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管理是城市水资源管理以及节水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东京作为国际上管网漏损控制最优秀的城市之一,漏损率从1955年战后恢复时期的20%控制到2007年的3.3%。多年来,东京在漏损控制技术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优秀经验,并且建立了完善的供水管网漏损预防管理体系,指出为了保证有效的漏损控制和预防,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即准确掌握管网属性信息、重视管网的维护和更新、不断发展漏损控制与预防技术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及人才培养。东京成功的漏损控制经验可以从管理体制、管理手段、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中国的供水管网漏损管理及节水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徐强  张佳欣  王莹  谢涛  强志民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234-4239
供水管网漏损是国内外供水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不仅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且带来管网水质二次污染风险.因此,管网漏损控制一直是供水行业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近年来智慧水务的发展,使管网基础信息与运行监测数据不断完善,大大推动了管网漏损控制技术的发展.综述了管网破损预测、管网漏损识别定位、管网漏损控制方案优化、数据质量控制与漏损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以期为管网漏损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方传真     
《环境工作通讯》2011,(11):69-70
内蒙古出台阶梯水价等政策促进节约用水 今年以来,内蒙古实施了阶梯水价等一系列政策,以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按照新出台的规定,内蒙古将对取用再生水、矿井疏干水的用户免征水资源费,以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与此同时,内蒙古对用水量超过定额的用户则实行累进加价制度。此外,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将自备水源转换为公共供水管网水源。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无负压供水设备作为新型供水模式,在城市二次供水管网中广泛使用.本研究针对无负压供水对整个管网的影响并不明确的现状,分析了无负压供水模式对管网供水安全的影响,利用管网水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无负压供水状态下的管网水力学模拟方法,应用该方法建立了一种用以确定管网可承受安装无负压供水设备的最大节点数的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两个算例管网,其结果表明算例管网中分别有67%、89%的节点不适合安装无负压供水设备.该方法简单实用,推荐在管网设计与规划中使用,以提高管网供水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供水管网主要是将水从水厂输送到用户的输送纽带,然而在输送水的过程当中,也应当做好一定的措施来维护水质,因为通过供水管输送到用户的供水过程当中,水质很容易出现污染的情况,污染情况严重时,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针对供水管网水质污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推出相关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总结论述了优化调度的内涵以及优化调度三部分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针对国内外优化调度软件及工程应用现状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提出了城市供水管网优化调度系统的研究发展前景及重心。通过优化调度系统的实际应用及效益产值论证优化调度的研究意义及价值所在。优化调度是改善传统管网系统运行模式不足的有效手段和必要途径。实现供水管网优化调度可有效保障管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管网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消毒技术的安全风险问题,以维护供水管网水质安全为目标,引入茶多酚作为辅助消毒剂和紫外线消毒联用,模拟供水管网系统探究不同管材和水力停留时间下紫外线-茶多酚联合消毒的消毒效果,分析管壁生物膜形貌和菌落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75mg/L是紫外线-茶多酚联合消毒时茶多酚的较优投加量,可保持48h消毒效果.模拟管网运行过程中整体水质较好,但管材对管网消毒效果的影响较大,30d内球墨铸铁和UPVC管网中细菌量超过100CFU/mL的频率分别为80%和0%,紫外线-茶多酚联合消毒在UPVC管网中消毒持续性较强.与紫外线消毒相比,紫外线-茶多酚联合消毒对管壁生物膜的破坏效果更明显,且对生物膜中的蓝藻菌和肠道致病菌杀灭效果更强,有利于保障管网水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饮用水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用户终端水质的达标.因此,本文研究了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优化供水管网的水质.例如:1、中途加氯.2、改善配水管网水力工况.3、定期进行管网冲洗工作.4、采用新管材,推广新技术进行管网改造.5、加强管网巡检及维护.通过以上措施,使用户喝上安全可靠的自来水.  相似文献   

9.
