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220 kV掌政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对技术关键设备的IEC 61850标准应用、组网方式、电子互感器选型、智能终端和一体化电源应用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掌政变电站智能化技术改造所选关键设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为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媒体报道,炎炎夏日吃雪糕或冰淇淋既消暑又惬意,但不同品牌雪糕的保质期各不相同,最大差别竟相差4倍,从半年到两年都有。以前,国家标准对雪糕保质期统一规范为8个月。2008年,这个统一的保质期标准被取消,改由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自主确定,然后报质量监督部门备案。实际上,不仅是雪糕,其他食品的保质期也都是由厂家自己确定的。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为什么食品保质期没有国家标准?厂家自定保质期,还能保障食品安全吗?  相似文献   

3.
防灾救援行动中的装备,是防灾救援分队根据可能担负的灾害紧急救援任务而配发的装备器材的统称。随着防灾救灾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应付各种灾害袭击的高科技紧急救援装备随之亮相于灾害紧急救援行动中,并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战绩,这些防灾救援行动中的装备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智能化的搜索装备智能化搜索装备,是指以计算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智能电网的要求,按照IEC 61970 CIM 标准,利用 SVG 图形标准建立电网模型,应用专家系统理论构建智能开票模型,使用面向对象的跨平台编程技术完成了宁夏电网调度智能操作票系统的开发。结果表明:宁夏电网智能操作票系统减轻了调度员的负担,规范了调度工作流程,避免了由于错误操作票导致的误操作事故,达到了操作票智能化和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传统变电站向智能变电站的转变,需要用智能监控系统来满足变电站智能化的需求。针对银川110 kV开元变电站“三层两网”网络架构及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结合调试实践,对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作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智能监控技术更利于实现信息的综合利用,可以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和冗余性。  相似文献   

6.
生活常识     
冰箱异味的去除蒸馒头时剩下一小块生面,放在碗中,置于冰箱冷藏室的最上层,可使冰箱2-3个月内没有异味。把家里吃不了的面包装在盒内,放在冰箱里,其作用与除臭剂完全相同。用一条干净的纯棉毛巾,折叠整齐放在冰箱上层网架边,毛巾上的微细小孔可吸附冰箱中的气味。过一段时间将毛巾取出用温水洗净,晒干后还可使用。用几块活性碳放入平盘内,将平盘放在冰箱内的上层搁架上,就可长时间地清除冰箱内的种种异味。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展开,智能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优化合理选择成为重要问题。结合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不同需求,通过对站控层、过程层以及对时网络的各种实现方法的对比分析,得出智能变电站站内通信网络选择的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充分考虑网络可靠性及经济性,合理实现不同结构和规模的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建设,对智能电网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变电站各类钥匙、锁具众多,频繁出现现场锁具因为时间、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打不开的问题,给使用和管理带来了不便。通过对变电站内各种锁具、钥匙进行智能化.改造,统一使用智能钥匙和磁控锁,对与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有关的门、窗或设备等进行统一控制管理,消除了变电运行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隐患。应用结果表明:智能“一匙通”系统保证了变电站安防、设备闭锁及危险区域的管理,提升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高压隔离开关在操控过程中动触头运动缺少精准控制和控制回路较复杂不易排除故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中化、可视化、智能化的隔离开关智能操作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变频调速技术,实现了隔离开关触头运动过程的精准控制;通过对原有控制回路的分析与整合,实现了隔离开关控制回路中各项逻辑的可视化。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隔离开关分合闸的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高隔离开关操作控制精准度与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无可置疑,冰箱在我国居民家庭中使用的普及大大减少了细菌性食物中毒,减少了食品的腐败变质。但如果使用不当,把冰箱当成“保险箱”的话,也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大部分微生物的最适宜繁殖温度在37℃左右,但相当多微生物在20℃以上就能迅速生长繁殖,在10℃以下,绝大多数微生物还在缓慢生长。因此,冰箱贮存食物可延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不能杀灭微生物。不合适的贮存温度、食物温度过高、反复冷藏、食物太“脏”、冰箱内  相似文献   

