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铌、钽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及地质特征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不少资料。因而促进了这方面实验工作的开展。目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研究铌、钽的迁移形式以及迁移和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 В.П.帕舒京,Б.П.索鲍列夫(1963)首先研究了钽在超临界(气)溶液中的迁移形式。他们采用50毫升体积的直筒高压釜进行实验,釜内装有两个坩埚。一个装有K_2TaF_7的坩埚放在高压釜的底部;另一个装有捕集剂Ca(OH)_2的坩埚悬挂在釜  相似文献   

2.
<正> 铝土矿中富含铌,这是人们早已共知的。但至今尚未见过在铝土矿中有它的独立矿物的报导。作者在广西平果铝土矿的物质成分研究中发现了钽铌铁矿。兹介绍如下。 一、钽铌铁矿酶产出特征 平果铝矿是我国大型铝土矿床。该区分原生矿和堆积矿两类。前者产于上二迭统合山组最底部,下二迭统茅口灰岩侵蚀面上。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界,既可以见到云母和花岗岩中铌、钽含量都高;也可以见到铌、钽只在云母中含量高.而在花岗岩中含量低的现象,其原因,首先是花岗岩形成条件的不同,而影响到花岗岩和云母中铌、钽的行为、含量及其相关关系;其次是铌、钽的赋存形式在性质上和数量上的不同,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4.
吴兴泽 《环境》1995,(4):28-28
多数锡矿石都含有钽铌矿物,在炼锡过程中所产生的锡渣中常常含有相当数量的钽铌。但由于品位太低,若直接运用常规的冶炼钽铌的方法来处理这类锡渣,是很不合算的。若用稀硫酸处理这类渣,浸出酸溶物,则可以富集集中的钽铌,生产出入造钽铌精矿,然后用湿法冶炼工艺回收其中的钽铌。其工艺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氟化钠是一种无色发亮的晶体,溶于水而呈碱性,难溶于乙醇。氟化钠的用途十分广泛,在林业和医药上可用作防腐剂,酿造业上可用作理想的杀菌剂,农业上作杀虫剂,另外,可用于饮用水的氟化处理等领域。化工上一般采用氟化氢加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加氯化钙工艺制备氯化钠。钽铌冶炼工艺中在反钽(锯)液中和氢氧化钽(锯)调洗工序有大量的含氟废水产生,其中含有F~-等有价离子,很有回收价值。笔者对从钽铌冶炼工艺产生的含氟废水中回收氟化钠的原理、工艺流程及过程作如下简介。  相似文献   

6.
<正> 由于对科罗拉多州含辉钼矿的第三纪火成岩中原生副成分重矿物的现代矿物学和化学的研究,使我们得以研究前寒武纪的红皮花岗岩。该花岗岩是大约距今10亿年侵入的派克斯山大岩基(图1,2)的一个晚期侵入体。 本文主要的目的旨在确定新鲜无矿化花岗岩中副矿物组合;测定岩石和矿物中锡、铌、钽等元素组成的变化和寻找锡、铌、钽、钍和稀土元素的主要富集  相似文献   

7.
有关铌钽在黑钨矿中赋存形式研究的文章已有不少,但是各个作者的结论往往矛盾。因为某些黑钨矿的精选矿砂已可作为铌钽的很重要来源,所以铌钽赋存形式问题就有明显的意义。 戈尔德施密特认为,在黑钨矿中含有钪的钨酸盐(钽酸盐),它类质同象地替代钨锰矿或钨铁矿分子。但是在黑钨矿中并不存在铌和钪之间的相关关系,另外一些间接资料可作为重新审查这个观点的依据。但是,铌钽类质同象进入黑钨矿晶格的事实已为  相似文献   

8.
多数锡矿石都含有钽铌矿物,在炼锡过程中所产生的锡渣中常常含有相当数量的钽铌。但由于品位太低,若直接运用常规的冶炼钽铌的方法来处理这类锡渣,是很不经济的。若用稀硫酸处理这类渣,浸出酸溶物,则可以富集其中的钽铌,生产出人造钽铌精矿,然后用湿法冶炼工艺回收其中的钽铌。其工艺过程如下: 1.渣的酸浸处理。将锡渣研磨成一定粒度后,用0.5~1.0%的硫酸,在温度为50℃左右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岭东段地区实施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中找到的具有大型远景的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最新成果显示该矿床主要有五种矿化类型:云英岩型铌钽铷钨多金属矿、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型铌钽铷钨多金属矿、石英脉型钨矿、破碎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且以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型铌钽铷钨多金属矿潜力最大。矿区含矿花岗岩具明显分异演化特征,自上向下为:似斑状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二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中细粒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云英岩的分异演化系列;含矿花岗岩蚀变分带清晰,自上向下为: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钾长石化三带,矿体以云英岩、细粒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为主,石英脉次之,矿石矿物主要有黑钨矿、白钨矿、锡石、辉钼矿、钨铅矿、钼铅矿、砷铋矿、辉铋矿、辉锑矿、褐钇铌矿、铌钽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铀钍矿、白云母等;初步研究表明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体可能为深部含矿岩浆经分异演化形成,矿床具有品位稳定、规模大的特点,成矿元素复杂,主要为Nb-Ta-Rb-W-Mo-Sn-Bi组合,并富含Be、稀土、Ag等。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新突破,而且对整个南岭乃至华南地区铌钽铷钨多金属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碱性超基性岩建造中,业已发现了许多大型磷矿床和稀有元素矿床。世界上有许多含铌和稀土元素的矿床与碱性超基性岩建造中的碳酸岩及其风化壳有关。在含烧绿石和稀土元素磷酸盐矿物的矿石中,钪-稀土-钇-铌含量已达到工业品位,从而成为一种新的矿床类型,因此研究它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西葛源黄山铌(钽)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葛源黄山铌(钽)矿床位于灵山花岗岩体西侧的内外接触带上,受赣东北深大断裂及其次级北东向和北西西向断裂的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角岩化、矽卡岩化和黑鳞、铁锂云母岩化等。总体矿化特征,近岩体富铌,远岩体而富钽。  相似文献   

