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用硫酸浸出一种置-净化分离回收铜锌废渣中的铜锌,产出海绵铜和氧化锌,铜,锌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50%和99.50%铜,锌的回收率均达97%以上,工艺条件较易控制,产品海绵铜品位大于75%,氧化锌达到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小头蓼(P.Microcephalum)对矿区铜的吸收积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并分析云南省铜矿区的植物区系及土壤理化特性,发现小头蓼(P.Microcephalum)在云南省高海拔铜矿区生长旺盛,是该地区的优势植物种,小头蓼生长的土壤基质富含铜,其它养分条件适中,研究表明小头蓼具有较强的富集铜的能力;随土壤中铜含量的增加,植物根系铜含量也相应增加,但叶部铜含量变人与土壤铜含量之间无相关性,研究认为该植物具有对铜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定潜能。此外,还指出最适于小头蓼富集铜的土壤条件为土壤有机质1%-1.5%,土壤pH为中性。  相似文献   

3.
用蛇纹石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蛇纹石粉矿为原料制备吸附剂,进行了含铜废水的吸附处理试验,研究了吸附剂的用量、粒度、溶液的酸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除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蛇纹石吸附剂具有良好的除铜效果,经改性后的蛇纹石,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将含铜工业废水中的铜含量降至1mg/L以下,方法简单,除铜率高。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铜在淡水藻(Scenedesmus subspicatus86.81SAG)细胞壁和细胞内分布规律,以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水体腐殖酸(FA)存在下对铜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DTA和FA的存在显著降低了细胞表面铜的吸附量,但是不影响细胞内铜的浓度,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溶液相铜与EDTA或FA形成的铜络合物是生物无效形态,不参与铜在藻细胞壁上特定位点或生物配体的竞争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5.
石菖蒲对铜离子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瑞川  邹利军 《环境与开发》1996,11(1):11-13,18
将石菖蒲培植于含铜1-20mg/L的污水中,曾测定污水中铜离子的消失率,植物体内铜离子的富集量,不同时间内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该种植的污水中的受害症状,以及铜离子对石菖蒲的致死,亚致死浓度,而且也测定了在青山湖污水中培植6个月以上的石菖蒲根、根茎和叶片对其它重金属(Cr,Ni,Zn等)离子的富集量,其结果如下:(1)石菖蒲富集铜郭子的能力很强;(2)污水中铜离子的含量越高,则石菖蒲富集铜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拆解电路板中铜的回收及其化工产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铜废电路板经部分氧化浸出,由杂持元素还原置换铜,使铜与铅,锡分离。再经浮选分离纤维板基体,制得纯铜,并进一步生产成铜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7.
液膜法处理电路板刻蚀废液中的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液膜法从含铜浓度3.45g/L的料液中回收铜离子,结果表明,铜离子的提取率随PH值,乳水比和载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选择适中的搅拌速度可获得较高的铜提取率,而油相重复使用16次时,其提取率基本不变。最佳条件连续逆流式试验结果表明,铜离子回收率为99%以上,处理后的水相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氨浸--酸溶--电积法分离回收铜锌废渣中的铜、锌,产出电铜的锌盐,铜、锌的浸出率分别达到86.9%和90.9%,工艺条件较易控制,产品纯度高。  相似文献   

9.
铜与机体防御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铜是构成铜兰蛋白(CP)的必需成分,CP参与铁代谢,起铁氧化酶作用,因而缺铜亦可引起缺铁性贫血从而间接影响机体防卸机制,CP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O2。自由基,应激发生时,肝细胞合成并向血浆释放铜兰蛋白能力增强,有细菌感染和患炎性疾患者CP增加,适度应激是机体保护机制的一部分,铜可诱导金属硫蛋白(MT)合成。MT与镉汞等重金属有强亲合力,可使其失去毒性,缺铜可引起体液性,细胞性及非特异性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从钼酸铵生产过程产生的含铜酸性废水中萃取回收铜,再从回收铜后的废水中回收硫铵的研究。对含铜130g/L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制备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硫酸铜和硫铵。  相似文献   

