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一种或几种简单的化合物(即单体),经过聚合或缩聚而成的分子量高达几千至几百万的化合物。其毒性主要取决于所含的游离单体和助剂,可经呼吸道或皮肤侵入机体,对女工健康有危害的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有氯乙烯、氯丁二烯、已内酰胺等。 氯乙烯是合成聚氯乙烯树脂的原料,我国从事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和加工工作的不少是女工。在生产和加工中,大量氯乙烯单体挥发出来,散布在车间空气中,直接危害着女工。 急性氯乙烯中毒,可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症状;严重的可昏迷甚至死亡。慢性中毒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及…  相似文献   

2.
丙烯酰胺中毒 丙烯酰胺中毒 是一种不多见的化 学药物中毒症,发 生于长期接触丙烯 酰胺的工人中。作 为中等毒性化合 物,丙烯酞胺对人 的危害表现在神经 毒作用。它会通过 人的皮肤、呼吸道 进入人体。数月或 数年后,造成神经 系统症状。如头痛、 头晕、疲劳、嗜睡、 手指刺痛、麻木感, 还往往伴有两手掌 发红、脱屑,手掌 和足心多汗。进一步出现四肢无力、肌肉疼痛,步态蹒跚,易向前倾倒,特别是在闭目时,感觉不稳。如果早期察觉发病,予以有效的治疗,症状都可逐步消除。 我国已发现的丙烯酰胺中毒,多是因为有丙烯酰胺参加的生产的设备或管道…  相似文献   

3.
三氯乙烯为无色、似氯仿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遇火生成光气。 三氯乙烯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通常约有50~60%的吸入量贮留在体内,经肺排出的三氯乙烯占吸收总量的19%。 三氯乙烯属于蓄积性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有一定的后作用。其麻醉作用仅次于氯仿。 三氯乙烯可致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当吸入较高浓度时,可发生轻度吸入性中毒。一般在吸入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疲乏、耳鸣、酪酊感,易激动、嗜睡或失眠、步态不稳、肢体发麻、震颤、肌肉和关节疼痛等。当吸入高…  相似文献   

4.
有机锡中毒 有机锡化合物具有中度或高度毒性,大多数为挥发性固体或油状液体,具有腐败的青草气味和强烈的刺激性,常温下即能挥发。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接触有机锡化合物的人,应对其危害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护措施。 有机锡一般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这三种途径进人机体,引起中毒。如二烷基锡主要损害肝、胆,并具有刺激作用。三烷基锡和四烷基锡主要损害神经系统,严重者引起脑病和脑水肿,有的对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慢性中毒者会出现神经衰弱、头痛、头晕、乏力和皮炎等症状。急性中毒者除有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  相似文献   

5.
2010年2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播出“无尘车间的怪病”,暴露苏州某公司违规使用正己烷溶剂代替酒精擦拭手机导致员工中毒,后来又发生多起正己烷中毒事件。未雨绸缪,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各地相关部门召开防范正己烷职业中毒会。提出相应措施,其中一项要求企业加强员工的个体防护,为员工配备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本期为读者介绍在正己烷环境中如何采取个人呼吸防护。预防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6.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又名四氯甲烷,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易挥发、不易燃的油状液体,有类似氯仿的微甜气味。分子量为153.84,沸点76.8℃,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四氯化碳曾广泛用作溶剂、灭火剂、有机物的氯化剂、香料的浸出剂、纤维的脱脂剂、粮食的蒸煮剂、药物的萃取剂、有机溶剂、织物的干洗剂,金属切削中的润滑剂等,也可用来合成氟里昂、尼龙的单体,还可制三氯甲烷和药物。目前已经明确其具有较强的肝脏毒性,四氯化碳中毒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多因生产劳动中吸入其高浓度蒸气所致,以中枢性麻醉症状及肝、肾损害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二硫化碳(CS_2)在工业上主要用于粘胶纤维和赛璐玢(玻璃纸)的生产,其次用作制造四氯化碳的原料。另外,橡胶及一些化工生产中也用二硫化碳做溶剂。 二硫化碳易挥发易燃烧,主要经过呼吸道吸入人体。进入机体以后广泛地分布于各类脏器,而以肝脏、肾脏组织内含量最高。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以及心悸、手足出汗、血压不稳定等。还可出现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四肢感觉及运动障碍。重症中毒时,可出现精神障碍和中毒性脑病,患者可出规癫痫样发作及震颤麻痹等。 二硫化碳对女工健康的…  相似文献   

