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州湾潮间带和沿岸区的耐铬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胶州湾潮间带和沿岸区的耐铬菌数量分布。讨论了耐铬菌的若干生态意义。发现沉积物表层的耐铬菌数量大,但水中的耐铬菌出现频率高于沉淀物的。找到了CT/AA与样品含铬量间的正相关。指出CT/AA可作为环境铬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数。试验了耐铬菌耐Cr~(3+)、Cr~(6+)、Hg~(2+)和降解原油的能力。认为耐铬菌对环境污染有适应、忍耐、抵抗乃至降解的能力。耐铬菌在环境污染物(首先是铬污染)的迁移、转化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们是水生微生物区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耐铬菌的耐铬能力为它能参于铬污染的消除活动赋于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2.
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危害极大,有些微生物对其具有抗性,可用于修复受汞污染的环境。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高抗汞细菌(DC1),其汞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20.3mg/L。经16S rRNA序列测序鉴定,该菌属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摇瓶培养发现其最适pH值为5~8,且在8h内可以快速挥发超过68%的Hg~(2+),具有对汞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在对厦门海域汞污染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区域的海洋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潮间带海洋沉积物痕量汞在光照和遮光作用下的释放过程、释放通量以及影响释放通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光照作用有利于潮间带海洋沉积物痕量汞的释放,平均释放通量大约是遮光作用下的1.7~1.9倍;潮间带海洋沉积物中痕量汞的释放通量随着大气温度、沉积物-水系统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大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风速对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MILESTONE DMA-80固液相自动测汞仪对广西北部湾潮间带1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汞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研究区域沉积物Hg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判定。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各站位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汞含量介于24.60~125.87 ng/g之间,平均值为60.58 ng/g,就不同站位所属海区而言,平均汞浓度质量分数由高到低表现为:钦州海区北海海区防城港海区,广西北部湾潮间带沉积物中汞污染风险系数低,个别站位接近中等风险程度临界值。广西北部湾滨海潮间带各站位中表层沉积物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较小,各站位沉积物中汞浓度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Ⅰ类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水体沉积物汞污染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为了发展一种方法以便重建河流沉积物中汞的初始背景浓度,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松花江汞污染现状,于2005年采集了吉林市至哈尔滨市松花江河段沉积物样品,用混合酸消解后,使用原子荧光分析测定了沉积物中总汞含量,使用ICP-MS和ICP-AES分别测定了沉积物中钪和主要阳离子含量.以保守元素钪为基准元素,重建了松花江沉积物中汞的初始背景含量,然后计算了沉积物中汞的富集比率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吉林市至松源河段沉积物汞仍然存在极强的生态污染风险,松源以下河段沉积物中Hg存在中等或轻微生态污染.与以前研究多采用全球工业化前沉积物中汞最高含量或上地壳中汞平均含量来评价沉积物中汞的生态风险相比,本方法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研究河段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建议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中采用.  相似文献   

6.
耐冷菌在低温下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污水的生物处理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难点和热点,由于耐冷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且在低温下仍然保持较高的代谢活性,因此在污水处理和污染环境生物修复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耐冷菌在环境中的分布、主要种类以及适冷机理,概述了耐冷菌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应进一步开发环境中耐冷菌菌种资源,揭示耐冷菌的冷适应特性和功能表达之间的关系,加强耐冷菌在水体修复与净化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从而为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水环境保护提供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启东市蒿枝港潮滩潮间带15个表层样品及2个柱样总汞含量及沉积物粒度测试的分析,对启东潮滩沉积物汞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对汞的富集及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沉积物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汞污染;沉积物中黏土颗粒物的含量与总汞含量间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2014年10月底和2015年7月底对青岛大沽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测定了15个枯季表层沉积物样品和45个洪季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砷和汞的含量,并进行了污染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枯季表层沉积物中砷含量基本都超过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而洪季表层沉积物中砷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枯季和洪季表层沉积物中的汞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采用地累积指数法(I_(geo))和潜在生态危机指数法(E_r~i)对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的砷和汞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枯季表层沉积物中砷属于轻度~偏中度污染,汞属于无污染~轻度污染;洪季沉积物中砷基本无污染,汞属于无污染~偏中度污染。枯季表层沉积物中砷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微~中等水平,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微~较强水平;洪季表层沉积物中砷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微水平,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微~较强水平。  相似文献   