南方某城市供水管网红水原因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乐乐  李星  杨艳玲  黄静  陈伟雄 《环境科学》2011,32(11):3235-3239
针对南方某城市供水管网经常出现红水现象,对实际供水管网进行了调查.从某城市供水管网中连续取样检测溶解氧、余氯、铁浓度、锰浓度、铁细菌和亚硝酸菌等重要水质指标,目的是探讨管网出现红水的原因.结果表明,管网出现红水地区的沉淀物主要成分为铁、锰,出厂水存在锰超标现象(Mn最大值达到0.33 mg.L-1),4个水厂出厂水拉森指数均〉1,4个水厂供水量及硫酸盐、电导率等供水水质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别,管网中铁细菌及亚硝酸菌(100~103MPN.mL-1)存在水平较高.因此,出厂水本身腐蚀性是导致管网出现红水的潜在原因;其次,各水厂供水量和水质差异导致管网水在低溶解氧及低余氯条件下易发生红水现象;再者,管网中硝化作用严重,诱发微生物腐蚀供水管道.为此,针对上述原因提出控制管网红水现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供水管网是影响供水水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拥有复杂供水管网的现代化大都市。以国内某现代化大都市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该市拥有普通自来水供水系统和饮用净水供水系统,分别建立了水质监测系统,并根据提出的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布置原则确定了水质监测点的位置、数量及监测频率、指标;通过从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为期8个月的水质监测,共采集了560份水样数据,据其对该大都市的供水管网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供水管网对普通自来水及饮用净水水质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普通饮用水经过管网传输,细菌总数升高甚至超标,特别是在供水管网末梢及两水厂供水交界处;饮用净水的不合格项目为细菌总数和浑浊度,其在距离水厂越近的区域水质越好。  相似文献   

11.
潍坊柴油机厂是潍坊市的水资源消耗大户,年度清水总量在200万吨左右,其中市自来水为160万吨,自备井水为40万吨。近两年来,潍柴认真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取得明显节能效果。 l 供水管网改造前的状况 1.1供水方式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由于水资源紧缺、供水压力不足等原因,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潍柴的供水一直采用二次供水方式。即通过潍柴配水中心向厂区和职工住宅区供水。 配水中心建有水泵房和2000吨水池,泵房安装9台水泵,功率为388kw。市自来水和自备井水首先注入水池,然后用水泵加压,通过供水主管网分配给厂…  相似文献   

12.
供水系统短期需水量预测是供水管网优化调度的基础,预测的准确性对供水调度有重要影响。图神经网络是一种新型神经网络架构,通过学习对象的拓扑特征优化学习效果。利用供水管网的拓扑特征搭建了图波网络(Graph Wavenet)模型,用于学习供水管网各监测点的空间拓扑关系及其需水量时间序列关系,实现了更准确的供水管网短期需水量预测。使用真实管网历史数据训练Graph Wave Net模型,未来5 min预测的最小百分比误差达到1.28%,平均百分比误差达到1.34%。实验成功地将给水管网拓扑结构用于优化深度学习模型效果,使用图卷积网络模型有效提升了供水管网短期需水量预测精度。并对图神经网络在供水管网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备城市普遍缺水的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状况却相当的严重,科学衡量漏损控制的潜力,对于控制漏损和科学地进行城市水资源规划和需求管理非常重要.从技术潜力、经济潜力、社会潜力三方面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社会最优值作为漏损控制的目标,以社会潜力作为需求管理的依据,同时综合考虑技术潜力和经济潜力.社会最优控制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漏损控制水平之间有时会存在很大差异.科学的划分政府和企业在控制漏损的义务是非常必要的,如果需要企业的漏损控制水平小于经济漏损水平时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这样才能增加企业控制管网漏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供水管网中异养菌生长水平及相关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晓慧  张晓红  张玲  朱斌  王海亮 《环境科学》2006,27(11):2350-2353
以上海市某水厂实际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对其管网水中异养菌生长水平和其它相关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供水管段中,悬浮水中所含细菌主要是以有机物为营养的异养菌;随着供水距离延长,悬浮水中BDOC逐渐增加,伴随异养菌数量和浊度呈增加趋势;在研究管段中,悬浮水中各形态氮的变化表明水中存在一定的亚硝化作用,而且亚硝酸盐含量同异养菌具有相同的升高变化趋势;管网水中总磷含量与异养菌数量也随供水距离延长同时增加.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供水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供水事业也在不断发展。直接反映和衡量供水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供水管网漏失水量,它同时也是评价城市供水行业节约用水工作的重要环节,能直接体现出城市节水工作总体水平的重要方面。