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云南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许多自然保护区都把生态旅游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通过社区参与生态旅游,不仅使村民直接从中获得经济效益,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当地社区村民的利益共同体",使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自愿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效用最大化。针对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现状,研究借鉴国内外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的经验,以纳板河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敦煌市为例,对区域生态旅游发展路径优化问题进行探讨,设计出"核心层利益相关者界定—生态效益期望与利益关系调查—利益关联优化"的区域生态旅游优化发展思路。采用"多维细分法"、"米切尔评分法"对敦煌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层次分类,结合问卷调研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对核心层利益相关者的生态效益期望水平与利益结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旅游地居民、旅游企业、游客为敦煌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层利益相关者,且生态效益期望水平为游客政府旅游地居民企业,核心层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共同多于利益矛盾,且存在利益关联闲置。据此,提出有效发挥与提升核心层利益相关者的生态效益诉求的主动性,深入挖掘利益共同点,协调利益矛盾点,改进利益关联闲置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态旅游已蓬勃发展起来,但"重开发,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的不良现象仍十分严重,由于管理不当致使生态旅游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对生态旅游进行绿色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生态旅游和绿色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绿色管理的特征,从区域生态旅游系统出发,利用绿色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分别对生态旅游主体、客体、中介体和载体的管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从供求关系视角对区域生态旅游需求进行预测有利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基于旅游人数和网络搜索的计量模型,以阿勒泰地区2008—2012年生态旅游相关数据为样本数据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旅游人数与当年实际旅游人数基本接近说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很好地反映区域生态旅游需求。该模型和方法的应用对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潜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保护课程开设于1981年,是旅游管理(生态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2005年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2010年通过河北省精品课复评。根据旅游管理(生态旅游)专业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理念。课程总体设计以旅游管理(生态旅游)专业岗位职业标准和工作任务为  相似文献   

6.
阜康市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规划是生态示范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天池风景区规划为例阐述生态旅游规划应突破以风景区为主单一的旅游景观格局,应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旅游地理学和旅游经济学理论,按照景观格局的梯度性变化为依据,以增长旅游线路、丰富景区类型、提高旅游收入为内容,以保护景区资源、开发景区资源为目标,开展基于发展“大旅游”思想的以沈域为单元的全面战略性规划,为实现阜康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弹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替代范式逐渐进入旅游学界的视野,但仍需要在秉持其核心理念的基础上,依据旅游系统自身的特点深化相关研究。梳理了工程学、生态学和进化式弹性三种弹性理念,并从旅游弹性变量类型研究、理论框架研究、规划和测度研究三个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由社会经济维、生态环境维、旅游产品维共同构成的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应成为今后研究的理论基点,提出社会—生态弹性的旅游系统分析模型;基于进化式弹性理念,旅游系统弹性的理论研究应突破线性研究模式进入复杂性研究范式;旅游系统弹性的实践研究应将弹性规划、弹性识别、弹性提升等作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评价前提,对生态旅游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其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以此对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游客管理进行有效调控。采用实地调查法,以旅游资源空间数量、游道长度等作为衡量指标,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分别对对森林型生态旅游风景区——武陵源杨家界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瞬时空间承载量、日空间承载量和不同季节空间承载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景区旅游空间承载力夏半年为15000人/d,冬半年为10240人/d,年均承载量为468.6万人次。以上结果可为杨家界景区生态旅游规划及景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尽管旅游规划的创意成分很多,发挥空间很大,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但在规划中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十分突出,随意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规划的科学性与严谨性.针对规划区域呈线状延展的状况,以现代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中使用的绿道理论来指导杨柳河生态旅游走廊的规划设计,并根据规划区的特点与发展要求,提出规划的设计理念及实施策略,并设计出相应的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光生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4):244-245,249
本文对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要确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必须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编制各级生态旅游规划,建立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及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为海滨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海滨生态旅游不仅是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业中的实践应用.以山东沿海地区为例,运用区域合作的相关原理构建了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的动力机制和合作机制,从产品开发、市场开发、信息网络建设三个方面论证了实现路径,并从加强合作保障、促进利益协调和消除地区壁垒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藏才曲塘草地畜牧业的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凡  李森  陈同庆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3):265-267,227
才曲塘草地畜牧业科技示范区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镇,目的是通过采用农牧业高新技术,提高农牧业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发展生态旅游是示范区主要开发方向和目标之一.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才曲塘生态旅游景观的形成条件、景观要素、景观结构特点,对进行了生态旅游景观的功能区划分;提出可以通过才曲塘的规划和建设,探索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的草地畜牧业景观结构,充分发挥畜牧业发展和生态旅游的功能,对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综合开发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百山禁止开发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进行生态旅游环境评价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选取国家风景名胜区三百山为研究对象,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定量分析了该区域生态旅游活动对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生态压力与响应状况.评价结果为禁止开发区域探寻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湖北省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华侨城小学坐落于武汉市国家5A级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北岸。学校以"生态东湖"为切入点,确立"生态文明教育"办学特色,构建了理念、课程、活动、阵地、科研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并努力构建"华侨城小学教育生态系统"。学校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小河长小湖长青少年环境志愿行动项目全国  相似文献   

15.
正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华侨城小学,坐落于武汉市国家5A级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北岸。学校占地面积16321平方米,容积率0.68,绿化覆盖率达35%。环顾校园,四周的绿树及绿化带生机盎然,错落有致,加之各色鲜艳的花朵,构成了一幅朝气蓬勃的画面,让师生享受到自然界对人类的恩泽。学校践行"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在"教育让生命更阳光"校训的引领下,确定"为每个学生创造值得终身回味的童年生活"的  相似文献   

16.
壶瓶山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洪  刘建平  刘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2):165-166,176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十分丰富,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探讨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理念,分析了壶瓶山生态旅游的开发优势,提出了壶瓶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游客人数的日益增加,在传统旅游理念的路线下,生态环境承载力已无法承受旅游业所带来的影响,生态环境已遭受了不可挽回的破坏。就此,实施生态旅游成为了必然选择。以实施生态旅游的荷兰泰尔斯海灵岛为例,找出实施生态旅游的重要环节,总结出实施生态旅游的主要组成。根据调研结果,生态旅游的实施重点在于对大众及社会的生态意识宣教,只有大众及社会的生态意识提高到一定高度,才能从根本上彻底实施生态旅游之路。同时,大众生态意识决定着生态旅游实施的总进程。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所规定的一种新的环境影响评价形式。应以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突出反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引入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学开展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文中对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及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9.
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分析.资源定量评价的结果显示,湿地旅游资源价值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中的权重最大,表明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重要性.通过SWOT分析,显示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具有一定优势,虽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制约因素,但可通过湿地生态旅游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武汉市湖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湿地生态旅游对保护湿地资源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湿地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西凉湖为例对滨江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凉湖旅游开发目前尚处在起始阶段,综合得分较低,但由于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加之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根据所在区域近五年的旅游客源变化,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五年旅游客源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期,成为推动湿地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潜在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总体发展拟定了规划方案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