12.
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之武夷山褶皱带中的中武夷山隆起区西缘南段,付坊花岗岩体西缘、会同花岗岩体北东缘与震旦纪洪山组片麻岩、片岩接触带伟晶岩密集区.矿化伟晶岩大多受NE、NW、NEE向节理控制.矿区内已发现14个矿体,它们常呈脉状,延伸40~150 m.矿石为花岗伟晶结构,似文象结构和块状、条带状构造.含锂的矿物主要为锂辉石、含铌、钽的矿物主要钽铌铁矿、铌钽铁矿.它们主要分布于分异晚期的块体带中.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表明,该矿床为岩浆一交代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成因上与付坊和会同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 国内,高频感应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大多是将样品溶液引入等离子体。直接粉末进样,则为少见。我们采用云南省地质局实验室试制的粉末雾化器,分别采用Re、Sb和Sc作内标,比较成功地分析了矿石中铌、钽、锡、铍、钨、镧、铈、镱等元素。 实验部分 (一) 仪器装置 上海纸品二厂高频等离子体发生器GP 3.5-D1型等离子管,由三根同轴石英管组成:外管内壁18毫米,壁厚1.5毫米;中间管扩口处外径16毫米;中心管内径1.5毫米。工作线圈:直径为6毫米长度约为700—800  相似文献   

14.
水质中总氮的测定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对本方法中影响总氮测定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实验探索和结果分析.在实验探索中,主要是从实验用水、实验试剂、实验器皿(主要是比色管)等方面研究总氮测定过程中对空白的影响.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实验用水只要是新鲜制备的去离子水,分别通过两台纯水机的水都能满足空白值要求.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钠的纯度、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和1+9盐酸溶液的存放时间、比色管的洁净程度等均会影响总氮的空白值.结合综上所述方案,可以得到最优化的总氮空白值为0.010的吸光度.  相似文献   

15.
<正> 众所周知,我国的钨矿蕴藏量居世界首位。但其中绝大部分储量都集中在华南区。 多年的地质勘查工作证明,这一钨矿高度集中的地区,正是铀矿高度集中的地区,两者关系极为密切。但铀不象稀土和铌钽时常与钨共生一起形成大型综合矿床,可以说,在本区的稀土、铌钽和钨矿床中出现工业铀矿的例证极为罕见。反之亦然。这种屡见不鲜的地质客观现象,看来绝非偶然巧合,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内因与外因的必然联系。 本文试图综合内外因,对钨与铀在区内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 长期以来,不少地质学家都把含钽花岗岩看作是燕山晚期演化的产物,而含铌花岗岩则是燕山早期分异的结果。迄今对燕山期时代的划分总未一致,但大体上燕山早期在165—190Ma;晚期则是139—70Ma。笔者根据414矿床及其邻区的钾-氩法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认为,含钽花岗岩成岩成矿时代属燕山早期。这与已往的资料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钨锰矿-钨铁矿类质同像系列中黑钨矿成分变化的原因,及其与形成条件的关系问题,存在着相当广泛的和相互矛盾的文献资料。据认为,引起黑钨矿成分变化的基本原因是:温度条件的变化,围岩成分的影响,造矿溶液的成分,溶液的酸碱度,矿物共  相似文献   

18.
周健聪 《环境》2012,(Z1):119-120
介绍了广东某钽铌生产厂高浓度含氟含氨氮废水治理工程的经验。该工程除氟采用了钙盐沉淀法,除氨氮采用超声波吹脱法和SBR法组合工艺,系统出水可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吹脱尾气实现了氨的回收,减少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夏威夷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之间的关系,早期研究者认为,碱性玄武岩是由拉斑玄武质母岩浆经结晶分异产生的。但后来的实验研究表明:这种过程在低压下不可能出现。最近的一个模式认为:夏威夷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是由成分均一的源区形成的,只是与伴生的拉斑玄武岩相比,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探讨地壳发展各个阶段过程中亲石稀有元素聚集及其矿床形成的历史时,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普遍规律。1.锂、铯、铍、钽、铌、锆和稀土这些亲石稀有元素,在地球发展史上的构造-岩浆活动的整个时期内都在发生聚集,这是从地球成核阶段,即在形成了原地槽-地槽谷体系时开始的也就是在约30—28亿年以前。同时,与地壳形成的不同时期有关的这些元素的相对富集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