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01年~190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2200名职工中竟有1600人在事故中受到伤害。面对工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企业主态度消极,“事故频发倾向论”集中地反映了企业主的错误观念。第一个单因素理论(认为有的工人性格特征是事故频繁发生的惟一因素)应运而生。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格林伍德(M.Newbold)。  相似文献   

2.
正事故频发倾向论是阐述企业工人中存在着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的一种理论。1919年,格林伍德和伍兹(Greenwood and Woods)对许多工厂里伤害事故发生次数进行了三种统计检验(如下),发现事故频发者具有一定的性格与行为特点,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论。  相似文献   

3.
《劳动保护》1989,(2):46-47
加拿大和美国两国政府致力于安全卫生法规的制订和完善。我们了解到,这两个国家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会、企业主、工人对安全工作中的职责、权力十分明确、并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配合,促进了安全工作的开展。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人知法、守法、执法,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一、事故少,伤亡低。加拿大劳工部对55万职工的统计,死亡人数由1979年的49人下降到1984年的18人,死亡率由0.08‰。下降到0.03‰以下,近两年处于稳定阶段。矿山事故死亡率1985年下降到 0.15‰以下。美国劳动部统计,非煤矿山中死亡率已下降…  相似文献   

4.
罚款不是万能的,可这年头没有了罚款,或者罚得少了点,那些没有或是缺少安全意识的领导、企业主和员工就不能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受到教育(非公有制企业情况较为突出),久之,势必还要再次引起新的事故,造成新的、更大的损失。这大概是社会转型期会出现的一种现象,也是人们对市场经济下“经济杠杆”作用的朴素理解。随着安全生产职能的转换,这样的经济杠杆作用在一些生产事故。特别是在重伤和轻伤事故的处理中似乎在弱化,或是在消失,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1884年7月6日,德国颁布工伤保险法,其基于与民法不同的原则,即“不以追究事故责任者确定赔付的原则”。其含义为,在工伤赔付上,无需再追究是雇主还是雇员方面的过错,而是以是否发生在就业过程中为确定工伤赔付范围的划定标准。工伤保险法律将过去由工人方面承担事故后果,转移向由雇主方面承担。但雇主的责任不是以企业主个人承担  相似文献   

6.
“未遂事故”,切莫等闲视之 所谓事故,是指人们在为了实现其生产意图而采取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们的意志相违背的情况并迫使人们的行动中止的事件。也就是说,事故是妨碍人们实现其目的的。 这种事故现象,既然在人们的行动过程中发生,若以“人”作为中心来考察,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人身受到伤害,一种是人身没有受到伤害。举例来说,工厂的一名工人在砂轮上磨刀具,突然发生砂轮崩裂,一种情况是砂轮碎块击伤了工人,一种情况是砂轮虽然崩裂飞出,却没有击伤工人。 我国现行的《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只适用于因工伤亡事故,也就是只…  相似文献   

7.
书讯     
冶金部安全教育指导站(原冶金部安全教育中心)正在编辑出版下列内部读物:《事故管理技术教材》主要内容为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统计及事故预测预防技术。可作为厂矿干部和工人的安全教材。《安全系统工程实用教材》从实用角度深入浅出地阐明如何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改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工伤事故。主要内容:安全系统工程简介、事故理论、事故分析技术、危险评价技术、事故控制技术。《冶金安全年鉴》(7985)主要内容:1985年国家和冶金部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文  相似文献   

8.
《吉林劳动保护》2013,(12):23-24
<正>近年来,生产安全事故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中呈频发态势。部分企业在发生事故后,由于事前未通过保险方式将事故风险加以转移和分散,当面对巨额经济赔偿时,企业往往是一筹莫展,陷入濒临破产的境地,致使经营无法继续。事故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主蒙受损失。对于企业主来说,不仅多年辛苦打拼积累的财富大幅缩水,甚至毁于一旦,还要承担后续的民事追偿,苦不堪言。二是从业人员权益受损。由于企业主前期未做好风险的分散工作,发生事故后,从业人员常常跟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们广西岑溪县建筑公司是1976年成立的一集体所有制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实在太差。在公司领导人眼中。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建筑业的安全规程制度好象都和我们公司无关。公司成立6年来,除给每个工人发过两个安全帽(近两年没发)、每年发5副手套外,其他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一点也没有。工人对此很有意见。 由于领导不重视安全,6年来因发生事故已死2人,重伤多人。1981年10月23日,在县人民银行工地施工中,又因无安全带和安全网,有个工人从五楼上摔下来(经抢救侥幸未死亡)。 我们要劳动保护,希望公司领导听听工人的呼声,也希望有…  相似文献   

10.
1 基础工作要扎实1.1 安全教育 (1)新工人的教育。新工人在学习期间,班组长应指定专人传、帮、带,签订师徒合同,包教包学。通过考试,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掌握生产区域内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培养新工人预防事故的本领,班组级安全教育才算有效。 (2)安全教育日常化。主要是班前提示讲话,班中监督遵章守纪,班后安全讲评等。做到话要说到,岗位走到,问题想到,措施订到。要敢抓敢管,该说就说,不讲私情。  相似文献   

