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装满木制弦形格子的洗苯塔内起火原因,一是外部火焰触到要害部位,二是停工检查和更换格子时硫化铁自燃。洗苯塔内存在起火爆炸的危险性,还因为弦形格子是用松木条制成(松木燃烧温度为225℃,最高燃烧温度为900℃,发热量达17兆焦耳/公斤)。在生产过程中,木格子被有一定温度的煤气包围着,而且木格子表面又粘有占总  相似文献   

2.
米娜 《安防科技》2013,(3):40-40
因吸入一氧化碳而死亡的人数多于因吸入其他因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而死亡的人数。燃烧的房屋内温度可达到800到900华氏度,即430-480摄氏度。因火灾逃生失败而遇难的人中,女人多于男人。  相似文献   

3.
一、使用中的电视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电压过高 电视机的额定电压是220伏,最高不超过240伏。如果长期保持在240伏左右时,则电视机内稳压电源中调整管的电压就会增大,因此,在收看电视节目时间较长或室内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热量不容易散去,就会容易使调整管的电压增大,温度升高,从而出现电阻烧红,电容和晶体管被击穿,变压器冒烟起火。电源电压不稳定也会导致起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管道内金属丝网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的影响,通过实验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安装金属丝网的管道内火焰传播特性以及流场、温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40目4层的金属丝网可以使火焰淬熄,30目4层的金属丝网无法淬熄,但可以使火焰停滞3 ms;大涡模型可以很好地对管道内火焰淬熄现象进行模拟;当火焰穿过30目4层金属丝网时,速度增大,在Kelvin Helmholtz不稳定和Rayleigh Taylor不稳定的耦合作用下形成湍流;金属丝网的目数会影响热量在丝网层中的扩散,当金属丝网为30目4层时,火焰热量扩散快,而当金属丝网为40目4层时,火焰热量扩散慢且温度大幅度衰减,衰减率达到83%。  相似文献   

5.
液化气钢瓶一旦起火,首先要侦察火情,查明判断情况:查明是个体钢瓶燃烧还是群体钢瓶燃烧;查明钢瓶处于何种状态燃烧(是立还是卧,火焰是向上还是向下还是向侧等);查明钢瓶角阀是否完好;查明钢瓶已燃烧时间或钢瓶受火焰辐射的时间;查明钢瓶有无爆炸征兆(很重要的一项,容易造成施救伤亡事故)。注意:钢瓶在火焰直接作用下,持续燃烧约三分钟,就有爆炸危险。  相似文献   

