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地球化学性质来看,金的电离势、电负性、氧化还原电位均较高,而决定了金的惰性,常呈原子态存在于自然界。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金在表生带仅仅是机械迁移。在这种理论基础上产生了传统的砂金矿床的河流中刷成矿模式。但是一些事实令人产生疑问:(1)在砂金地区常发现重达数kg的块金(nugget),但是在原生金矿中却极其少见;(2)砂金的成色常常高于相关的原生金矿;(3)砂金中常可见到外形完整的八面体或十二面体的金晶体并无任何擦痕;(4)在一些砂金地区上游一直未找到原生金砂。显然块金和晶体金是在原地形成并非机械搬运而来,传统的成矿模式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在表生带,金也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可以由化学作用迁移富集。  相似文献   

2.
<正> 二十四年的调查研究工作使笔者逐渐认识到:超基性岩内普遍均匀分布的数量不多的金,可借助正常的红土化作用,经化学溶解并重新沉淀成可能具工业意义的砂矿床。 这一假设的提出可追溯至1955年,自从那时对圭亚那(法)的一个砂金矿进行了详细研究之后,某些想法就一直萦回脑际。当时所得的结论是:该砂金矿的唯一可能来源是被河道切割的红色厚层砖红壤性土。河道内的一些金显然是从溶液中再沉淀下来的,这一事实尤其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3.
<正> 引言阿多拉(Adola)砂金矿产在埃塞俄比亚锡达莫省基布雷门吉斯特(Kibre Meng-hist)地区(图1)。该区多山,山坡陡峭,砂金矿是最近砾石和残留、半残留热带土壤(只是就地搬运)形成的。下伏于基布雷门吉斯特(阿多拉)地区的基底,是由三个主要的岩石序列组成的,它们被主要的不整合面和冲断层所分割。这三个岩石序列是,中部杂岩体的沃德拉群,由长石砂岩、石英岩和云母片岩组成,由变  相似文献   

4.
<正>微细不可见型金矿是一种新的重要金矿类型。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是促使微细不可见型金矿大量开发利用,提高金的浸取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 引言 焦家金矿田位于山东省招远县、掖县境内,是著名的招掖金矿集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世纪60年代末至今,胶东西部一批以焦家金矿为代表的“焦家式”金矿的发现,为我国的金矿勘查开辟了新的方向,该类型金矿不仅在山东,而且在河南、广东、辽宁等省均有发现。因此,进一步研究该类型金矿的形成条件及富集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十年来发现了一系列综合性的金-锡矿床、金-锡-钨矿床。在苏联东北部,锡矿带和金矿带在空间上的掩覆是有规律的。在锡石-硫化物建造的矿石中经常有银存在,这就使我们可以提出关于这种锡-银矿床具有独立建造以及这种矿床在空间上与金-银建造矿床相共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 黑龙江省团结沟金矿是我国最大的单金型矿床,自1966年发现以来,其成因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争论不休,但以斑岩型观点为主,如全国矿床委员会关于金矿分类的第一、二、三次讨论稿均将其划入斑岩型矿床。然而,笔者通过对该矿床主要容矿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金矿化在矿化时间、成矿流体来源、矿化位置等三方面关系的详细研究,却得出了与斑岩型观点  相似文献   

8.
<正> 在贵州黔东南地区,石英脉型金矿及砂金矿分布甚广,但是规模一般不大,而且规律性也不强。然而,与黔东南地区成矿环境相类似的桂北地区及湘西南地区已经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那么,在黔东南地区是否也有该类型的金矿存在呢?笔者整理比较了野外地质资料后确认,该区存在该类金矿。  相似文献   

9.
<正> 采金工业是一个用水量大,污水污染严重的行业。其用水量每天在1万m~3以上,排水基本是混浊的泥沙水。在砂金矿生产过程中,一般以采金船采取砂金。地表土和砂金矿一同被挖掘到船上,然后通过洗选,收取砂金.泥沙和尾矿则随同废水排放到环境中。由于一般砂金矿都是分布在河谷及河道之下.采掘以后,往往造成整条河流泥水掺混,水体污浊。同时土壤中的有机物、腐殖酸,重金属也转移到水中,使河流水质急剧下降。可见,采金废水中泥沙及有机物高,同时水量又过大,这使得废水处理工作十分困难。如何能在黄金生产的同时又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是本文着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试图通过对金矿富集规律与找矿方向的论述对山西金矿地质的前题进行分析。 一、绿岩带的启示 近十年来国外对“太古代绿岩带”的研究,也引起了我国许多地质学者的注意。研究绿岩带对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在绿岩带中发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据报导,目前世界同绿岩带有关的金矿储量占世界黄金总  相似文献   

