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利用个体噪声剂量系统检测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作业人员在作业期间生产性噪声个体暴露水平(40 h等效声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噪声暴露作业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并分析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与噪声暴露水平和暴露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噪声暴露作业后,全部作业人员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α=0.05);不同噪声暴露水平作业人员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20 d的作业人员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噪声暴露≤20 d者(p0.05)。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与噪声暴露水平没有显著关联性,而与噪声暴露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生产性噪声慢性暴露使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且暴露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世界重要的三大公害之一。护耳器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个人安全用品,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作业人员的耳部,以避免或减缓噪声对人耳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噪声强度对煤矿工人作业失误率的影响程度,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和现场调研收集数据的方式对噪声和作业失误率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利用模拟试验所得结果和煤矿现场调研收集结果分别构建噪声-作业失误率、噪声-"三违"数量回归预测模型,定量分析作业失误率、"三违"数量和噪声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煤矿"三违"数量、实验室模拟人员失误率与环境噪声均呈正相关,随噪声强度增加,失误率及"三违"数量呈上升趋势;当外界噪声强度高于75 dB后,人员失误次数会出现显著性变化;基于事故预防的角度出发,可将75 dB设定为噪声安全临界值,以降低人员作业失误率,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噪声对建筑施工人员作业疲劳的影响,设计噪声作业生理实验。先通过建筑施工作业疲劳分析确定疲劳测量生理指标,再通过施工作业现场噪声测量确定实验中作业环境噪声等级分类。根据实验中被试者心率指标变化率及作业疲劳自我评价量表对噪声作业疲劳程度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工人员作业疲劳受噪声影响;持续作业15min后噪声对施工人员作业疲劳程度影响显著;作业疲劳程度与作业环境中噪声值成正相关关系;施工人员作业后疲劳恢复程度不受作业环境噪声值大小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噪声水平对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Captive生理指标数据采集系统,利用SPSS19.0软件,研究被试执行追踪作业时噪声引起的皮电、心率变化,以及失败次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噪声水平导致高皮电、心率,也引起高失败次数;ANOVO分析显示,性别对生理参数和注意力有显著影响,短时间的噪声暴露不显著影响人的生理参数,但是显著影响人的注意力集中能力;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中噪和高噪条件下的失败次数值显著高于低噪和安静状态,而低噪和安静状态时差异不明显;回归分析显示,幂函数模型能较好体现噪声水平对注意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前言国内外林业生产广泛使用油锯伐木、打枝和造材,在作业过程中油锯手长时间暴露在噪声中,结果导致油锯手慢性耳损伤和噪声性耳聋。由于作业时的体位和姿势等原因,油锯手右耳的慢性损伤的噪声性耳聋往往比左耳要严重一些。此外,油锯噪声还会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并且极易诱发其它疾病。因此,油锯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2国内外油锯的噪声2.1国产油锯1976年我国首次对国产油锯的噪声进行了全面测试,结果表明国产油锯的噪声均超过100dB(A)。其中051型和GJ85型高把油锯的噪声为104~110dB…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作业环境中噪声因素对人的安全注意力的影响,对安全注意力类型及品质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安全注意力水平模型。设计噪声条件下的安全注意力水平测量实验,通过实验中不同噪声环境下人的安全注意力水平变化,分析噪声对人的安全注意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噪声对人的安全注意力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作用;安全注意力的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均受噪声影响,安全注意力的稳定性及转移随噪声的增大而降低;当噪声值大于60 dB、70 dB时,噪声对安全注意力的广度及分配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我国纺织噪声暴露现状及听力损失情况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纺织业从业人员数量、工龄的统计和企业实地噪声情况的调查,借鉴ISO1999—1975(E)和其它相关方法预测我国纺织行业噪声暴露情况和从业人员的听力损失情况。经过预测,结果显示纺织从业人员暴露于85dB以下噪声的约有289.3万人,85~95dB约有381.2万人,高于95dB约有329.5万人;对于听力损失的预测,采用悲观和乐观法分别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约有100.57万人和21.61万人患有听力损失;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对预测数据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约有70.96万人患有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进行定量风险评估,探讨其在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从而提高职业病危害评价水平。方法以某石油化工聚酯装置的短丝及聚酯生产车间为对象,通过对其生产工艺过程噪声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劳动者职业暴露的特点、检测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并对频谱特性进行分析,对个人使用的防噪耳塞防护效果进行分析,通过装置的噪声检测结果与国际标准化组织1971年发布的0a—45a间连续性噪声A声级与听力损害的危险率的关系表相结合,对聚酯装置噪声所致听力损害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牵伸工、卷绕工和切粒岗存在噪声暴露时间长、暴露强度高的特点;聚酯装置主要岗位噪声暴露强度为85.5dB(A)—99.7dB(A);卷绕机频谱带较窄;切粒工及卷绕工护耳器保护不足;卷绕工发生听力损害的危险率最高。结论对高噪声作业进行职业暴露评估是研究劳动者听力保护管理的重要方法,其中关键的步骤就是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通过开展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的调查与风险评估,可进一步探讨噪声危害的客观规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噪声危害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说明噪声的职业暴露及风险评估在今后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煤矿噪声对作业人员注意力的影响,采用舒尔特方格法对20名被试者进行5 d的测试,以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为评价标准,测试了5种不同分贝煤矿噪声下的注意力水平。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实验所得的反应时间、出错次数和超时次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噪声等级刺激对矿工的注意力水平存在差异。噪声等级在35~85 db时,注意力水平变化不显著,当噪声等级超过85 db后,对注意力水平的影响趋于显著。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85 db,如果超过此临界值,噪声会对矿工的注意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不同噪声等级分别与矿工出错次数、超时次数成正相关关系。当噪声等级在35~85 db时,随噪声刺激的增大,矿工出错次数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而超时次数的增长率刚好相反。噪声等级超过85 db后,矿工出错次数、超时次数的增长率一致。  相似文献   

