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我国古代有个“滥竽 充数”的典故,说的是齐宣 王爱听吹竽,他搞了个300 人的乐队一起吹。不会吹 竽的南郭先生也混到里面 凑数,照样得到赏赐。 这个典故使我联想到 有些企业的领导有意让一 些老弱病残人员来管安全 工作,使安技科有名无实, 变成了“安置科”。这些人 员高空上不去,矿井下不 了,工地上走不动,无法进行监督检查,更谈不上管好安全生产。让明知不能管安全的人去管安全,这与齐宣王的失察相比,更有过之了。希望这些企业的领导早日改变这种做法,配备懂技术、身体好的同志来管理安全生产,让大家合奏出一支安全生产胜利曲。“滥竽充数…  相似文献   

2.
我刚走上轮渡,便上来一个去大桥工地上班的工人。我见他醉醺醺的,满口酒臭,便对他说:“上班不准喝酒,你知道吗?”他满不在乎地高声唱道: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没想到,这酒鬼对唐诗还很熟悉哩!我正想回他几句,一个老工人搭话了:“老弟,仅防‘酒中仙’变成‘酒中鬼’!”接着又说:“去年4月11日,大桥工程处有一个30多岁的吊装工,喝了酒,上六号墩高空去操作,头一昏,眼一花,脚一滑,就从30多 米的高空坠入长江,变 成了‘酒中鬼’。” 这时,我也诗兴大 发,诌了四句。 “八亿神州谱新篇, 四化不…  相似文献   

3.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是福州锅炉厂厂长陈大庸经常说的一句话。 去年五月的一天,老陈到车间检查生产,发现有台设备缺少开关盖和电器零件。他一面叫工人暂停生产,一面亲自去找电工。当时电工正按另一副厂长的吩咐干别的事,说等干完手里的活再去修理。陈大庸劝他:“你先去把安全搞好,再干别的。如果那位领导有意见,我负责做工作。”直到这个电工把设备修好了,老陈才放心地离开。 一次,翻砂车间发现吊车刹车架失灵。陈大庸得知后便到现场调查,分析原因。当工人们问他怎么办时,老陈说:“只有一条,先安全,后生产。检修吊车虽然会影响生产进…  相似文献   

4.
郑敬东 《劳动保护》2008,(11):59-59
日前,有年轻工人对我说,某安全监督人员是“攻击型人才”,专门挑工人毛病,事情还没有看明白就唠唠叨叨,指责个没完没了,我们都生怕他站在旁边.有时候看见他来了,活儿不是很急,我们就干脆休息,等他走了再干。这话让我联想到了成功的教育专家有个“多‘翘拇指’,少‘伸食指”’的经验之谈,说的是对学生或者自己的孩子,要充分尊重其人格,充分赏识其能力和潜力,善于发现其“闪光点”,  相似文献   

5.
声音     
《现代职业安全》2006,(4):10-10
“构建‘安全共享’型社会,应是基本国策”——雅彦人口、资源、环境是基本国策,如果能把安全列进去,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共享型”社会为目标,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更有保障。中国民航安全业绩拷问“GDP 决定论”——魏建国全国人大代表蓝新国说,“‘十五’期间,中国民航安全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他认为这是始终坚持“安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安装施工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工人只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才可避免伤亡事故。但是,有些工人常常不这样去做,结果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我们基层安全员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随时做好这些工人的思想工作,改正他们的不良习惯。我公司坚持了这样做,对保证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正面教育诚心相待 一位四级油漆工,在距地面5米高处刷油漆时不佩戴安全带。当安全员提醒他时,他却说:“这么高不用戴。”安全员问他几米高是高处作业?几级风时不能高处作业?他回答说:“6米高是高处作业,3级风时不能在高处干活。”一…  相似文献   

