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公害对策基本法的规定,地面下沉例为典型的公害之一.环境厅汇总了日本全国地面下沉的状况.根据调查和测定的结果,认为地面下沉的主要地区是36个都道府县的60个地区.下面着重介绍1984年地面下沉的状况和对策. 一、地面下沉的现状 1984年地面下沉2厘米(Cm)以上的地区由1983年的22个地区、面积594(千米~2)Km~2增加到31个地区、面积814KCm~2.其中地面下沉4Cm以上的地区数,由1983年的6个地区  相似文献   

2.
2008年冬—2009年春辽宁省干旱的遥感监测与大气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ODIS的多波段及高时空分辨率特征有利于对大面积干旱区域的动态监测。2008年10月下旬至2009年2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和北方地区十多个省市遭遇了严重干旱。论文选取2009年初干旱较严重的辽宁省作为研究区域,使用热惯量法提取MODIS数据的干旱信息,识别出干旱区域和干旱程度。为了深入分析导致此次干旱的大气结构特征和机理,从天气形势、斜温图(Skew-T)两方面揭示了干旱发生期间影响旱区的大气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及大气能量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东北冷涡强大稳定而导致的干冷空气路径维持,整层大气的温度-露点差较大,西北风使来源地水汽稀少,稳定的大气层结及干下沉气流等大气结构特征是引起辽宁省严重干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根据防止公害法第二条:“随着生产活动和人类其它活动,广泛发生的地面下沉(采矿造成的地面下沉除外)给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了损害”。因此,将这种地面下沉现象列为七大公害之一。地面下沉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形成过程缓慢,不易作到早期发现。 (2) 地面一旦下沉,难以恢复原貌。(即便把地下水位恢复到原有水平,地面高度也不能恢复)。 (3) 主要是由于开采地下水量过多,而地下水资源优良,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日本环境厅每年都要汇总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4.
日本环境厅在1981年对由于地下水过高而引起的地面下沉进行了调查。根据这个调查,近几年来,以关东平原等为中心的整个平原地带发生了地面下沉,日本全国每年下沉2公分以上的地区,比前年超过47.5%,几乎相当于琵琶湖的面积,达689平方公里。根据这个调查推算:全国下沉的面积约为15000平方公里(前年约为12000平方公里)。若根据这个推算,每年确定为下沉的调查而积就有所扩大,比前年增加10.9%,  相似文献   

5.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中国东部季风区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采用0.5°×0.5°中国地面气温和降水数据集,通过分析东部季风区季节和年尺度干旱覆盖率、频率以及单位面积干旱强度,揭示了中国东部季风区1961—2013年干旱特征时空分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近20 a东部季风区干旱特征变化明显,特别是1997年之后东部季风区干旱覆盖率和单位面积干旱强度显著增加;东北地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西南地区干旱频率增加,高频率覆盖范围扩大明显;气象干旱极端危险区扩大。全球变暖背景下东部季风区干旱呈现出极端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两项研究表明臭氧与颗粒物的不良健康影响1996年5月发表明的两项研究结果表明,暴露于臭氧和颗粒物的不良健康影响。美国加州一家机构多年研究结果表明,暴露于地面浓度的臭氧和颗粒物与哮喘发病有关。该项研究比较了25年空气污染的测量水平,发现3091位参加者...  相似文献   

7.
万象     
加将再建若干国家公园日前,加拿大政府宣布了一项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内新建10个大型国家级公园和5个海洋保护区,以保护这个世界第二大国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稀有的动物资源。目前,已有7座公园的地址和3个海洋保护区的地址被确定。美国加州空气污染状况堪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了几年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致使当地居民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呼吸不畅等症状。这使得加州过去几年为改善空气质量所做出的努力几近付诸东流。烟尘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被低估美国一项新的模拟实验表明,比起削减二氧化碳的产生,减少烟尘———特别是减少…  相似文献   

