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巢湖地区三口地震观测深井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求出了气压订正后深井静水位值与理论固体潮值相关最高时的气压系数.由于该值是采用优选法的方法确定的,所以称之为优选气压系数.优选气压系数反映了井孔本身系统对水位变化的放大性能,其本质是通过井孔系统对大气压和地应力这对矛盾运动结果的综合反映.优选气压系数对排除气压对水位的干扰,提取震兆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苏08井水位多年趋势上升、微气压效应,固体潮效应、降水荷载效应、地震波效应的微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井的水位异常判别指标,并探讨了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井孔水位异常的中长期、短期(临震)、后效不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三项异常指标:1、水位反向,速率(?)≥-20mm/月,V_(max)≥-40mm/月;2、异常幅度,H≥130mm;3、异常时间,T≥3月。井孔的5次水位趋势异常中,与3次江苏省5~6级中强震和1次南京地区3.1级地方震的对应关系较好,映震能力达0.8,不失为单井预测预报中强地震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 苏08井位于江苏兴化县戴窑镇东,苏北溱潼凹陷,戴窑局部构造。井深2680米,7吋油层套管下入深度2228米,以下为裸跟。所测含水层为古生界白云岩、灰岩,岩层天然裂隙十分发育,其上复盖巨厚的隔水性能良好均白垩系、第三系泥岩。井孔四周由水泥固井。该井使用HCJ-1型水位仪观测。记录资料表明:水位反映地球固体潮汐十分清晰,朔望日井潮潮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最大熵功率谱法对水井水位、理论固体潮、气压、海潮等观测数据求蕴涵客观周期,由最小二乘解求振幅、相位谱,得到由振幅比和相位差求井孔影响系数与滞后时间的方法。由于气压资料中没有类 M_2波,利用 M_2波振幅比研究24口井孔的反映能力,得出与 Melchior“M_2波振幅随含水层埋深而增加”的不同结论。对天然水震波和井中人工爆破试验的数据进行最大熵谱分析,得出反映水震波是由于在周期15—50秒范围内井孔放大特性较好所致。  相似文献   

6.
<正> 深井水位有正常变化,也有异常变化。正常变化如日变和半月变等,这反映了固体潮汐的影响,气压波动也能引起水位升降。异常变化可为地震的或非地震的,这里探讨的深井水位的“暴雨效应”现象,就是非地震异常一例。江苏扬州地区有口千米以上的石油深井——苏73井,在1980年6月下旬的几次暴雨之后,井水位突然上升了130毫米,而这之前8个月的变化还不到100毫米(图)。这样大的变化是地震异常还是什么干扰?经初步分析认为这次突变不是地震异常,而是一种“暴雨效应”的结果。苏73井是口油井,在江苏泰县港口公社,位于溱潼凹陷西南深凹部位的港南局部构造  相似文献   

7.
<正> 一、井孔概况苏03井地理座标为北纬33°58′,东经117°57′。该井井深449.28米,第四系覆盖层厚110.45米,为套管封闭。覆盖层下为震旦系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溶洞裂隙发育。钻孔穿过两段断层角砾岩。第一段147.46米—204.40米,为主要富水段,单位涌水量为4.26米/米·秒。第二段331,30米—338.10米,在360—366.40米处岩石破碎,裂隙发育,裂隙面见有断层擦痕。该井孔所揭露的溶洞、角砾岩和裂隙井孔特征,说明其为岩溶裂隙承压水,富水性能和径流、承压条件良好,该井对远大震,在其发生之前能记录到锯齿状和小波纹状的波形(另文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江苏地下水动态观测网记录到远震前的井水位变化图象特征及其与地震强度、时间、方位和井孔所处断裂带活动强度等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指出利用井网记录的水位异常信息,有可能对位于江苏省东南方向的台湾及其附近地区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并对映震井孔的条件,远震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水库防洪、兴利调度的核心为水库水位的科学控制。受复杂现实环境因素影响,如应急突发事件、水资源供需不确定性等,实际调度过程中各时段水库水位往往偏离初始优化路径,进而影响后续调度决策以及防洪、兴利效益目标,即水库水位控制决策受扰动后的级联效应现象。文中提出考虑影响持续性、全局损失性以及系统失效性3个方面的水库调度决策级联效应评估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采用TOPSIS方法量化月尺度水库调度决策级联效应,应用K-means算法划分级联效应强度等级,并在泾河流域东庄水库供水调度中进行应用。结果表明:1)相对于影响持续性指标与系统失效性指标,全局损失性指标对东庄水库调度决策的变化更加敏感,其中在枯水期尤为显著;2)水库调度决策扰动产生的综合级联效应在10月份最为显著,5—7月份相对较弱,重点管控10月水库水位有利于避免水库水位偏离初始优化路径时大规模负向级联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降雨对鲁04井水位存在着“地表荷载效应”形式的影响,为了消除这一带有滞后记忆效应的影响,采用了卷积滤波的方法,这样不仅顾及到降雨荷载当时的影响,也顾及到它的滞后记忆影响。从而提出了井水位降雨影响定量改正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上海气象参数与太阳活动和ENSO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2进小波的分解与重构技术分析了太阳活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0)与上海地区月降水量、月均气压和月均温度序列之间的可能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时间尺度(频带)上太阳活动和ENS0对上海的月降水量、月均气压和月均温度有不同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ENS0活动对上海月降水量和月均气温的影响强于太阳活动的影响。结果还清楚表明和证实了在不同频带上太阳活动与ENS0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 “皖07井水位与地震关系初探”[1] 一文中曾就皖07井水位对400km范围部分中强震的映震特征和映震机理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探讨。 为了进一步研讨皖07井水位的映震规律,近年来在文献[1]的基础上,应用 “SHP2.0”软件,对20多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发现07井水位除了对部分中强震有映震能力外,对1999年台湾7.6级强震和其东部特定区域的小震也有一定的映震能力。 本文着重分析皖07井水位对1999年台湾特大强震和部分小震的映震特征,研究其映震机理,为单井预报地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江苏省井网布设的原则和1979年溧阳6.0级地震,1984年南黄海6.2级地震,1990年常熟-太仓5.1级地震震前地下水异常所显示的"场兆"特征,并对井水的气压效应、固体潮效应、地震波效应,降雨和地表水体荷载效应等微动态信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发电厂 200 MW 机组锅炉炉膛负压波动的问题,从锅炉运行状况和参数变化、 炉膛负压测量系统、锅炉运行参数调整和炉膛结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炉膛负压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锅炉大块焦渣掉落引起,运行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一次风压波动是次要原因;而炉膛压力测量系统存在缺陷产生了假波动或波动幅度扩大,使波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安地铁上覆含有古土壤的黄土地层中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在分析其产生机理、盾构施工数值模拟过程、基于经验公式的Peck地表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注浆效果、支护压力以及偏心超挖的等代层厚度计算方法;具体分析了盾构施工数值模拟过程中的等代层弹性模量和掌子面支护压力比与Peck地表沉降计算公式中最大沉降量和沉降槽宽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古土壤的黄土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数值模拟时,等代层模量的取值在5~10MPa范围之内,当等代层模量小于5 MPa时,隧道围岩将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掌子面支护压力比取值在0.5~1.0范围之内,当掌子面支护压力比小于0.5时,掌子面附近土体将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当掌子面支护压力比大于1时,地表将产生隆起变形。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局部化视角研究分区破裂化的发生机制。采用三维非均质应变软化模型,在逐步开挖和不同轴压与侧压之比条件下研究了马蹄形(U形)巷道围岩不同剖面和测线上剪切应变增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U形巷道围岩的分区破裂化呈圆环形;分区破裂化可出在现掌子面的前、后方;在掌子面前方,随着远离掌子面,分区破裂化有所减弱,直至消失;轴压与侧压之比越大,分区破裂化越明显;在垂直于巷道轴线的不同平面上,分区破裂化有所不同,这与不同剪切带的特征不同及发育不同有关;共轭剪切带的出现,会使分区破裂化变得复杂。启动于巷道表面的空间圆锥剪切面的充分发展产生了分区破裂化。  相似文献   