6.
米娜 《安防科技》2013,(9):41-41
如果燃烧过程足够缓慢,就不会产生火焰,这种情况即"无焰闷燃"。另一方面,如果燃烧过程足够迅猛,就可能发生爆炸。在这两种情况之间,就是普通的有焰的火,燃烧速度快到可以产生火焰,但义不足以快到发生爆炸。和氧气和燃料一样,热量也是起火的必要条件。了解热量传递是了解火的关键。热最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即热量从高温固体转移到低温固体。对流:即热量通过流动的液体或气体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辐射:即通过电磁波进行的热量转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海拔矿井瓦斯爆炸火焰传播规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矿井掘进巷道瓦斯气体爆炸数学及物理模型,并对海拔高度为0,1 000,2 000,3 000,4 000 m时的爆炸火焰传播速度、温度和冲击波压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瓦斯浓度和聚集体积量一定的掘进巷道发生瓦斯爆炸时,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火焰传播速度增大,且海拔每升高1 000 m,瓦斯气体聚集区和非聚集区的平均火焰传播速度分别增大4.7%和1.9%,掘进巷道内同一位置受到的瓦斯爆炸火焰最高冲击波压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且呈二次函数关系,达到最大冲击波压力和最高火焰温度的时间缩短,最高爆炸火焰温度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在房屋住宅建筑的设计中,要从整个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角度出发,设置适当的疏散和防火闸门,以备发生火灾时,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在住宅建筑中,防火门的安装将直接关系到住宅的火灾安全。防火门既可以在火灾时将火源区分隔开来,又可以为人员在一定的距离内提供逃生的空间,并对火焰进行有效的限制,避免火焰迅速向其它地区扩散。因此,本文重点对防火门在消防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根据现场实际,客观地给出了改进的方法,以便为今后的工作做好更为充足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徐强  陈军  秦俊 《火灾科学》2003,12(3):156-159
利用时频分析方法对在灭火介质作用下的火焰温度波动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火焰点燃到被扑灭整个过程的时频分布谱图,由此得到温度波动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种频率变化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火焰的稳定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阳台与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防火的触度来看,当位于下面一层的房间起火时,火焰从窗口冒出往上窜,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阳台可以有效地阻隔往上蔓延的火焰;当房门、楼梯或过道被浓烟烈火封锁,人被围困在房间里无法逃生时,只要攀住阳台边的落水管道就可以脱离险境;如果各户的阳台相连则可朝安全的阳台转移,如果能够找到结实的绳索,还可以从阳台处顺绳子而下;躲避在阳台上的人,即使自己无力逃生,至少可以赢得一些宝贵的时间,等待消防人员前来救援,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实例,如1974年2月1日上午,巴西圣罗乔尔马大楼发生一起冲天大火…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受限空间内小麦淀粉粉尘爆炸燃烧特性,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尺度粉尘爆燃试验平台、高速摄影系统、微细热电偶等对管道内小麦淀粉粉尘爆燃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粉尘云质量浓度对火焰传播特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粉尘爆燃火焰表现出明显非均相燃烧特性;随粉尘云质量浓度增加,管道内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峰值温度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该试验条件下,在粉尘云质量浓度为520 g/m~3时达到最大值;当粉尘云质量浓度低于520 g/m~3时,粉尘火焰的最大火焰传播速度与火焰峰值温度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因火烧、烟熏中毒和房屋倒塌受到伤害。建筑内人员必须尽快撤离;室内的物资财产也要尽快抢救出来,以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同时,消防人员也要迅速接近起火部位,扑救火灾。因此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防火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设计时要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以便为火灾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当量比对Hele-Shaw通道内火焰爆燃特性的影响,自行设计搭建尺寸(长×宽×厚)为950 mm×200 mm×6 mm的透明有机玻璃瓦斯爆炸管道试验平台。通过改变试验平台厚度研究通道间隙对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火焰结构与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通道厚度和当量比对火焰锋面结构和火焰传播动态特性有显著影响。当通道厚度为6 mm时,最大火焰传播速度发生在化学当量比下,为12.84 m/s,且在该工况下火焰最先到通道末端,时间为518.57 ms。当量比为0.8的贫燃状态时,在火焰不稳定性的作用下,火焰传播后期出现二次振荡现象及手指形的火焰锋面。随着通道厚度的减小,火焰到达通道末端的时间逐渐变长,对火焰整体传播速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隧道内水雾对柴油池火的火焰强化作用机制,基于Froude准则,搭建比例为1∶10的隧道水雾灭火试验平台。用模型试验方法,定量分析喷嘴压力与预燃时间等因素对水雾的火焰强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火焰强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雾和燃料的扬沸,只有当喷嘴压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才会出现火焰强化现象;强化后的火焰宽度及面积较无强化火焰明显增大,火焰高度略有降低;水雾对火焰的强化作用可以分为瞬间弱度、间断中度和连续强度3种程度,随着预燃时间的增加,火焰强化程度不断升高,火灾危险性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5.
为及时有效地抑制石油储罐内发生火灾后的初始火焰,防止火势蔓延后造成更为严重的连锁爆炸事故,研发1种由火灾快速探测系统和快速喷粉系统组成的快速灭火系统,并通过进行性能试验对此系统在石油储罐内的灭火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火焰探测系统在探测器距火焰5 m范围内检验并输出报警信号的时间小于50 ms;快速喷粉装置在装粉量为5 kg时,可在310 ms内完成阀门开启至喷粉结束的整个过程。灭火系统可快速检测到火焰并使灭火剂快速有效地达到灭火点,避免火灾发生,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古晋 《安全与健康》2004,(8):插2-插3
我国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多采用松、柏、杉、楠等,其耐火等级低.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管道内氢气与空气预混气体的爆炸规律,使用尺寸为150 mm×150 mm×1000 mm的方形透明管道,通过试验观测了氢气体积分数从10%到40%的爆炸火焰形状、传播速度与压力变化规律。火焰传播与压力分别由高速摄像机与压力传感器记录测量。结果表明,爆炸火焰特征及压力变化受氢气体积分数的影响很大。火焰在管道内的最大传播速度及压力峰值随氢气体积分数增大而急剧增大。最大火焰传播速度由18.3 m/s增大到304.2 m/s,传播时间由123.5ms缩短到10.5 ms。压力峰值由2.95 k Pa增大到34.06 k Pa。当氢气体积分数为25%及以上时,火焰速度持续上升,没有出现郁金香火焰,压力波先出现短时间强烈正负压振荡,后长时间微小振荡。火焰特征、传播速度、压力变化及爆炸响声均能够很好地反映氢气爆炸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对油气在封闭管道内的爆炸特性进行研究,发现爆炸超压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次超压上升阶段、第2次超压上升阶段和超压下降阶段。初始油气浓度对爆炸初始阶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油气浓度为1.73%时发展最激烈;当初始油气浓度较高时,在最大超压峰值附近,会产生压力振荡现象;初始油气浓度对Tulip火焰的形成及发展有较大影响,各种浓度油气的爆炸,都有形成Tulip火焰的趋势;当油气浓度适中时,Tulip火焰会一直传播到管道末端,当油气浓度较高或较低时,火焰锋面会经由鲨鱼嘴形状火焰转变为刀尖形火焰,当初始油气浓度为1.73%时,最容易发展形成Tuilp火焰。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BVR多芯铜导线过电流故障下燃烧及火焰传播特征,采用堆栈技术分析导线受热形变,并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故障导线发热、熔断及绝缘燃烧现象,研究导线发热形变、熔断时间及燃烧时火焰传播速度与电流值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I=136 A时,导线不发生熔断,只有当高温线芯直接接触周围可燃物才可引发火灾;当I=153 A时,导线会发生熔断现象,且熔断时间随过电流值升高而缩短;当I=204 A时,导线发生熔断,断路电弧引燃周围热解气体,火焰前沿迅速蔓延至导线两端,平均火焰前沿传播速度达2.2 m/s,平均明火持续时间达8.2 s,整根导线无需外界可燃物即可发生明火燃烧。研究结果可为起火原因认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金相分析技术的煤矿火灾事故调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井火灾现场特性的分析,根据金属材料的特点,提出利用金相鉴定技术进行矿井火灾事故调查的新方法,试验测定得出高温作用下40号钢和铸铁的金相组织和硬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40号钢冷却后具有不同的金相组织,其硬度随受热温度的升高迅速下降;在相同加热温度不同受热时间条件下,40号钢的金相组织与硬度变化不明显。铸铁的硬度随加热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金相组织也有较明显的区别。根据矿井火灾后降温较为缓慢的特点,提出灰口铸铁与白口铸铁相互转变的方向性。因此,矿井火灾事故调查可以对受到火灾破坏的金属构件的金相组织的观察和硬度测定,来"反推"出该部位在火灾时曾受过的最高温度以及持续时间,从而可推断火灾的蔓延情况,为认定起火原因和起火位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