合理评价城市供水行业漏失水量,研究和制定经济、合理的对策,把握规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供水管网的漏损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压力分区的漏损区域识别方法。通过虚拟压力分区降低漏损识别问题的维度,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真实漏损流量在管网空间中的分布,建立了各区域的漏损水量与漏损率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分为虚拟压力分区与漏损区域识别2个步骤:前者基于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将管网节点划分为空间位置邻近、平均自由水头相似、拓扑结构连通的不同区域;后者以区域比例系数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测压点处压力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异为优化目标,实现各区域真实漏损情况识别。基于Z市L镇供水管网8号分区设计小型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对不同漏损工况识别的准确性。随后利用Z市L镇供水管网进行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管网节点划分合理,管网中漏损严重区域的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以辅助大型供水管网的漏损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微/纳米塑料具有分布广泛、粒径小、难降解、可吸附有毒物质等特性,其去除效果及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尚不明晰,是当前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从供水管网中微/纳米塑料的来源、分布规律及水质安全危害等角度,概述了全球范围内供水管网中微/纳米塑料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给水处理厂出厂水携带残留的微/纳米塑料颗粒进入供水管网,而塑料材质管道在水力、水质作用下(流速、机械磨损、消毒剂等)同样存在微/纳米塑料释放可能.微/纳米塑料自身的密度、电荷等固有特性影响了它在供水管网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且在饮用水输配过程中,微/纳米塑料可同有机物、微生物等物质反应,从而影响供水管网的水质安全.本文旨在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微/纳米塑料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及如何控制其污染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薛磊  常杪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79-81,86
在我国各城市普遍缺水的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状况却相当的严重,科学衡量漏损控制的潜力,对于控制漏损和科学地进行城市水资源规划和需求管理非常重要。从技术潜力、经济潜力、社会潜力三方面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社会最优值作为漏损控制的目标,以社会潜力作为需求管理的依据,同时综合考虑技术潜力和经济潜力。社会最优控制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漏损控制水平之间有时会存在很大差异。科学的划分政府和企业在控制漏损的义务是非常必要的,如果需要企业的漏损控制水平小于经济漏损水平时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这样才能增加企业控制管网漏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供水管网漏失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降低管网漏失率、定位漏失发生的位置,是困扰我国供水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水力模型和在线监测数据的管网漏失定位方法能够较快地对管道漏失事件进行侦测识别,并实现初步定位,但该类方法较为依赖水力模型精度,同时缺乏足够的实际管网漏失案例监测数据进行检验。通过搭建实验室管网模型,布设SCADA系统用以监测压力、流量数据,从而实现对城市供水管网的模拟,以生成各类管网漏失的模拟数据,用于检验漏失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改变漏失位置及漏量、模型精度、监测点优化布置方式,进行漏失定位效果的比对,分析了影响漏失定位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针对游离态蓝藻胞外聚合物(EPS)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不易去除、残留蓝藻EPS极易进入供水管网的特性,研究了蓝藻EPS对供水管网水质变化及生物稳定性的影响.针对管道使用时限分析了不同管道内部产生附膜条件下,蓝藻EPS对供水管网中余氯、浑浊度、生物稳定性、有机组分等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EPS加快了管网余氯衰减速度,导致管网水质浑浊度在12~24h后即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上限,并使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降低,BDOC在72h内增加37.2~39.5%,AOC增加365~393%,总活菌数升高18~20倍.阐明了蓝藻水华爆发时期净水厂出厂水残留蓝藻EPS在管网余氯存在前提下,仍然能够作为微生物营养基质和代谢能量,而促进管道内细菌生长繁殖,增加微生物代谢活性,刺激微生物胞外有机组分分泌释放,导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