17.
运用非饱和土渗流与强度理论,把渗流计算的水力条件用于边坡稳定分析之中,对沟后面板砂砾石坝进行了渗流场分析与边坡稳定计算,得到一些新的结论,可补充以前相关的研究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坝料填筑分离造成的渗透各向异性尽管使浸润线升高,但是由于水平排水能力的提高反而使坝体的孔隙水压力总体上降低,从而也就提高了边坡的抗滑稳定安全性;当顶部面板与坝体脱开并导致异常状态渗流时,坝体顶部有一饱和区并且渗流出逸点很高,但坝体中部仍未饱和,异常状态渗流增加的孔隙水压力有限,对坝坡的抗滑稳定影响也很小,因此,按照最高浸润线的位置确定孔隙水压力进行抗滑稳定计算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坝顶异常状态渗流增加的孔隙水压力并不会导致下游坝坡滑动失稳,而坝体顶部渗透破坏会导致局部坍塌,最终发生溃坝事故。  相似文献   

18.
地震下悬浮隧道所受动水压力研究-SV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型的跨越海峡、湖泊的交通结构物——悬浮隧道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本文基于位移势函数理论,将海底岩土看作半无限弹性体,海水看作理想流体,锚索看作刚性约束,推导了平面SV波从海底岩土斜入射到与海水的交界面时,受到刚度较大的锚索作用的刚性悬浮隧道所受到的动水压力的理论公式;分析了不同海底岩土参数与平面SV波的不同频率和方向对悬浮隧道所受的动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海底岩土密度外,海底岩土剪切模量、泊松比以及入射SV波的频率和方向对悬浮隧道所受的动水压力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区家户经济与洪涝灾害关系展开的野外调查,和从行政门部与保险公司 获得的有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案例资料,进行了衣户经济行为与土地经济行为的分析。结果表 明,家户对洪涝灾害的抵御能力主要受其经济能力的制约,土地一方面受到来自增加家户收入的压 力,另一方面受到来自必须给水以一定空间的压力,所以在尽量满足给水以一定空间的基础上,努 力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从而提高家户的经济收入,对这一湖区的农民家庭经济与洪涝灾害问题 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片状颗粒成分为主的片状结构砂与常用的圆形颗粒标准石英砂相比,在物理力学特性上有显著的差异。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振动孔压上升会导致土体刚度发生软化,当振动孔压累积达到一定水平时,会产生液化现象,从而引起土体结构发生破坏。采用英国WFI动三轴仪,研究了南京片状细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静偏应力水平、循环应力比水平和循环次数对其动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考虑每一次循环过程中动应力—应变关系滞回曲线的卸载及再加载割线动剪切模量G_(sec)和最大割线模量G_(max)的变化特性,建立了动剪模量软化的经验公式;静偏应力水平对动剪模量软化有显著影响,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动应力—应变滞回圈逐渐向应变累积方向滑移和向应变轴方向倾斜,且彼此分离;考虑循环软化特性,采用修正的Masing准则,描述了循环荷载下南京片状细砂的动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