7.
生死瞬间     
安心 《安全与健康》2009,(10):50-50
厂未了一位姓马的新门卫,大伙叫他马师傅,他忙摆手,“我这样的人还能为人师表?别人向我学就惨了!”叫他老马,他也忙摆手,“老马能识途,我没经验只有教训,不敢当!”叫他马伯,他纠正说,“才五十来岁什么伯呀爷的?叫‘马跛’还差不多!”“马跛”?对,反正他脚有点跛,“伯”和“跛”又同音韵,“马伯”音重点不就“马跛”了!新门卫的脚为何跛?为何他乐意大伙叫他马跛?不知道。  相似文献   

8.
1987年。鞍钢公司在安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从‘领导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的战略措施,得到了全体干部、工人的响应。实践证明,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至于当时的我,却有自己的认识。认为这主要是对工人讲的,对我们企业领导者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上级怎么要求咱就怎么干呗!由于思想有毛病,工作虽然抓了,总不是那么得力,重伤事故仍有发生,行车事故也不少,路外事故更是频繁,有好几次险些出死亡事故。 在分析事故时,开始我没能很好地眼睛向内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严厉批评下属干部,狠狠处理事故责任者。有人说:“领导就知道出了事…  相似文献   

9.
一位主管安全监察的领导,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有关人员向他汇报时,他摇摇头说:“让我到车间、工地走走,先听听工人师傅的意见。”笔者不禁为之叫好! “先听听工人师傅的意见”,实乃领导的明智之举。工人师傅是生产的实践者,单位安全生产搞得如何,设备存在什么事故隐患,劳动保护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他们心里最明白。  相似文献   

10.
交警笑了     
旅游车司机说:“和游客一起吃饭,我从不付钱!”给领导开车的司机听说后笑了; 领导司机说:“当官的应酬真多,我一天跑了100多公里!”出租车司机听说后笑了; 出租车司机说:“我靠热情拉客,客人上车说‘欢迎’,下车说‘再见’!”殡仪馆的灵车司机听说后笑了; 灵车司机说:“我们最忌讳说这些客气话,那要丢生意的!”货车司机听说后笑了;  相似文献   

11.
信的风波     
在老工人宋志歧的家里,厂里这封信引起了一场风波。 这天,电工小宋下班回家,看见弟弟小三坐在床上,哭丧着脸,右手缠着绷带。他问:“咋搞的?是机器压了手吧!刚进厂没两天就惹祸,没本事你就甭想当工人,还臭美哩!”小三一听哥哥挖苦他,站起来晃晃膀子想找事。 这时,他们的父亲宋志歧手里拿着一张纸走进屋来,一看兄弟俩那架式,举起手中的纸晃了晃说:“都过来,看看这上面讲的啥?”小宋和小三接过那张纸,只见上面写着《给全厂职工家属的一封信》。小三不以为然地说:“看得多了,道理好讲,做起来难!”小宋说:“嗨,当领导的光会吹,摆个样子,‘收买’…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8日,是伟人周恩来逝世30周年纪念日。30年来,周恩来总理对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的关怀,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尤其是他在病中对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多发的牵挂,激励了很多人不懈地为战胜职业危害去奋斗——1975年2月5日,刚刚做完肿瘤切除手术,还没有下手术台的周总理,就把北京日坛医院党委书记李冰叫到跟前,对她说:“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率很高;应该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  相似文献   

13.
原来如此     
某水泥厂尘雾迷漫,粉碎“四人帮”后,工人向厂领导提出:“粉尘太严重,我们受不了,请……”没等工人说完,这位领导把眼一瞪说;“战争年代,我们枪林弹雨都无所畏惧,现在搞生产,有点粉尘你们就怕了,这种思想怎么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呢?”工人不禁一怔。 下一年,工人又找到这位领导说:“今年该解决防尘问题了吧!”这位领导慢吞吞地说:“眼下大家还要艰苦一点,把产量突击上去,回过头一定解决粉尘……”新的一年到了,防尘工作仍然杳无音信。一位工人心直口快地说;“还是请您到车间尝尝粉尘的味道吧!”这位领导伸了伸懒腰,手指着办公桌说:“咱们分…  相似文献   