11.
<正>冰箱,人人家里几乎必用的一样电器。它的便捷,给许多人带来了福音,可是冰箱若使用不当,会引发爆炸,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而近年以来已发生多次由冰箱爆炸引发的悲剧。2016年8月21日下午,福建泉州南安美林邱洋村一民房内,两名儿童倒地而亡,身上是烧伤的痕迹。初步判断,事故是房内冰箱爆炸引起,也有人认为系由电线问题引起。2016年7月19日凌晨4时左右,江苏一居民家中客厅里的冰箱发生爆炸,将沙发引燃。熟睡中的两名老人被惊醒后,连忙带着孙子逃离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加之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城市自然灾害频发。在新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已成为我国面对灾情时的应急管理战略。智慧城市在灾后应急疏散过程中,满足了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应急疏散工作的顺利展开。智慧城市应急管理应用主要包括智能服务平台、实时交流机制、数智支持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监测前兆手段仪器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 ,在全国许多台站配备了数字地电仪和地磁数字智能仪 ,对观测数据的采集更科学更迅捷。但由于地电观测供电产生地下电流会带来磁干扰 ,对地磁观测带来了很大影响。笔者提出将排除地电观测供电对地磁干扰装置应用在ZD8B地电仪仪器中 ,从而避免了地电供电对地磁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对操作票管理的各项要求,在调度管理系统(OprationManagem entSystem , OMS)基础技术支撑平台,上搭建调控一体化智能防误操作票系统,实现操作票的全过程智能化管理以及基于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安全校核防误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减少或杜绝误操作事故发生,有效提升调控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低频低压减载装置在电压、频率控制上的缺点,如无法判断有功、无功的缺额量,以及动作的延时性等问题,利用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模型,通过系统仿真,提出智能低频低压减载调度模型,并验证了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智能化低频低压减载策略及其模型能够使电网损失降到最小,同时达到系统频率、电压稳定的要求,具有全局性、前瞻性、主动性、快速性的控制优点。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数字信息为代表的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效率。同样,智能技术近年来也逐步进入警用领域,令各种安防产品的智能性不断提高,增强了安防效果,提高了破案效率,并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宁夏地区地区“三跨”、鸟害外力破坏等特殊地段输电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行,构建了由主站层、网络层和终端层组成的三层系统构架,将视频监测终端和图像监测终端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APN专网进行传输至后台的输电线路可视化运维管控系统,从而实现故障综合研判、作业现场隐患智能管控及大数据综合分析决策等目的,大大提高运维的便利化、智能化。前期试验第一阶段运行效果说明了本系统是一套能实时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8.
基于W ebG IS的防震减灾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基于新技术的防震减灾系统以更好地开展大中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地震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详细介绍了所开发的基于W ebG IS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中,以A rcIM S为开发平台,建造了基于GM L(G eography M arkup L anguage)的3层B/S结构(客户端、服务器层、数据库层)的防震减灾W ebG IS体系;采用GM L描述空间数据,构建基于GM L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实现异构数据间的互访;引入A gen t技术,构造出基于多A gen t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一系列的A gen t来代替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功能单元,并以“黑板”为中介,协同A gen t间的工作,以合作求解复杂问题,实现智能化的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只出现在电影中的高科技道具逐渐成为了现实。还记得《超能陆战队》中的微磁机器人吗?借助人工智能的发展,这项充满黑科技的机器人有望变成现实。近日来自布鲁塞尔自由大学IRIDIA AI智能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成功创建了机器人模型,在根据人类需求将独立设备进行整合。这项研究称之为可合并的神经系统,在默认情况下这些机器人是独立的个体存在运行,但是可根据需求组成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协同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20.
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承载了电网终端海量的业务数据。随着新能源电力广泛接入,配网系统的调度、控制、管理等业务所必须的数据业务需要通过通信网络传输。配电网中数据流动态传输与业务有序协同运行,是配电网智能化分布式数据处理关键,因此,提出了一种并行化数据流处理手段,通过流密度来有效融合不同源的数据源,并利用通道复用技术分时隙传输不同等级的数据流,采用基于容器的调控手段和系列数据预处理技术,保障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成果对配电网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有效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