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等。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盐业等海洋经济产业部门。通过对渤海海洋资源评估、对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增长、海洋产业部门结构特征以及当前渤海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重点与发展方向,明确了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是以利用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由此提出了渤海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性内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利用活动的日益频繁,渤海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压力.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健康,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渤海的海洋环境污染现状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三面环陆,仅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相连.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等,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区域,是我国北部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地带.  相似文献   

3.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渤海环境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对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渤海环境管理的适用性,并最终提出了渤海环境管理的路径。管理路径包括培育人是渤海复合生态系统一部分的管理意识、在总框架指导下开展分区联合行动、采取适应性管理方式、强化部门间协调、增强公众参与等五个方面。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应用到渤海环境的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渤海环境管理工作的效率,改善渤海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渤海辽东湾处于海洋经济发达和亟待强化保护的复杂关系中,为使渤海变“碧海”,实现辽东湾,乃至环渤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中概述了环境状况外,重点阐述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绝大多数高耗能企业而言,获得节能相关信息的渠道来源主要包括:节能设备生产厂家、行业协会和中央节能技术推广目录(ERI,2017)。其中前两者基本由市场自发完成,而中国政府部门则主要通过编制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形式为企业提供节能技术信息服务,引导用能单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从而促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中国重点节能技术目录推广2008-2017年:▲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由国  相似文献   

6.
密晨曦 《环境保护》2013,(Z1):94-95
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性内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利用活动的日益频繁,渤海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压力。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健康,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渤海的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三面环陆,仅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相连。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  相似文献   

7.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及其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是实现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论文在分析系统构成、系统特征尺度和系统功能实现多势效性的基础上,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为目标,构建了包含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的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协调运行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地区为对象,开展了具体的实证研究,为本地区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地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和水平的决策,提供了现实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以2016-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作为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分析了5年来渤海近岸海域的水质变化情况、富营养化情况、赤潮发生情况以及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结果表明,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上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压力依然存在。文章通过介绍海洋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希望能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并提出了控制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措施,以期达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环渤海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来源广泛,涉及部门众多。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是实现数据有序组织、满足信息共享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现状、存在问题,指出建设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的必要性。构建了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总体架构,实现数据资源的编目、注册、目录管理与目录服务。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原型,为实现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惠州市为例,构建了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压力类、支持力类和区域交流类3个目标层,包含人口、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人类社会支持能力、产品交换等7个准则层。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惠州市2004~2013年10 a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惠州市海洋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变化,部分年份出现超载情况。2004~2008年,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是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的压力,2009年开始,经济发展成为主要压力。支持力水平总体平稳,且不断改善。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在现有发展模式下,由于经济增长过快,废水排放量和固废产生量增加,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将逐年上升,2018~2020年将出现超载现象,为确保海洋生态承载力在可载范围内,惠州市需加快城市化进程,采用集约化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提高污染物处理率。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地区经济与海洋环境的耦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沿海地区依靠海洋在经济上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海洋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寻求二者的协调共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渤海湾海洋环境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计算环渤海地区经济和渤海海洋环境之间的耦合度,结果表明两系统基本上处于拮抗时期,环渤海地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渤海海洋环境承载力下降,不能完全消化吸纳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保护区管理模式的探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岸带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沿海化的工程建设占据了大量的天然岸线,不合理的开发产生了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因此划定一定区域建立海洋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及海洋特别保护区两个方面的探讨,指出中国海洋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美国MPAS体系模式进行论述,指出其管理模式上同中国海洋保护区之间的差异及其自身优势,并加以借鉴,力求通过对中国海洋保护区现有管理模式的转变,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泛珠三角区域9+2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身的经济及环境资源状况联系起来,以获得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统一。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国际社会认同的优选经济运行模式,在区域经济协作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要从整体、区域的视角来审视循环经济,把它放于整个区域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文化系统和政治系统之中,加强区域协作,运用法律手段,完善法律机制,以保证其运行的连续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我国的海洋生态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社会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海洋生态补偿对策,但是由于该制度应用的时间较短,各项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需要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有效的研究。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海洋生态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渤海为例,借鉴国内外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从海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内涵出发,根据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要求,结合数据统计和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以海洋功能区水质状况评价为基础,建立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级评价模型,根据渤海2013~2016年的海水监测数据资料,对渤海近岸进行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区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划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区域,可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警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为海洋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海洋生态建设与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国家与地方海洋发展战略,总结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特点,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及其对海洋生态的依赖性进行深刻剖析,并在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共同和不同海洋生态现象的基础上,贯彻流域联动、区域联动和陆海统筹原则和以海洋生态工程解决海洋工程生态问题原则,提出长江三角洲海洋生态建设基本构架。最后,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海洋生态建设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海洋生态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的资源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发达地区。近年来,在其社会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的同时,区域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一体化特征。同时,长三角作为1个资源能源高需求并主要依赖区外供给的地区,其资源能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研究分析区域发展趋势与环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方面,探讨长三角区域环境面临的压力,并提出解决长三角区域环境问题的一些基本对策措施,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海洋灾害对沿海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为应对发生的灾害,社会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救灾的主体。通过考察社会动员的主体、途径、力量等方面,探讨近代我国应对海洋灾害的社会动员机制,为我国未来应对突发性的海洋灾害提供历史借鉴,丰富应对措施与经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渤海和濑户内海环境立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渤海和日本濑户内海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相关立法的背景。对中日两国适用渤海和濑户内海的国际法律制度、国内法律文件、环境保护的其他重要文件,如规划计划等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渤海和濑户内海环境立法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为恢复和保护渤海的整体功能,促使渤海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必须借鉴日本治理濑户内海的经验,建立渤海这一内海的特别法规体系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制度,并形成一系列与之对应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渤海整治的综合效果和渤海的可持续利用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海冰是渤海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区域现象。通常年份冰期可跨4个月,覆盖渤海40%的海域面积。海冰对海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典型生态环境和海上突发事故都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是渤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风险防范等任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渤海海冰的生成条件和时空分布分析,论述渤海海冰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行为、海洋生物和海上突发事件的可能影响途径与程度;最后提出要从冰情、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等几个方面加强冰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