8.
1996年 ,广东某外资企业的灌液车间和清洗车间 71名工人中 6 6人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经调查 ,该厂主要生产液晶显示器 ,其中一道工序是使用一种名叫正己烷的有机溶剂来清洗电路板。对该车间空气测定发现 ,正己烷浓度高达 180~ 1488mg/m3,所用溶剂正己烷含量为 87 1%。发病工人最短接触此溶剂时间为一个月 ,最长接触 9个月。无独有偶 ,今年河北某制箱布厂也因使用含正己烷粘胶剂 ,致使 10多名女工出现四肢瘫痪 ,年龄最小的仅 14岁。正己烷在常温下为液体 ,有淡淡的臭味。它作为一种溶剂 ,主要被用于电子元件清洗、彩色印刷机清…  相似文献   

9.
化工生产中的原料、中间体、成品大部分有腐蚀性与毒性;在接触与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有所损害,在生产中如果认真的掌握化工药品腐蚀、中毒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做好转化工作,可以使损害转化为无害和有利。腐蚀与中毒规律和化学药品的状态有关: 1.气态:气态药品主要是随呼吸侵入人体,经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而引起中毒,如二氧化硫气体吸入人体就会头晕、头痛以至窒息。 2.液态:液体药品主要是通过皮肤渗透吸入体内使人身中毒,或挥发为气体,吸入人体引起中毒。 3.固态:固体药品主要是接触皮肤或粉尘(包括升华)随呼吸进入人体,或随饮…  相似文献   

10.
周军 《安全与健康》2011,(13):34-35
2011年4月25日至5月1日为201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今年主题是"关爱农民工职业健康。"日前,卫生部针对宣传周编写了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内容涉及尘肺病、铅中毒、镉中毒、汞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农药中毒等职业病的预防办法、中毒症状、急救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职业性铅中毒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常发生中毒的环境在制造蓄电池过程 ,合成树脂工业 ,石油工业 ,陶瓷工业 ,电子工业 ,冶炼工业等生产过程。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后 ,肺吸收及消化道吸收。中毒后的主要症状 :铅中毒后自觉症状首先表现是消化系统症状 ,为轻度便秘 ,不思饮食 ,口中有金属气味 ,如中毒者口腔卫生习惯不良 ,则可能出现铅线———齿银青紫色的点状班 ,上腹部不适 ,全身疲乏无力(严重者则为顽固性便秘及腹绞痛 )。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人 ,铅中毒后易发生末稍神经系统症状 ,表现为肌肉、关节微痛、压痛、震颤及运动麻痹。铅中…  相似文献   

12.
香蕉水是油漆、喷漆。皮鞋、塑料、合成纤维、印刷、电子、染料等行业重要的化工溶剂,它的主要成分苯,是一种有毒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以蒸气形式通过呼吸道或通过与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者较少,多由大量吸入苯蒸气引起。轻者头晕、头痛、无力、以至昏迷,经治疗后可以完全恢复。一般没有后遗症。 苯的慢性中毒者较多.是长期吸入低浓度苯蒸气造成的。其症状与急性中毒不同,除引起神经衰弱外,还危害人的造血系统,导致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减小,出现浑身无力、面色苍白、鼻和牙龈出血,妇女月经增多等症状。 因此…  相似文献   

13.
2011年4月25日至5月1日为201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今年主题是"关爱农民工职业健康." 日前,卫生部针对宣传周编写了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内容涉及尘肺病、铅中毒、镉中毒、汞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农药中毒等职业病的预防办法、中毒症状、急救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姿势引起身体特定部位的高度疲劳以致损伤等等。 有毒化学物质可由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通过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内造成伤害,诸如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呼吸道刺激性症状、中毒性肝炎、中毒性肾炎、白内障、神经衰弱样症候群、癌症等等。 高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多属于生理性,当人体脱离接触或场强降低到允许卫生标准以下时,自觉症状可减轻以至消失;微波的致热效应引起的伤害多属于病理性的,伤害症状往往难以恢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对放射线工作人员的职业病统计和分析,都证明了射线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危害。激光的热…  相似文献   