8.
环球     
《环境》2014,(9)
正美国:加州持续干旱,"冰桶挑战"被批浪费水资源在社交网络和名人效应带动下,"冰桶挑战"一时间风靡全球。但美国加州目前正面临异常干旱天气,在一片珍惜用水的呼声下,当地官员批评"冰桶挑战"活动浪费水源。据悉,鉴于干旱问题的严重性,加州近期通过新法案,向浪费水资源的人进行罚款。洛杉矶官员18日宣布加强巡查市民浪费水源的行为,并派专员到市区内各处处理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旱灾将直接影响该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1961-2015年的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通过游程理论定义气象干旱事件,并获取了描述干旱事件特征的三个变量: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指数函数和伽马函数分别用来拟合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边缘分布,Clayton Copula函数用来构建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联合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用常规单变量和基于Copula双变量的频率分析方法探讨55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事件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特征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的差异,最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下游地区; (2)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均呈正相关,即较严重的干旱事件通常持续更长的时间;(3)鄱阳湖流域和长江干流下游的北部干旱风险较高,而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和湖南的中北部干旱风险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风廓线雷达在北京地区一次强沙尘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北京地区逐小时风廓线雷达数据、大气成分观测数据以及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3~7日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蒙古气旋影响,全国多地出现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其中北京PM10浓度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时间超过30h.通过对边界层内水平风场、垂直速度以及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沙尘爆发前,边界层内出现平均风速达到14.8m/s的西北急流核,该急流核的建立有利于将高层沙尘粒子向近地面传输,而沙尘爆发阶段边界层通风量较前期增加31.6%,中低层的通风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使近地面PM10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此外,整个沙尘天气过程中,以弱下沉运动为主,垂直速度在1m/s以下,而沙尘天气爆发前,边界层内出现强烈垂直下沉运动,达到5.3m/s.同时,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出现1.0×10-16的高值中心.二者均先于地面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预报时间提前量为8~9h,可为今后沙尘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 a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基于陕西省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0 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月的SPEI 指数值,统计近50 a 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了陕西省历年、历年各季及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面积和干旱发生强度,揭示了陕西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和强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 来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1990 年以来的近20 a;陕西省在年、春、夏、秋、冬及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为严重,春季次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全省以20 世纪90 年代干旱最为严重,2000 年以来的干旱次之;干旱出现既有全省性的大范围干旱,也有区域性的局部干旱,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干旱发生强度分布呈现出关中最强、陕南次之、陕北最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以WaterGAP用水量模型的灌溉耗水量与取水量数据、scPDSI数据为基础,探讨了黄淮海平原灌溉用水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干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耗水量约占取水量的1/3,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和山东等地区用水量均高于其他地区,耕地集中分布区灌溉用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003—2014年灌溉取水量呈增加趋势,约37 mm/月;黄淮海平原气象条件趋于干旱,其中2006—2014年干旱连续多发,scPDSI与灌溉取水量距平值大于0的单元数间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相关关系(R2=0.60),其中8-12月二者相关关系较为显著;气象干旱是黄淮海平原灌溉用水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在气象干旱和农业灌溉的共同影响下,研究区水储量亏损量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混合控藻技术对蓝藻运动分布特性的影响,实验测定了太湖蓝藻在不同光照度、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的上浮/下沉速度.蓝藻在1 500~6 000 lx光照度范围内均表现出很强的上浮性能,光照度大于1 500 lx时,上浮速度大于0.8cm·min-1的藻颗粒占58%;当光照度小于1 500 lx或大于6 000 lx时上浮速度将减弱.在8~25℃环境下,蓝藻呈上浮运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上浮速度增加.在0~0.1 MPa压强条件下蓝藻上浮,且随着压强的增加上浮速度减慢;当压强达到0.2~0.3 MPa时大部分蓝藻悬浮于水中,只有少部分上浮或下沉;当压强达到0.4~0.6 MPa时,蓝藻明显下沉,且随着压强的增加下沉速度增大,0.6 MPa压强下,下沉速度大于1.0 cm·min-1的藻颗粒占52.5%.当外界压力超过藻细胞气囊所能承受的范围,气囊开始破裂,藻细胞的浮力变小直至小于其重力,导致藻颗粒下沉.常压下,藻颗粒粒径越大,上浮速度越快,密度越小;高压下,藻颗粒粒径越大,下沉速度越快,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郭巍  魏鸣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628-1636
针对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出现的严重干旱,采用MODIS数据和TVDI方法对云南省春季旱情进行了监测,揭示了云南省入春以来的旱情动态变化及旱情分布特点。以TVDI作为旱情评价的指标,并结合气象观测的探空资料、天气图以及ncep月平均气温资料和MODIS数据反演大气含水量,分析了导致云南省春旱的地面温湿特征、大气环流特征及大气能量结构特征,提出了此次干旱特殊的形成机理:大气环流、大气能量结构以及地热蒸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严重干旱的发生,这对干旱的监测预警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近19年干旱半干旱过渡区气温降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各要素的过渡特性,文章以位于干旱半干旱典型过渡区的定西市为例,通过整理其地面观测站1991-2009年较为完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定西地区气温、降水的年平均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9年来,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突变时间为1996年;年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突变时间为1995年。造成定西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有:(1)定西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汇聚特征,由其引起的焚风效应和夏季青藏高原上空下沉气流的影响,叠加近十几年定西地区人为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是引起地面温度增高主要原因。(2)定西地区处于印度洋、太平洋和欧亚大陆三大环流的汇聚位置,既受夏季青藏高原高空辐散气流的控制,还受全球尺度大气环流振荡的影响,高空环流脊槽移动转换和深浅变化会给当地带来大范围的干湿变化。温度升高地表蒸发加大也是影响当地降水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基于SPI指数的1981—2010年内蒙古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依据内蒙古地区47 个地面观测站1981—2010 年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年度和四季干旱发生的频率、干旱强度和站次比(发生干旱站数与总站数之比) 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年度、秋季和冬季干旱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春、夏季干旱强度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近30 a 来年尺度上干旱强度表现为轻度干旱,四季干旱强度以轻度干旱为主;年、季尺度上干旱发生的覆盖范围为局域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是年度干旱、中旱、重旱与特旱发生频率最高地区,而西部阿拉善盟地区干旱、中旱、重旱和特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从季节上来看,内蒙古全区春、冬季干旱(含中、重和特旱)发生频率较为一致,表现为西部及西南部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较低,而东部、中部、北部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正> 日本北海道大学角皆教授等在太平洋区域选择二十个点,每隔千米深处悬置一个直径为25厘米,高为60厘米的空园筒。放置数月后,对沉积物作了分析。结果推翻了迄今定论。发现下沉物质在约千米深处,大部分被分解;约有40%垃圾已沉到4~5千米海底;其速度比迄今所想象的每日下沉1米,要高出数十倍至二十倍。在海面附近,浮游物死体等有机物一边吸收各种污染物,一边向海底沉降。同时发现,海底水流速度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快得多。使有机物分解时在海底广泛扩散。  相似文献   

