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环境保护科学》2015,(6):23-28
梳理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现状,分析在当前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指引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了为强化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需要加大高功能水体及脆弱区保护力度、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加强战略规划环评、生态补偿及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成为新时期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若干意见》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司法服务和保障的目标任务,主要是指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建设中外市场主体的司法关切和需求,大力加强涉外刑事、涉外民商事、海事海商、国际  相似文献   

3.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内容之一,沿线涉及中亚、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多个省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质量下降是这些地区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新丝路经济带建设发展面临的非传统因素之一。为此,文章以"一带一路"规划中重点涉及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12个省份为例,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将人均资源拥有量、用水总量和废水排放总量等因素纳入到模型分析中,估算这些地区从2000~2013年的水效率,结果显示,新丝路经济带沿线12省水效率地区差异明显,进而提出这些省份在新丝路经济带建设中应该采取的节水减排施,为这些省份在新丝路经济带战略定位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基于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中国政府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打破了原有固化的区域发展模式,联通了中国与世界,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宽广的空间。"一带一路"是建立在国内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基础上做出的战略选择。15年前,在经历了以"引进来"为主要特点的发展阶段后,中国政府正式从国家层面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并将"引进来"和"走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作为区域合作的新模式,不会打破现有区域制度安排,而是以战略协调、政策沟通为主的高度灵活、富有弹性的方式,依靠区域主体自身的文明特点、发展特征、资源与制度禀赋的  相似文献   

6.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给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相对滞后,限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十三五"即将到来之际,以环境保护形势分析为重点,通过对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环境保护进行SWOT分析,分析乌鲁木齐经济圈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经济圈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保护环境与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共建"一带一路"一以贯之的基本方针之一。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尽管一些"中国生态威胁论"者妄言中国将借此掠夺性开发沿线资源,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例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以下简称"设想")的通知,向国际社会阐释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理念,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海上合作。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并列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注重项目自身的可持续性和项目落地的环境影响,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环保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意义,提出3个引领和3个服务的定位,并基于当前实施绿色"一带一路"面临的困难,创造性提出"互动环保"与"自律环保"相结合的理念以及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火电行业对外投资提供了良好机遇,推进火电行业绿色投资,是实现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规制制度的视角,针对我国"一带一路"火电投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提出要着力生态环境保护、立足社会环境安全、重视规制制度完善等推进我国"一带一路"火电绿色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主要交汇地带,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既明确了长江经济带高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不仅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更是我国发挥绿色引领作用的体现,助力构建共同繁荣区域大合作的关键和保障。文章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基于对该国的实地调研,分析研究其资源环境特点及管理体制对推进"一带一路"的可能影响,提出了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相关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经济政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然会涉及众多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其中,必然有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要为整体的经济效益作出牺牲,而这时如果不对提供生态功能的区域进行补偿,经济活动造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丝绸之路南线17个县市为研究靶区,构建基于EES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新疆丝绸之路南线生态安全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剖析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生态安全水平在微小波动中有所提升,总体由2004年的不安全到2013年的较安全状态;(2)生态安全大体呈现2种发展趋势:一是弱安全到一般安全的趋势(T1-T4,T3-T4,T3-T6),并且一般安全趋势总体水平持续提升,二是不安全到弱安全(T4-T5);(3)障碍因子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发展水平、社会效益、人口和耕地面积等方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带动发展下,通过研究新疆丝绸之路南线生态安全,以期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4,(7)
正6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注重政策引导,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创新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组装产能向中西部转移。结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会议强调,要发挥  相似文献   

16.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作为高峰论坛的成果,《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与《"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也已陆续发布。这两份重要文件作为指导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纲领,体现了中国推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坚定决心和切实行动,系统诠释了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总体思路,明确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多领域、多渠道、多主体合作格局。为推动"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建议:勾画蓝图,明确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目标;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对接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创新模式,以绿色贯通"一带一路"五通全过程;抓住重点,构建生态环保高速路;支撑保障,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发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这个多方共赢的战略构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推动这一构想成为现实,必须通过建设硬环境促进各国间的经贸往来,也要从软环境入手增进交流互信。作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新闻媒体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力量,应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和愿景,创新传播途径,发出沿线各国合作的声音,讲好丝绸之路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正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不仅是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带,更是关系子孙万代的生态屏障带。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长江经济带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确定了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夯实长江经济带"绿色本底",要按照科学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推进的过程中必将面临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资源瓶颈和生态禀赋脆弱等挑战,从而催生出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配套制度需求。绿色供应链机制在保障"一带一路"建设良性有序推进中可以起到维护产业发展环保底线、促进区域污染共治、规避贸易环境壁垒和助力多边环境外交的作用。提出了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同步建立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的建议,并从积极的公共政策引导、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创新的绿色金融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绿色供应链制度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准确定位绿色发展理念的战略重要性,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优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市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必须"发挥示范作用"。该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7-2016年重庆市15个典型县域生态效率水平进行测度,借助ArcGIS对其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揭示内外部驱动因素,为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结果表明:(1)2007-2016年重庆市典型县域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增幅较小,渝东南与渝东北地区生态效率水平U型波动性增长反映了绿色发展思想指导下改善产业结构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2)重庆市典型县域生态效率损失的内部动因是资源投入过多以及废弃物排放过量,而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处于进步状态,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呈倒退状态,则表明政府宏观调控及管理策略是否行之有效,规模经济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关系是否处理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重庆市生态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