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态保护红线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矿山生态环境损害被认为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第一大诱因。多年来,由于"有矿快挖,有水快流"经济发展政策的惯性作用,矿产资源开发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流域/区域生态功能破坏。以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结合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在分析矿山分布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矿山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对策,以期科学制定不同矿山生态修复阶段的目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重建—区域生态功能修复,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建议包括建立涵盖生态环境全要素的矿山生态修复监管机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损害与功能修复技术研发,研究制定矿山生态修复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地退化防治和矿山生态保护学科主要开展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土地退化/荒漠化防治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多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部重点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藏高寒河谷沙地植被演替的高光谱遥感识别及恢复潜力评估研究"和"基于高光谱遥感的雅鲁藏布江源区草地退化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性研究",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相似文献   

3.
体系框架设计是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按照标准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了由生态环境管理领域和技术内容类别二维构成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框架。体系框架中,领域维包括保护地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沙化与石漠化控制、开发建设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外来物种环境风险管理、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生态保护、草原生态保护、荒漠生态保护、湿地生态保护、内陆水域生态保护、海洋生态保护、流域(区域)生态保护和综合17个大类,技术维包括术语、分类与信息、区划、质量、保护与恢复、监测检测、评价和综合8个大类,并就每个大类的相关内容和标准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产流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在多个已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其中甘肃片区位于祁连山北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了生态保护、恢复与建设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生态治理成效的评价有助于发现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升生态建设规划及管护决策的科学性。本研究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在提取生态系统类型与质量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其变化特征分析生态治理的成效。研究表明,近2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草地、森林、灌丛面积明显增加,裸地减少、植被覆盖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变好,说明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研究区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面积所占比例小,仅占46.7%,生态系统整体脆弱,维护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压力仍然较大,生态保护与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未来需要针对生态系统存在的退化风险,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5.
露天停采矿山在前期开采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主要破坏形式为潜在地质灾害、土地资源压占损毁、水土气污染、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水资源破坏、生物资源破坏等。以赣西南某停产饰面用花岗岩矿山为例,对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削坡整治、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生态袋护坡、浆砌片石挡土墙、蓄排水等技术对矿山进行修复,以解决当地生态环境问题,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赢目标,为类似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态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是生态屏障建设的目标,生态屏障则是生态安全的保障。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屏障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而形成生态屏障是处于特定的区域,具有保护功能的生态安全系统的理念,但由于生态屏障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目前其概念、类型及特点等尚处于发展中。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梳理了生态屏障的概念及内涵,认为生态屏障多处于过渡地带,是经过人工改良的具有明确保护与防御对象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空间跨度,在空间上呈封闭或半封闭分布,能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促进区域或国家生态安全。它具有如下特点:(1)防护性,即对反生态系统服务的防御或者对正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2)梯度性,即根据保护的区域重要性或者反生态系统服务的严重程度而建立的不同等级的生态屏障;(3)指向性,即生态屏障具有明显的方向性;(4)动态性。本文根据屏障对象性质将生态屏障划分为正向服务保护型、反向服务防护型和退化服务恢复型,其中"两屏三带"防护体系中的东北森林带为正向服务保护型,北方防沙带、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为反向服务防护型,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则为退化服务恢复型。该研究可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美国露天采矿环境保护标准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述了美国露天采矿环境保护标准并总结其特点:(1)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2)采矿破坏地生态恢复涵义广,涉及矿区内所有受扰地区;(3)管理当局可针对具体矿山更改某些要求;(4)有完善的配套法规保障标准的执行。基于美国在采矿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我国矿产开发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制定的4点设想:(1)涵盖矿产开发造成生态影响的每一个环节和所有的受扰地区;(2)尽量考虑各种具体情况;(3)体现生态恢复的全面性;(4)完善相关法规,保障标准实施。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催生了一系列生态保护理论。总结了系统生态学保护、景观生态学保护、可持续发展保护和生态安全/风险保护4大类生态保护理念的核心思想及特点。结合4大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应用,进一步阐明相关生态保护理念的内涵以及这些生态理念对生态保护方式、生态评价方法和国家保护政策的影响。基于生态安全/风险理念,面对我国生态环境总体脆弱、生态安全形势严峻的现实,中国生态学家进一步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理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和性质不改变,是构筑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最后,总结了现代生态保护理念发展的共同趋势,即现代生态保护理念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伴随有一套可操作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郴州市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矿山资源开发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及景观重建已成为郴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概括地介绍了郴州市的基本状况,分析了郴州市采矿业的无序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针对矿山废弃地环境的污染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郴州市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功能区划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江上游是中国关键生态区域和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开展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划显得至关重要。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在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以子流域为基本区划单元,采用两步聚类法进行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整体上处于中度、高度敏感的状态,其中土壤侵蚀敏感性最为突出;(2)长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上呈现较重要、极重要的态势,其中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较大;(3)长江上游地区可划分为青藏高原生态区、云贵高原生态区和四川盆地生态区3个生态区,进而可细分为7个生态亚区和15个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11.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快速城市扩张背景下缓解生态保护和土地开发矛盾、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生态源地识别与空间阻力面构建一直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的技术难点。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1995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提取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从而综合构建生态功能网络。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剧烈,林地始终保持较大优势度,耕地、林地的斑块结合度和聚集度不断下降,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景观整体趋于不稳定。(2)湾区生态源地总面积约为2 638. 3 km~2,潜在生态廊道长约705 km,整体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珠江口东部地区生态连通性差。(3)基于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生态源地建设应以北部连绵山体生态屏障和南部海岸等为基底,建设高质量的连片森林,统筹协调跨区域的山林屏障带建设,改善生态源地连通度并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建设世界级森林城市群。  相似文献   