11.
噪声亦称“噪音”,指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一般以90dB(A)作为工作点的听力保护极大值。如果噪声超过这个极大值,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休息,降低工作效率,损伤听觉,甚至引起耳聋,诱发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力,同时,也能损害人的视力。了解这一点,对现场安全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有资料表明,噪声能使人眼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当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达到90dB(A)时,有2/5的人瞳孔扩大,视物模糊;当噪声达到115dB(A)时,几乎所有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性都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2.
火电厂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危害是火电厂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据调查,目前火电厂大约有20%-30%的职工暴露在强噪声条件下从事生产与施工,主要生产设备如球磨机、给水泵等噪声强度可达100-114dB(A)。为了科学直观地反映火电厂噪声作业环境,本文运用生产性噪声作业分级方法对火电厂作业环境进行定量评价,以便对火电厂的噪声作业环境进行科学的、量化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矿山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矿山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矿山各作业场所的噪声污染也日益严重。据调查,从事采矿作业的工人中,有50%以上遭受不同程度的听觉损伤。噪声污染不仅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降低劳动效率,而且干扰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声的危害。 一、矿山噪声的主要来源 矿山噪声按持续方式分,有连续性噪声(强度不变化,如主扇、局扇和凿岩机等产生的噪声)和间断性噪声(强度随时间变化,如爆破时产生的噪声)。按声源产生的特性分,有机械噪声(由固体振动而产生,如高速旋转的风机产生的噪声等)、气流噪声(由气体振动而产生)、电磁噪声(…  相似文献   

14.
张玲 《安全》2013,34(1):17-19
为准确测量作业场所的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影响情况,本文通过现场实验的方法分析传声器不同的佩戴方式对噪声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稳态噪声作业环境中,将传声器佩戴于耳部、肩部和胸前三个位置其对噪声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小,等效声级的差异(Max-Min)不大于1dB(A),噪声最大值差异不大于5dB(A);而在非稳态噪声作业环境中,三个位置测量的等效声级差值小于2dB(A),而噪声最大值差异接近6dB(A)。  相似文献   

15.
了解某铁路辖区噪声危害作业点和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情况,为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控和保护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提出建议。通过体检管理系统收集2021年某铁路辖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的职业健康体检中,5671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550人,异常率为9.70%;随着年龄增加,听力损失也随之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31,P<0.001)。进而提出应加强该铁路辖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高年龄、长工龄职工的个体防护和健康宣教,需要通过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职业健康监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
噪声是煤矿井下主要危害,对人体视觉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提高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工人的视觉认知能力,进而减少人因事故的发生,针对视觉认知随噪声暴露时间的变化进行研究,利用Eye Link II眼动仪采集被试者的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眼跳次数3个眼动指标来衡量视觉认知能力随着综采工作面噪声暴露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噪声能够使视觉注意力下降,对视觉认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对视觉辨识能力的影响较复杂;2)噪声在0~10 min和40~55 min时间段对视觉注意力影响较严重,在0~15 min和50~80 min时间段对视觉辨识能力影响较严重;3)被试者随时间变化出现视觉性疲劳后,噪声可轻微提高视觉认知效率和视觉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某石化企业员工听力损伤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员工听力异常率达37.8%。本文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作业人员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评价及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企业选取239个噪声监测点进行分析,发现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5.8~104.1 dB (A),其中有129个噪声监测点大于85 dB(A);33个主要噪声岗位每周40 h的等效声级为73.6~88.5 dB(A),有9个岗位为Ⅰ级噪声作业,24个岗位为0级噪声作业。  相似文献   

18.
公交车内噪声环境是影响驾驶员、售票员以及乘客乘车环境的重要物理因素.鉴于此,选取了北京3类15辆公交车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公交车内噪声LAeq最高达到了79.6dB(A),噪声污染级最高达到91.9dB(A),交通噪声指数最高达96.3dB(A).显示北京公交车内噪声污染较为严重.此外对不同测点位置、不同类型车辆的噪声水平进行了方差分析.测点位置、车辆类型以及其交互效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频谱分析显示,车内噪声以低频为主,且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特征.铰链式公交车的部分高频成分较为显著.进一步计算发现NCB值均较高,车内存在较显著隆隆声和振动感,铰链式车辆的NCB值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公交车.为降低公交车内噪声强度,防止司售人员和乘客所处声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朱亦丹 《安全》2007,28(8):65-67
0 引言 工业噪声又称为生产性噪声,是涉及面最广泛、对工作人员影响最严重的噪声,目前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污染因素之一.工业噪声相当广泛,A声级大多数都在90dB以上,长时间职业性暴露会造成工人听力损失,还会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精神心理及其他系统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如果声音或噪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恒定不变(亦即稳态噪声),那么,在这一段时间内人耳所感觉到的声音响度也是不变的;反之,如果声音或噪声的持续时间很短(亦即脉冲噪声),例如短于200毫秒的枪炮声,那么,人耳所听到的声音响度要比实际响度低得多。声音持续时间越短,听到的声音响度也就越弱。尽管各研究人员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大家一致同意选择35毫秒作为人耳听觉的平均时间。现在研制出的模拟人耳对脉冲噪声反应的脉冲声级计,它的平均时间也规定为35毫秒。这样,利用它来测量脉冲噪声,测量的结果便可以如实地反映人耳的实际感觉,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