15.
职业性正己烷中毒属于我国法定的职业中毒类职业病。预防正己烷中毒事故,安监人员、安技人员首先要正确了解正己烷的理化性质与毒性、职业接触、正己烷的吸收和中毒表现,正己烷中毒事件一再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预防正己烷中毒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钒是灰白色光泽金属。绝大部分钒用于炼制合金钢。在钢铁工业中对人体危害毒性最大的钒化合物是五氧化二钒。它对眼、鼻、咽喉、呼吸道、皮肤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可引起支气管炎哮喘及神经系统改变等。由于钒在体内蓄积量少 ,钒中毒多为急性中毒。在接触钒烟尘数小时后 ,工人出现流涕、眼烧灼感、流泪、咽痒、咳嗽、头晕、血压升高等症状 ,几天后病状加重 ,有胸闷痛、疲乏无力、嗜睡、手指震颤、下肢活动不灵、皮肤瘙痒等。急性钒中毒症状较轻者 ,及时脱离接触 ,可逐渐恢复 ;较重者可用大量维生素 C等对抗钒的毒性 ;对肺部感染等可采用对…  相似文献   

17.
苯是一种特殊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液体。苯在工业上一般用作为燃料、化学试剂和溶剂。由于苯会散发出很毒的易燃蒸汽,故在工业使用时有严重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1)可产生急性麻醉作用,并对皮肤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从而产生急性中毒现象;苯的显著特性是能损害长期接触者的造血组织,导致不同程度的再生不良性贫血和慢性中毒。2)引起火灾和爆炸。苯蒸汽在很大的浓度范围内可与空气形成易燃或易爆混合物。防护措施:(1)防止逸出泄漏,虚有密封措施,并附设排气通风设备;(2)敞开作业应防止苯蒸汽污染空气;(3)定期分析、  相似文献   

18.
苯乙烯是制造聚苯乙烯的单体。它与丁二烯可制成了苯橡胶,也可作为涂料、制药、香料等原料或中间体的溶剂,又与二乙烯苯制造离子交换树脂等。 苯乙烯在常温下为无色具有不快气味的液体。沸点145.2℃。水溶性极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燃限1.1~6.1(容积)%。 苯乙烯属低毒类。在苯乙烯的合成与聚合过程中,特别是当清洗聚合金或管道设备跑、冒、滴、漏,以及检修设备,人工装桶等时,会接触到较大量的苯乙烯蒸气或液体。当聚苯乙烯热加工或机械碾磨时,也会有苯乙烯蒸气逸出。生产性中毒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液体污染皮肤时,可缓慢地少量吸收。 一、…  相似文献   

19.
苯中毒 在工业生产中,苯作为一种溶剂和基本的化学合成原料,广泛地应用于许多行业。如油漆及喷漆行业,其溶剂和稀释液中都含有苯;制鞋业,其粘胶剂中纯苯含量可高达90%;化工行业的合成橡胶、合成染料、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等,都可接触到苯。 苯是属于中等毒性的液体,一般因吸入其蒸气引起中毒。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急性麻醉作用,中毒者有如酒醉后状态,神志恍惚,步履蹒跚。若能及时脱离现场抢救,可很快恢复,无后遗症。工人长期吸入低浓度的苯蒸气,主要引起慢性中毒,损害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食欲减退.疲劳、白…  相似文献   

20.
<正>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在常温下是固体或液体,沸点高、挥发性低、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染料及医药合成、化学试剂制造,以及橡胶、炸药、涂料、鞋油、油墨、香料、农药、塑料等化学工业。这类化合物在生产过程中以粉尘或蒸气形态直接或间接污染皮肤,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经呼吸道吸入也可引起中毒;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少见。这类可引起急性中毒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