14.
笑话与幽默     
不肯改 一个年轻人正在街上行乞。一位贵妇人走过来对他说:“你这么年轻,实在应该到工厂去。”“我去过很多工厂,太太。”乞丐说,可是他们什么也没有给我。  相似文献   

15.
小王:“主任,五月份是全国安全月,咱们车间怎么办?” 主任:“把车间门前那块‘质量第一’的牌子撤掉,换上块‘安全生产’的牌子就行了。” 小五“那‘质量第一’不提了吗?” 主任:“傻瓜,你先把那牌子收起来,等开展‘质量月’活动时再用。” 小王不由自主地说:“这不成了‘轮流坐庄’吗?”但他一看主任开始变得阴沉沉的脸色,倒吸了一口气,退出了办公室“轮流坐庄”@郑焕瑶  相似文献   

16.
陈云同志在谈到领导工作方法时曾说过.“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2010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同中央党校领导谈到对学员的要求时说.我们党需要有一批“踱方步”的人。  相似文献   

17.
“五同时”     
在某厂一次事故分析会上,厂长滔滔不绝地批评有些干部如何不重视安全生产。 在讲话快结束时,安技科长给厂长递了个条子,请他强调一下“五同时”。 厂长看完字条高声说:“最后再讲一点,我们各级领导今后都要坚持‘五同时’,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安技科长一听不对头,忙提醒说:“是安全和生产的‘五同时’。”厂长听了点点头,又补充说:“对,对!还有同学习,同商量嘛!”到会的同志们听了,都不禁哑然失笑。“五同时”$西安市劳动局  相似文献   

18.
挂什么花?     
我厂有个王占发,大家叫他王哈哈。他在机修车间当车工,三天两头闹笑话。别的事儿咱不讲,单问他爱挂什么花?王哈哈说: “前天我俩领了结婚证,定好旅行结婚去上海她的家。样样东西都齐备,只等当新郎戴上一朵大红花。”且说这天日上三竿他才赶到厂,打扮得正象一朵花。小分头梳得溜溜光,崭新的上衣是毛涤卡。新买的凉鞋样式美,时髦裤子象喇叭。同志们一看放声笑,老班长走来把话发:“怎么这时才来上早班,实在有点不象话。快去换上工作服,干活用不着穿‘喇叭’。别忘了戴好防护镜,注意安全别出差。”王哈哈来到车床前,拿出小镜子边照边把自己夸:“…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常说安全员不好当,所谓“赖汉干不了,好汉不愿干”。然而,什么事都有新鲜的,浙江电工器材厂就出了这样一位安全员,他既不是职工推荐的,更不是领导委任的,而完完全全是毛遂自荐的。他的名字叫陈福通。 俗话说,不是金钢钻,就不揽瓷器活。陈福通是安全员中的“金钢钻”。在他被厂长同意任车间兼职安全员以后的1988年,由于他的认真负责,全车间没有发生过伤亡、重大设备和火警等事故,他被评为市的先进安全员。 领导叫他先进安全员,而群众却另有爱称,叫他“三勤”安全员,这是因为他做安全员总是那样忙个不停:跑得勤,查得勤,说得勤。 要说跑…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年初, 徐州矿务局董 庄煤矿命名采 煤二工区工人 李生明为安全 生产标兵。 李生明今年55岁了,在井下工作了31年。他从韩桥煤矿转战到董庄煤矿,先后做过采煤工、割煤机手,回料工、顶板管理员,采了几十个工作面。27年来,他不仅自己没发生事故,而且多次避免了重大伤亡事故。他是怎样做到的呢?这还得从1952年说起。那时他还是个小伙子,只顾赶任务,忽视安全,一块矸石突然冒落,把他的右腿砸成粉碎性骨折。治愈后,右腿瘸了。领导为了照顾他,要给他换工种。他恳求说:“让它留个‘纪念’吧?我要在采煤面干一辈子,一辈子吸取这个教训。”李生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