9.
汞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威  陈金全  常军军 《环境工程》2020,38(5):171-178
汞污染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矿产开采与加工、垃圾焚烧及涉汞产品的生产使用等。生物修复法因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生态友好等优点,在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环境中汞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污染现状,分析总结了基于植物和微生物作用的生态友好型技术在汞污染土壤和水体修复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汞污染生物修复中应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问题,旨在为汞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矿开采区环境汞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汞是金矿区环境的特征污染物。金汞同源性导致金矿床一般汞含量偏高,且在以混汞法为代表的提金过程影响下,导致了中国金矿区严重的环境汞污染问题。本文介绍了中国金矿分布与开采及选冶概况,研究了导致金矿区环境汞污染的原因,分析了金矿石选冶过程中汞的释放,并综述了金矿开采所致矿区土壤、水体、大气、生物体中汞污染状况,最后讨论了金矿区汞污染环境管理与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1.
在对厦门海域汞污染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采样,系统地研究了潮间带表底层海洋沉积物-大气痕量汞的释放过程及释放通量,以及影响释放通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光照作用下潮间带海洋沉积物痕量汞的释放通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先逐渐升高,释放到一定时其释放通量随之而降低,痕量汞的释放量、释放率和释放通量均高于遮光作用;潮间带海洋沉积物中痕量汞的释放通量随着大气温度、沉积物-水系统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大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风速对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万峰湖水体和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现状以及汞含量分布状况,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表征了水体中汞污染程度,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1个采样点水中汞含量为ND~0.034μg/L,平均值0.014μg/L,均符合国家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沉积物中汞含量为0.039~0.358 mg/kg,平均值0.169 mg/kg。从三江口—红村码头水和沉积物中汞含量均呈现波状起伏分布,分布趋势较一致。单因子评价法显示研究区水体中无汞污染,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显示所测样点沉积物中有82%无汞污染,45%生态风险很低。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调查中,为了准确评价环境中是否受汞的污染,首要问题是确定不同环境区域中汞的背景值。近几年来,有关陆地土壤和海洋沉积物环境中汞的背景值及其研究方法已经有了许多报道。本文利用1982—1983年的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东北部海域中汞的含量分布状况及环境背景值作了研究,并对本区沉积物中汞的污染历史作了初步分析。一、采样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万山汞矿区土壤汞污染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山汞矿区具有600多年采矿历史,当地的生态破坏问题不容忽视.汞具有挥发性,能在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增大了汞污染治理难度.同时汞作为人体非必须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对动、植物及人类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贵州万山汞矿区周边土壤的汞污染现状、来源、形态及其迁移转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能为今后深入开展汞污染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汞(Hg)及其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全球污染物,环境中高浓度的汞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正式生效后,汞生产量、使用量和排放量将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历史排放汞导致的污染问题依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长期的生态风险,因此在减排的同时也亟需开发、发展有效治理汞污染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汞污染生物修复的技术及应用原理,分析了基于生物修复原理运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改造生物将其运用到汞污染修复的优势和潜力,最后探讨了汞污染合成生物学修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前沿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世界汞矿地区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汞是一种人体非必需的有毒重金属元素。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人们对汞的毒性的深入认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汞矿陆续停产、闭坑。但是,长期的汞矿山开采和冶炼活动,改变和破坏了矿区地表生态系统,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汞污染。本文综述了世界范围的汞矿分布和开采冶炼历史以及汞矿开采冶炼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水体汞污染、大气汞污染及汞矿活动的大气汞排放、土壤汞污染和食物汞污染。  相似文献   

17.
日本同和矿业公司开发了利用硫铁杆菌进行有色金属冶炼、废气处理、坑道水处理等技术,并已用于生产实际。但在用于生物法精炼时,则由于汞等的影响而使细菌活性下降。日本秋田县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同和矿业公司的人员组成研究小组,研究成功了用基因转换制取耐汞的硫铁杆  相似文献   

18.
陈瑞  陈华  王定勇  向玉萍  申鸿 《环境科学》2016,37(10):3774-3780
为探究三峡水库这一特殊的周期性干湿交替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是否在汞的生物甲基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本文以库区消落带原土为研究对象,以灭菌土+接种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africanus(D.africanus,DSM-2603)为对照(试验A),在每公斤土壤分别添加0、1、5 mg汞浓度条件下,模拟研究原土(试验B)中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含量的动态变化、总硫酸盐还原菌(SRB)数量变化,以及影响土壤中甲基汞含量的环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淹水状况有利于THg从土壤中释放,且Hg含量越高,释放越快;菌株D.africanus对汞具生态适应性,其菌数与MeHg含量显著正相关:在5 mg·kg~(-1)Hg条件下,D.africanus菌数可达3.65×10~4cfu·g~(-1),MeHg含量也高达7.60×10~4ng·kg~(-1).值得注意的是,试验B处理中,一方面消落区原土中SRB菌数较少,平均仅193 cfu·g~(-1);另一方面,土壤MeHg含量较低:在5mg·kg~(-1)Hg条件下,MeHg含量仅为5.54×10~3ng·kg~(-1),且总SRB菌数与MeHg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由此可以推测,在三峡水库消落区这种非严格厌氧土壤环境中,SRB并非优势菌群,其中还存在着其它对生物汞甲基化起主导作用的好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对汞矿区农田土壤汞甲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典型汞矿区农田土壤中汞的甲基化作用,实验以受汞污染的旱田土壤和稻田土壤为对象,分别进行灭菌,促进硫酸盐还原菌(SRB)活性处理,抑制SRB活性处理以及促进铁还原菌(FeRB)活性处理,分析非微生物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对土壤甲基汞(MeHg)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SRB活性处理的土壤MeHg生成量最高,其中旱田土MeHg增量为0.15~0.38μg·kg~(-1),稻田土壤MeHg增量为1~2μg·kg~(-1);抑制SRB活性处理和促进FeRB活性处理的MeHg增量较小,最高值仅为0.025μg·kg~(-1).相比于旱田土壤,稻田土壤具有更高的汞甲基化能力,其MeHg生成量是旱田土壤的4~9倍.土壤SRB数量与MeHg生成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2=0.57,P0.01).因此,该研究区土壤汞甲基化作用主要是微生物汞甲基化作用,且主要的汞甲基化细菌是SRB.此外,稻田是农田中MeHg生成的活跃地区,在评估和控制MeHg对人体健康危害时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汞消费量日益增大且污染日益严重,汞污染已影响到我国居民的健康,含汞污染物一旦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就会以食物链形式放大,危协人类的健康.利用微生物对含汞废水清除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治理途径.通过研究发现环境中的某屿微生物能利用自身的基因表达出一种汞还原酶及汞裂解酶,将环境污水中的汞离子还原成金属汞,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