18.
歆白 《环境》2011,(12):10-12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之下,被气象学家们称为“极端气候事件”的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加大:一场强降雨使得原本干旱的黄土高坡遭遇泥石流侵袭,而本应雨水充沛的西南地区却遭遇长达半年之久的干旱,巴基斯坦发生历史罕见的持续暴雨,俄罗斯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持续干旱少雨天气。难道气候也患上了“抑郁症”?如此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气候是否与全球变暖有着密切联系呢?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1月7-9日沈阳出现罕见的持续严重污染天气,采用环流形势、地面常规气象观测、污染物浓度观测、风廓线雷达及雨滴谱资料等,对此次污染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次严重污染天气过程中,连续22 h AQI≥500,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其异常峰值最高达到1308μg/m3;ρ(PM2.5)与ρ(PM10)、ρ(NO2)和ρ(CO)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6、0.602、0.891,并且ρ(PM2.5)与ρ(PM10)、ρ(CO)的正相关性更为显著;在污染的同时出现了降水,11月7和8日的日降水量分别为9.9和2.3 mm,但降水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清除作用并不明显.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和对流层内中低层大气层结持续稳定、连续4个时次的探空曲线显示925~850 hPa之间存在多个逆温层(逆温强度最大可达5℃)、相对湿度较大(日均相对湿度在75%以上),是此次严重污染天气持续的有利气象条件.风廓线雷达探测的整层大气垂直速度很小,多介于-1~1 m/s之间,并且近地面2 m/s以下弱下沉的垂直速度为严重污染天气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此外,近地面风力可达3~4级,有利于上游污染物的水平输送.研究显示,此次严重污染天气过程还与外围秸秆集中燃烧所导致的大量污染物长距离输送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跨越了干旱、半干旱、半湿润三个自然地理带。它包括了黄淮海平原、松辽平原、天山南北山前平原、河西走廊以及黄河谷地、山间盆地等主要农业区。干旱,是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普遍的矛盾,同时又伴随着土壤盐碱化,在不少地区还有“内涝”和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危害。本文主要以开发水源发展灌溉与改善生态环境——旱、涝、土壤盐碱化治理与减轻泥沙淤积等相协调的观点,分析了我国北方地区合理开发水源发展灌溉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提出一得之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