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国家,对于生态的修复工作已经非常迫切。通过多年的经验证明,防治水土流失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生态修复,这对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提出了水土保持的主要方法及有效措施:构建城市生态环保体系,提高综合治理水平,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新技术支撑,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影响较大.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样方调查可以对这两种影响的程度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分析.生态环境样方调查主要是测算生态系统参数,掌握生态特征;水土保持样方调查主要是确定土壤侵蚀强度,预测水土流失.以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为例,具体说明两种调查方法的应用,总结讨论两种调查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新理念正逐步在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基于华南地区水土流失特点,本文探讨构建防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分析其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监测是我国水土保持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于一定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摸清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强度及影响,从而给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科学的方法,提升我国水土治理能力,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改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及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而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可为寻找及优化水土保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加强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理论,提出适宜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以期为提高水土保持工作质量与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下由于水土流失,人们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正在被蚕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已经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就我国而言,水土保持措施颇具特色,如:生物林草措施、耕作措施以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等,本文也即是围绕这几种水土保持措施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的生态功效、内在关系,指出生态修复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具有覆盖面大、事半功倍、费省效宏的显著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水土保持的内涵。只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防、治并重,才能根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截止2016年底,宁江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68km~2,但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提高,宁江区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地发展对策,为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退化是当今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可以导致和加速一个区域的水土流失过程。生态修复是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现象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并且流域生态修复是今后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文章探讨分析黄河下游支流大汶河的源头一黄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生态恢复理论,在小流域内有针对性的提出建造沼气池等综合环保性的生态修复措施,以期达到恢复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并为黄河下游的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属于我国运输体系之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但是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不断建设,以及建设之中大规模的施工,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比如对原有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占用等问题。针对此,文章从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出发,进一步考虑如何在公路建设之中采取相关对策进行环境保护,并且思考如何进行生态恢复,实现建设高速公路与环境保护相统一,避免再出现先破坏、再保护的现象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由于对地表的扰动破坏,将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防止水土流失的要求,但与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融入考虑不足,本文根据近年来多个矿山水土保持治理的情况,分析矿山水土保持措施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提出水土保持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对于我国的水土流失治理意义重大,水土保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基于潘家口水库上游东北沟流域1990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和气候、 土壤、 植被、 DEM及农户调查等数据,应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模型(RUSLE)计算该流域采取预防水土流失措施后的土壤侵蚀减少量,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核算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的提供方和受益方两个主体的成本和收益,并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定量计算。结果显示:流域生态系统的年土壤保持量为6.49×104 t·a-1;水土保持服务提供方损失为24.48×104元,所得收益来自减少土地损失和肥力损失的价值共计44.21×104元;水土保持服务受益方主要指下游潘家口水库所得收益来自减少泥沙淤积和减少富营养化共计84.88×104元;流域所得的补偿介于24.48×104元(222.55元/人)到46.90×104元(426.36元/人)之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其中关于水土流失方面的侵害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新时代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及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治理的对策和方案,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长输管道点多、线长,通常是跨地区、跨省份施工作业,沿线经过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所以,为了处理好开发建设项目与水土保持的关系,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做好长输管道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下面以长呼原油管道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为例,详细介绍如何做好长输管道施工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6.
风力发电项目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生态方面,生态环境的影响体现在项目地表占地带来的土壤、植被破坏、生物量损失、水土流失等问题。生态恢复是减缓生态影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阐述了边坡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常用的16种边坡生态恢复技术,总结了其试用条件与优缺点。另外,指出了我国在高速公路边坡生态修复领域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更经济更快速的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近些年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已越来越严重,依旧采用传统的水土流失调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对调查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所以无人机遥感技术应运而生。本文主要是对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对当前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的应用提供自己些许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水土保持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评估土壤保持功能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础.依据生态供受体理论,针对土壤保持服务对应的水土流失这一生态问题,从水土流失的供体(水土流失量)、受体(人口密度)、辐射传输(距离水体距离)三个方面构建模型,分析土壤保持功能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全国潜在侵蚀量577.34×1010t/a,潜在土壤侵蚀随着坡度和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保持功能极重要区面积98.98×104km2,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无量山和哀牢山,黄土高原东部,东南地区的浙闽丘陵,东部地区的鲁中山区、鲁东半岛,以及辽东半岛.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稳定性差等因素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维持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功能极为重要;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维持该地区土壤保持功能非常重要.对比常用的生态保护功能模型,供受体理论模型除考虑自然影响因素之外,突出了人类活动的因素,对评估生态保护功能与水土保持生态风险更客观.依据供受体理论构建的土壤保持模型适用于土壤保持功能和土壤潜在侵蚀风险的评估,可作为评估生态系统安全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评估土壤保持功能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础.依据生态供受体理论,针对土壤保持服务对应的水土流失这一生态问题,从水土流失的供体(水土流失量)、受体(人口密度)、辐射传输(距离水体距离)三个方面构建模型,分析土壤保持功能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全国潜在侵蚀量577.34×1010t/a,潜在土壤侵蚀随着坡度和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保持功能极重要区面积98.98×104km2,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无量山和哀牢山,黄土高原东部,东南地区的浙闽丘陵,东部地区的鲁中山区、鲁东半岛,以及辽东半岛.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稳定性差等因素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维持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功能极为重要;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维持该地区土壤保持功能非常重要.对比常用的生态保护功能模型,供受体理论模型除考虑自然影响因素之外,突出了人类活动的因素,对评估生态保护功能与水土保持生态风险更客观.依据供受体理论构建的土壤保持模型适用于土壤保持功能和土壤潜在侵蚀风险的评估,可作为评估生态系统安全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