11.
山西浑源县耙杈煤矿1980年1月13日发生的透水淹死4名工人的重大责任事故,半年多无人过问。以后,死难者家属向国家劳动总局上告,经山西省有关部门对事故责任者作了严肃处理。回顾这起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向不关心工人死活的官僚主义作斗争是多么必要。 不顾安全 胡掘乱采 耙杈煤矿是个老矿,有四个生产矿井。该矿的采掘平面图是1965年绘制的,早已失去作用,但15年来就用它指挥生产。井下到处是古空洞。新矿井采掘时就在旧坑道上下乱穿,有时戳穿了旧巷道,经常发现有水塘、瓦斯,工人时时受到死亡的威胁。矿领导一直不采取任…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伤亡事故模型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过程和后果,以便对事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上一致的、因果关系清楚的分析。这对探讨安全防护原理是一种有效的系统安全的方法论。早在1936年,Heinrich就提出了应用多米诺骨牌原理研究人身受到伤害的五个顺序(Sequence)五因素。1953年,Barer又将  相似文献   

13.
<正>现状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球每15秒钟就有1名工人死于职业事故或职业病,每15秒钟就有160名工人发生职业事故,每年有234万工人因工死亡(其中202万人死于职业病,3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每天约6 300名工人死于职业事故和职业病,其中工作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约有5 500例,并且这些数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2名工人在人孔中进行泄漏维修作业时,发生事故死亡,其中第2名工人因营救第1名工人而死。而此类事故早已屡见不鲜。这起事故再次提醒我们: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采集实时信息,并根据有限空间的实际环境,采取适当的措施。2015年,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通过了1部有限空间相关法规《建筑行业有限空间》(Confined Spacein Construction),可为建筑工人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中各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及其重要程度,以2006—2012年162起事故数据为样本,借助贝叶斯网络进行事故影响因素间关系分析及概率推理。网络结构由D-S证据理论综合专家意见得出,并依据条件独立检验实施了修正;表征影响因素对事故影响程度的后验概率由EM算法学习并进行推理得到。研究结果描述了事故影响因素间复杂的作用关系,推理分析表明,最重要的3个直接因素依次为人的因素(0.558)、运输车辆和设备(0.318)、危险化学品包装及装卸(0.212),且目前降低运输事故的应对措施重点应放在对人的失误及运输企业的管理上。  相似文献   

16.
付亮 《安全》2005,26(3):37-38,55
海因里希于1931年在其<工业事故预防-管理手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他的事故致因理论,其内容为"事故是由类似于多米诺骨牌一样的因果链所引起的".这个因果链为"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或遗传因素(第一块骨牌)形成了他本身的某方面的缺欠(第二块骨牌),这个缺欠导致工作时他有不安全行为的和物(如机械设备等)的某方面的不安全状态发生(第三块骨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第四块骨牌)的发生,事故再最终导致人员发生伤害(第五块骨牌)."  相似文献   

17.
《现代职业安全》2014,(8):71-71
<正>如何避免事故后的二次伤害5月26日,湖北省孝感安陆市发展二路一城市道路改造工地发生坍塌,1名工人被埋压。接警后,孝感市公安消防支队迅速调集安陆中队赶赴现场施救,在抬送被困工人过程中,3名消防官兵和被救工人被突然发生的大面积塌方埋压,全部遇难。这起事故由于二次伤害,导致了后果的进一步扩大。其实,类似的事故曾经也发生过很多起。那么,在事故发生后,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二次伤害,避免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呢?希望大家各抒己见,积极讨论。(截稿日期:2014年8月25日)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显示,每15秒钟,全球就有151名工人遭受职业事故;每年有32.1万人因职业事故死亡。虽各地早已实施安全法规,但职业伤亡仍然是棘手的全球性问题。非致命伤害也会对员工健康产生毁灭性影响。于雇主而言,最苦恼的就是员工因职业事故伤害,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导致经济损失。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基金会(CDC Foundation)的研究,仅美国一个国家,企业每年因职业伤病支出2.2亿美元。令人欣喜的是,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发展迅速,互联工人也越来越多。在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互联  相似文献   

19.
美国2012年共有36名矿工死亡 据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网站消息,2013年1月31日,美国劳工部矿山安全健康局发布了2012年矿山安全初步统计数据.2012年,美国采矿业死亡率已连续第二年创下新低,共有36名工人在生产安全事故中死亡,其中19人死于煤矿事故(2012年美国煤炭产量约10亿t),17人死于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比2009年创下的历史最低值(死亡35人)多了1人.导致美国矿工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机车运输事故,导致10名矿工死亡;机械事故,导致6名矿工死亡;滑倒或跌倒事故,导致6名矿工死亡;锚杆支护事故,导致3名矿工死亡.2012年美国矿山死亡事故的一个新特点是,在死亡矿工中,有9名是管理人员,占矿工死亡总数的25%,这个比例要高于往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一、事故原因工业企业发生人身事故,有许多因素。其基本因素是人、物、环境和安全管理。人是激发事故的主要因素。这里所指的人,包括各级领导和操作工人。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是企业安全工作好坏的关键。所以,首先要抓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并要求他们真正把安全工作摆到生产工作的首位。对工作现场的操作工人,要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和严格的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