的速度,利用风流动压的方向性,使风流分配状况得到很大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通过国际上3次重大矿山灾害的救援案例分析介绍了我国在矿山事故救援中钻孔救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发生顶板坍塌、矿井透水、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重大矿山灾害事故时,由于坍塌冒落、巷道积水及动力现象等因素,造成矿井巷道堵塞,大量井下作业人员被困灾区无法逃生,  相似文献   

8.
多中段通风网风流稳定性多中段作业的矿井通风网,经常出现角联巷道,这些巷道受网路中其他巷道风阻变化的影响,风流方向不稳定,容易发生风流反向,造成烟尘污染,破坏井下正常的风流系统。同一类型通风网,由于网路中各巷道风阻的配比关系不同,产生风流反向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不同类型的通风网,由于巷道连接形式不同,在各相  相似文献   

9.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温逐渐升高,煤矿井下高温热害日趋严重,导致事故率上升,严重制约了矿山开采向纵深发展。针对东山煤矿1231采煤工作面的高温环境,应用矿井热环境理论和矿井通风技术,分析风流自地面流向1231采煤工作面过程中风流温度的变化,得出各种热源对矿井风流升温的影响,为防治热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增加风量、改变工作面通风方式等几种降温技术,工作面平均温度从28.41℃降低到26℃,降温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了1231采煤工作面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0.
波兰目前几乎所有瓦斯矿井都有井下环境监测系统,利用遥测技术在地面对井下环境进行连续集中监视。波兰的煤矿安全规程对采用或不采用遥测系统的矿井风流中允许的沼气浓度有不同的规定。如工作面进风和回风中的沼气浓度,没有遥测系统的规定为0.5%和1.0%,有遥测系统的则为1.0%和1.5%.采用环境监测系统可大大提高煤炭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矿井综合防尘技术措施配套,净化掘进巷道入风流特别是串联通风工作面入风流,创造安全卫生的生产作业环境,保障工人身体健康,促进安全文明生产,双鸭山矿务局防尘科同佳木斯防爆配件厂联合研制了MAD—Ⅱ型风流净化器。这种风流净化器是净化矿井风流的专用设备,对于抽出式通风、抽压混合式通风又是一种轻便而理想的除尘器。经过半年多的井下工业试验和技术测定,获得了良好的除尘效果。最近在全国煤炭系统十四个标准化矿井防尘装备审订会上被列为综合防尘配套产品。  相似文献   

12.
安装在井下进风巷道中的局部通风机,是服务于掘进生产的通风设备,具有供给新鲜风流,冲淡瓦斯和煤尘、吹散炮烟、调节气侯的功能。无论是正常生产还是交接班时间,都不准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必须保持昼夜不停地运转。在煤矿井下,由于工人的素质不同,人多手杂,有的工...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矿山溜井卸矿过程中粉尘浓度高、现有粉尘治理效果不佳的难题,以某金属矿溜井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手段,分析溜井卸矿时粉尘的产生机理、粉尘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基于溜井口产尘现状,研发新型复合除尘净化系统,并在该矿山溜井口开展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后对溜井粉尘除尘效果显著,进化后气流的粉尘浓度控制在2 mg/m3以内,可作为井下通风系统的进风风流,有效地提高了矿井通风系统风流利用率,在矿山生产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斜井开拓具有比竖井开拓提升设备型号小、附属设备少等优点,因此在矿井开拓中广泛采用。斜井提升运输中,跑车事故的危害性最大,后果严重,除了打翻巷道支架,撞坏井筒和沿巷敷设的电缆、风管和水管等设施外,还会造成下部车场的把钩工或其他作业人员伤亡。近几年来,矿山斜井跑车事故经常发生,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应用事故树分析跑车事故的发生原因,并根据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的分析结果,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0月9日21时,河南新密市白寨镇华沟煤矿发生一起井下电缆着火事故,两名看泵工人死亡。华沟煤矿为镇办煤矿,年产原煤15万吨。该矿井开矿已有十余年,从业人员相对较之村办个体煤矿素质高。井下电缆老化连电起火,是由小到大,逐步漫延,为什么在井下采...  相似文献   

16.
矿井内发生火灾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火烟。火烟中除含有碳质微粒外,尚有多量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_2)等有毒有害气体,对井下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当人们对火灾时期的风流变化规律不甚了解时,在处理火灾中由于采取措施不当,常会造成火烟弥漫矿井的事故,那就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7.
在矿山井下,因岩石坠落、乱石挤压、矿车轧辗、重物倾倒等原因造成的脚伤事故时有发生,轻则砸得皮开血流,重则造成骨折住院。 为了弄清伤脚与井下工作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次重点调查。表1是对八个煤矿数十万井下工人脚伤的统计。由表1可知,脚伤占全部工伤的20%以上。 表2是抚顺矿务局劳卫所对某矿采煤区913例工业外伤病例所作的统计,足伤率也在20%以上。 从不同工种的井下工人的脚伤情况看来,采煤、掘进工人的脚伤率较高,其次是运搬和修护工人。表3是江苏某矿按工种统计的典型的脚伤情况。 从表4可见,由于人体的脚趾处于垂直面内的最前端,因…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地质勘探斜井掘进过程中的矿车跑车和人员安全提升问题,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和浙江省探矿机械厂合作研制成功了XRC-1型斜井人车。 XRC-1型斜井人车重量轻、体积小,抓捕可靠、制动平稳,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作为断绳安全设备串接矿车提碴。这种新型人车首次解快了地质勘探斜井的提升安全问题,满足了井下工人的安全条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这种斜井人车的自重为800公斤;乘载人数为4人;牵引重量(30°坡时)为1500公斤;制动方式为断绳自动抱轨或手动抱轨;缓冲形式为钢绳弯曲摩擦式;适用 8或11公斤/米(更换备件)轨型;适用轨距为600毫…  相似文献   

19.
在矿山防尘中,局部产尘点的风流净化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井下破碎峒室、溜矿井、二次破碎巷道和地面选厂等都是高浓度的产尘点,严重污染作业环境。由于井下采掘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采矿强度增大,使井下产尘强度随之增大,防尘问题更为突出。 井下各工序产生的粉尘颗粒都非常小,其中属于呼吸性粉尘(小于5微米)占95%以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于一般的湿式作业和现有的井下除尘装置对呼吸性粉尘清除效率较低,所以研制对呼吸性粉尘有较高除尘效率的装置就更为迫切。 我们参照国内外湿式旋流除尘器,研制了湿式旋流除尘扇风机。这是一种以湿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自然风压的产生原因和形成原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自然风压的计算公式。以一个受自然风压影响较大的矿井为例,并以近两年的现场检测数据为依据,分析自然风压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阐述了自然风压对井下通风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抑制了自然风压对矿井通风的负面作用。提出了自然风压是有规律可寻的,冬季,自然风压促使风流上行;夏季,自然风压促使风流下行。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可以避免因自然风压的存在而对矿井通风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