11.
应用离子交换法从Cu-NH_3-CO_2系稀溶液中回收铜与氨遵义铁合金厂陈继斌某氨浸提铜工厂浸渣过滤洗涤后夹带的浆液,以及铜氨母液蒸馏沉淀铜后的残液中,一般尚含有0.1~0.5g/L的铜离子与0.21mol/L以下的氨,对此如不进行回收利用,不仅会造...  相似文献   

12.
清洁生产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无水环境下,利用低级醇与甘油酯的酯交换反应,生成脂肪酸酯和甘油,然后将脂肪酸酯化的二步法制工艺。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本工艺研制成黄白色肥皂粉末,产率为98%;甘油的回收率为8%(重量比);醇的一次循环蒸出率为85%,本工艺将反应过程缩短为1~2h,大大节省了能源,符合绿色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颗粒态铜对鱼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采虹方头鱼进行了不同形态铜有效性的暴露实验。涉及的形态包括游离态和吸附态。研究结果发现,对实验鱼而言,除游离态铜是最重要的生物有效态外,颗粒态铜也能部分地被鱼吸收。鱼鳃是吸收游离态和细颗粒吸附态铜的主要部位。食物(粗颗粒态)中的铜则能通过摄食方式被吸收。  相似文献   

14.
铜对缘管浒苔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铜对缘管浒苔的毒性效应,试验了不同的配合剂对铜的毒性效应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铜对缘管浒苔的毒性效应阈值为0.10mg/L,0.50mg/L Cu^2+可使缘管浒苔迅速死亡,培养96h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为零,EDTA可抑制铜在藻体中的累积,缓解性;8-羟基喹啉则促进铜在藻体中的累积,加剧了毒性,和铜污染的培养介质短期接触(<1h)后,加入足量EDTA,藻体生长和对照组相当,较长时间接触<  相似文献   

15.
因为铜的电位值比钯的电位低,比锌的电位高,所以,它在钯浸出液中能置换钯,也能被锌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铜的电位比H^+的电位高,不与H^+反应,所以溶液的酸度不发生变化,两步置换后除掉铜的溶液仍可作为原始浸出液顺使用,置换出的铜经验煮、清洗,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加工某些通讯及电脑产品时,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含铜的有机废物,目前在上海市,此类废物的数量正随着通讯、电脑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增加。由于该废物含有重金属铜,因此具有相当的回收利用价值。本文提出一种回收铜的方案,并在实验室中对该废物进行回收铜的研究,实验表明,处理效果较好,是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土壤铜污染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刚华 《福建环境》2000,17(6):31-31
铜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当土壤中铜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将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产生影响。该文探讨了各类土壤中铜污染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就农田中铜污染浓度与水稻减产的临界值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陈宏  方东升 《福建环境》2000,17(1):34-35
采用微生物生化处理含铜工业废水,进水铜离子最高浓度为140mg/l,CODcr为450mg/l,经过生化处理后,系统中铜离子的去除率达99.2%,COD去除率为85%,出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9.
电镀产废铜镍复合支架,直接电解分离铜,镍等,适当控制电解试验条件,使铜,镍加速电化溶解,镍等存在于电解液中,耐铜以铜粉的形态在阴极析出,产出高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解铜粉,满足粉末冶金工业对电解铜粉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太湖地区两种典型的水稻土(乌泥土和白土)为供试土壤,在盆栽条件下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并配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浇灌。通过多次刈割鲜草,研究模拟酸雨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铜的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植物体内铜含量的影响是模拟酸雨和“稀释效应”两种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试验初期,表现为处理黑麦草体内铜含量低于对照;随收割茬次的增加,表现出随处理pH的降低,黑麦草体内铜含量的增加,且对缓冲能力弱的白土影响强度大于缓冲能力较强的乌泥土;对土壤pH有明显影响,随模拟酸雨作用时间增长,土壤pH下降,其降幅随处理pH的降低而增大;模拟酸雨主要影响交换态铜,表现为随处理pH的降低交换态铜的分配系数增高,在处理pH=3.0时影响到碳酸盐结合态铜,只有强酸化条件下(处理pH=2.0)才影响到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对有机物结合态及残渣态铜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