12.
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是保留自然本底、保护濒危生物物种、筑牢国家生态屏障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宣城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管理水平不高,土地、林权归属不清,生态补偿不足且分配难,跨界保护地区域性差异造成百姓收入不均和心里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通过对清凉峰和青龙湾区域自...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地整理是一项旨在通过对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结构及利用布局进行综合整治,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利国利民的活动。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对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个目标比较重视,也做得比较好;但由于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一目标重视不够,同时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农地整理生态绩效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导致土地整理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影响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文章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施景观生态规划、建立评价体系等对策,以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最后对广东典型区域农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掖市生态功能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针对张掖市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支持下,对张掖市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评价,明确了生态敏感性和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将张掖市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并提出了各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与措施,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保障地区生态安全的根本措施,是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洮河流域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生态安全屏障等重要生态功能,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其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关于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故选择洮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洮河流域的生态特征,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和景观连通性的评价结果叠加分析,进行生态源地识别;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蚁群算法并结合核密度分析方法,识别生态廊道空间范围;采用水文分析法识别生态节点,构建洮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洮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重要与极重要区域面积之和约为3.124×104k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69.02%,说明洮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洮河流域生态敏感性主要以一般敏感和中等敏感为主,总面积约为2.753×104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81%。(2)景观连通性极重要与重要区域面积为2.022×104...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长江流域1998 年洪水灾害与生态环境破坏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重建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生态保护、恢复、重建的要点与方略;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生态环境建设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紧密结合天津市生态环境的特点,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优先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从天津市四个生态功能区入手,明确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即:(1)新建和完善天津市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在城市生态区规划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圈;(3)以蓟北山区为代表,建设生态示范县;(4)中部平原区实行生态农业建设与开发;(5)东部滨海地区生态恢复与建立沿海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8.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的木兰县是个半丘陵山区的农业县。该县把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上,并且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同时,将环境保护工作概括为保护自然资源,控制环境污染,限制人口增长三大任务。把这三大任务具体分解为水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牧草资源保护、土地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水产资源保护、矿产资源保护、居民区环境保护、节能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业企业污染防治、人口增长的控制等11项具体任务。通过实行双向负责,制定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以点带面,全面实行生态环境建设八项制度,深化环境保护工作,取行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煤矿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矿山环境影响也日益加大,亟需保护和治理.文中就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为同类矿山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参1.  相似文献   

20.
矿山开采活动在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势必给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和影响.结合矾矿露天采矿特点,讨论矿山开采各个环节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及强度,筛选主要影响因子,分析露天矿山开采可能引起的地形地貌、土地占用、土壤侵蚀、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境、地表水水质、景观格局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施工方案、闭坑露天矿山土地、植被复垦等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对科学开发崇阳钒矿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