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环芳烃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难降解危险性致癌污染物 ,微生物酶在降解转化多环芳烃的过程及其归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环芳烃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难降解危险性致癌污染物,微生物酶在降解转化多环芳烃的过程及其归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微生物解多环芳烃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系统地讨论了空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空气颗粒物及气相中多环芳烃的采样分析新办法,城市大气及居民室内外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其来源,简单介绍了人体接触多环芳烃的水平,指标及空气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概况。共引文献129篇。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和工业化给环境带来的潜在危害引起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的成果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应用于水环境尤其是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并初步提出了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有报道称,一吨燃煤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300kg的多环芳烃。那么,按照2015年我国消耗煤炭量为36.98亿t计算,多环芳烃每年的释放量高达约5.55亿t。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陶澍带领的团队长期从事多环芳烃排放清单的研究,他对这个报道进行了辟谣"这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多环芳烃源解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和工业化给环境带来的潜在危害引起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的成果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查阋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应用于水环境尤其是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并初步提出了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Oasis HLB柱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技术,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永定河上游黑土洼人工湿地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以低环数多环芳烃污染为主,其中浓度最高的是菲和蒽,未检出高环数(5环、6环)多环芳烃.通过比较进水和出水的浓度,湿地系统总体上不能有效去除进水中的多环芳烃.但是比较不同工艺单元进出水浓度,复氧、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等均影响到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28%~65%之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Oasis HLB柱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技术,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永定河上游黑土洼人工湿地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以低环数多环芳烃污染为主,其中浓度最高的是菲和蒽,未检出高环数(5环、6环)多环芳烃.通过比较进水和出水的浓度,湿地系统总体上不能有效去除进水中的多环芳烃.但是比较不同工艺单元进出水浓度,复氧、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等均影响到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28%~65%之间.  相似文献   

9.
为利用植物油去除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研究了应用活性炭F400吸附柱再生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可行性,对含高浓度多环芳烃的植物油进行二级再生处理,优化了过程参数,比较了原植物油和经活性炭再生的植物油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能力的差别.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法可以实现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再生,证明了修复策略的可行性.二级处理可以进一步吸附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且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几乎完全被去除.再生植物油和原植物油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能力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常见的污染物,过去对其毒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毒效应上。但是近期研究表明紫外光的照射对多环芳烃的毒性具有显著影响,称为PAHs的光致毒效应。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在紫外光照射下的急性光致毒作用,致毒作用发生机理及毒性预测的数学模型,同时探讨了PAHs对紫外光致癌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前 言 多环芳烃(PAH)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因为大多数多环芳烃有致癌性,所以最近关于环境化学或生态化学范畴内的水环境中的PAH的分布、存在状态及其行为,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因为PAH是城市及工  相似文献   

12.
不同萃取方法对长江口边滩多环芳烃萃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索氏提取法和加速溶剂萃取仪(ASE)提取法,对长江口边滩样品进行多环芳烃萃取实验,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萃取出来的多环芳烃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萃取方法以及不同溶剂条件下多环芳烃的总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口边滩多环芳烃最高值出现在吴淞口;索氏提取法在多环芳烃萃取效果上优于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法;混合溶剂萃取...  相似文献   

13.
多环芳烃在低氧沉积物环境中的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环境普遍存在于底层水体以及表层沉积物中,随着中国水体有机污染加剧,低氧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有研究表明,中国水体普遍受到多环芳烃污染,由于其强烈的憎水性和低溶解性,大部分多环芳烃沉积在底泥中.总结了学者们对国内外河流、湿地、河口等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发现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外典型区域的多环芳烃浓度,中国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水平,但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部分点位浓度已超过生态风险区间低值(4 000 ng/g),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对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控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中国南方某城市自来水厂饮用水中的多环芳烃残留规律以及现有净水工艺对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自来水厂饮用水中检出多环芳烃以2~4环芳烃为主,强致癌性高环数多环芳烃均在检出限以下,且多环芳烃总量未超出中国供水行业标准(2000年)的相关限值。各处理工艺段中,砂滤过程对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最好,相较于原水对多环芳烃总量的去除率可达64%。  相似文献   

15.
多环芳烃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类化学污染物质,其中有些具有致癌作用。据估计,环境中致癌的多环芳烃约有200种,并认为致癌性最强的有苯并(a)芘、7,12-二甲基苯蒽,二苯并(a,h)蒽及3-甲基胆蒽等。  相似文献   

16.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NTP)净化车用柴油机尾气中的颗粒相多环芳烃(PAHs),基于电晕放电的原理,设计了NTP发生装置。使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经过NTP净化前后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相多环芳烃的含量,观察NTP对颗粒相多环芳烃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颗粒相小分子量PAHs除菲、蒽外,其他4种多环芳烃的含量显著增加,其中萘、苊变化率达1130.4%和758.57%;大分子量PAHs除苯并(ghi)芘外,多环芳烃的含量降低达80%以上;NTP对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相多环芳烃含量及毒性当量的净化率分别达58.4%和82.8%。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中国南方某城市自来水厂饮用水中的多环芳烃残留规律以及现有净水工艺对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自来水厂饮用水中检出多环芳烃以2~4环芳烃为主,强致癌性高环数多环芳烃均在检出限以下,且多环芳烃总量未超出中国供水行业标准(2000年)的相关限值。各处理工艺段中,砂滤过程对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最好,相较于原水对多环芳烃总量的去除率可达64%。  相似文献   

18.
南昌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昌市布设5个采样点,分别代表工业区、居住区、交通干线区、商业区以及郊区,于2007年7~8月进行大气PM2.5的采样.根据5个采样点测得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判断南昌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确定各主要来源对多环芳烃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南昌市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为车辆排放源、高温加热源、燃煤污染源,对多环芳烃的贡献率分别为37.9%、28.2%、22.0%.  相似文献   

19.
燃煤电厂多环芳烃的生成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环芳烃(PAHs)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本文综述了燃煤电厂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机理(直接释放,热解合成和高温缩合机理)和影响因素(煤种,温度,锅炉负荷,过剩空气系数,停留时间,钙硫比和一次风/二次风比)。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各种控制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燃煤电厂多环芳烃的生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 (PAHs)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本文综述了燃煤电厂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机理 (直接释放、热解合成和高温缩合机理 )和影响因素 (煤种、温度、锅炉负荷、过剩空气系数、停留时间、钙硫比和一次风 /二次风比 )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各种控制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