11.
<正> 湘西金矿是一个钨、锑、金等多种金属伴生的大型矿床。为进一步查明该矿床的形成条件,测定参与成矿过程的气相成分,对阐明湘西金矿的成矿机理和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湘西金矿沃溪矿区几条主要矿脉中的几十个石英样品进行了包裹体(以下简称包体)中H2O、CO_2、CH_4、O_2、N_2、H_2、  相似文献   

12.
<正> 金矿化的构造位置及其伴随的岩浆组合的特点,曾多次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但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认为这些问题是与矿化的规模有关。只在最近才产生了这样的概念:大型矿床和小型矿化的形成条件与来源可能是不同的。曾经指出,对任何种类的最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江苏盱眙金矿化带位于古桑乡石牛山-小团山一带,根据土壤和基岩的化探资料,确定了6个金异常点;通过1:1万地质草测,确定了区内矿化带的空间分布、规模和产状.金矿化主要与南北向断裂有关.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及褐铁矿化.金矿化可分两类:一是破碎蚀变岩型,二是侵入接触带型.前者是在地层间的平缓碎裂岩和糜棱岩带,具泥化或红土化现象;后者系岩体与地层接触,形成硫化物或铁帽.盱眙一带金矿找矿前景以断裂附近的岩浆岩体侵入接触带为好.  相似文献   

14.
<正> 引言自从 Lungwitz(1900)首次提出植物中金的含量可以指示殖根层中金的矿化以来,人们多次试图用植物学找矿(地植物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方法来寻找金矿。但是只是近年来才在这个领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由于植物中金含量往往很低(ppb 级),测定其含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一种异常的球粒金,其分布相当广泛:加拿大的阿伯蒂比粘土带、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凯卡姆金矿田、尼日利亚的纳拉古塔砂锡矿山、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弗伦奇河、法国的贡捷堡、法属圭亚那的多尔兰区,塞浦路斯的一个铁帽和南美的三个砂矿。金球粒直径为20—300μm,以具微晶构造、各处金含量不一及含有大量的银和铜为特征。一些球粒可认为是在地下水和土壤水中金被铁和锰的氧化物还原而形成的次生或表生化学沉淀物:多数球粒可解释为偶然混入正常砂矿样品中的人工微小熔滴:还有一些可能是这两种形成方式的产物。在金矿勘探中,只要发现这些球粒,地质工作者就应当怀疑有关样品是否已被人工熔滴混染。  相似文献   

16.
<正> 金以配离子或胶体颗粒的形式存在于天然水中。金在河水中的平均浓度为2ng/L,在海水中为4ng/L。Gosling曾报道了科罗拉多州天然水中的金含量范围为<1ng/L至150ng/L。据发现,在采自澳大利亚5个金矿田的地表水  相似文献   

17.
<正> 我所于1986年开始从事粤西、海南地区金及伴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的波谱、影象特征及探矿应用研究,研究表明,金矿区马尾松叶中的金含量(0.005—0.025ppm)比背景值高10—20倍,且色素含量也偏高;其叶面温度  相似文献   

18.
<正> 有机质在金属成矿中的作用是一个深受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广泛重视的研究领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金矿的勘探和开采受到极大的重视,金成矿理论的研究也相应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机质在金矿成矿中的作用,就是这样的一个深受人们重视的研究课题。随着黑色页岩金矿化和卡林型金矿成矿的研究,有机质在金矿成矿中的作用引起了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的关注,人们对此也作了一些工作,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正> 金矿床的分带性在评价不同建造的呈矿现象时,不仅对了解成矿作用,而且对提高普查效果都是有意义的。作者认为,其中低硫的铂-金矿化的分带性可能具有实际意义。但是,对这种建造分带性的研究是很薄弱的。因而,所提出的实际材料可以补充垂直分带性所缺少的部分(对水平分带性补充较少)。 所研究的金矿化的分布特征,是由金矿化在大陆到海洋的过渡带——所谓过渡型()构造中的赋存性决定的。金矿化主要分布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陆源岩石中。对在同一构造环境内形成的三个矿田中的金矿化及其伴生的矿化进行了研究:所有  相似文献   

20.
<正> 花岗岩类熔体按其成因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1)地幔物质中玄武岩质的选择性熔融而形成的酸性分异产物;2)地壳物质经过重熔而形成的熔体。这样,由地幔物质和地壳物质都能生成含矿的花岗岩浆。金矿化总是倾向于赋存在控制着不同类型的金矿化和各种岩浆作用的地壳深大断裂带及其交汇处,这就可以认为,壳下来源的金参与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