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于近日完成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程序。在法案中进一步落实"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明确土壤污染责任和治理修复责任,保证收储土地无污染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从立法和政策的大趋势看,完成土壤修复可能成为各地土地收储的前提条件,这意味着未来的土壤修复项目或将更少地来自政府和土地储备中心。  相似文献   

2.
郑秀亮  梁光源 《环境》2015,(4):23-27
<正>土壤修复,环保产业的"新宠",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个新兴的行业乱象丛生,修复技术良莠不齐,行业的发展亟待规范。"从2013年年初到2014年中旬的15个月内,以‘土壤修复’注册的公司达到了1000多家,跃跃欲试者更是不计其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谷庆宝指出,随着国家对污染土地的环境管理日益重视,土壤修复工作开始被提上议事日程,土壤修复产业带来了万亿元的市场想象空间,土壤修复企业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6,(10)
正一方面是全国性的土壤修复呼声愈高,另一方面是支撑修复市场的大量资金有着高度的政策依赖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探索出一套土壤修复的商业运作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市场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前完成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的修复目标""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土十条"的出台,为长期以来缺乏规范与管理的土壤修复工  相似文献   

4.
程真 《环境》2020,(2):66-69
正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来自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壤污染趋向恶化的巨大压力。然而,由于技术和人才储备的不足、法律及法规的缺失使得土壤修复进度并不尽如人意。更重要的是,目前估算出的全国土壤修复成本令人望而生畏,让人在思考如何才能以有限资源完成必需的修复之时,也增加了未来国家战略的不确定性。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三十多年来,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土壤修复领域,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土壤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研究其东北部老工业地带的相关案例,可为我们提供一窥其究竟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壤修复治理资金缺乏有效保障,为了探讨和构建了中国土壤修复产业资金框架,借鉴美国超级基金制度、英国"棕色土地"政策的资金管理制度,从中国土壤修复产业资金的遵循原则、融资机制、运作模式和治理范围等方面分析,构建了适合中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现状的资金框架。为推动中国土壤修复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地整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建长乐基本农田示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整理土样数据,运用"3S"技术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并依据国家标准,完成农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之后结合土地整理工程需要,与各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技术可行性相比较,确定采用客土换土的综合整理修复方法,最后按照综合整理修复效果评价体系进行修复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作物单产、土地利用率等土地整理指标均有提高;重金属污染面积减少7.81 hm2,污染修复率达到39.41%,实现了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土壤修复档案是涉及地质勘查、检测、测绘、施工、验收以及各阶段技术报告制修订和工程管理全过程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档案管理是否充足已经成为影响修复施工效率、土壤修复效果评估、修复后土壤资源化利用和土地安全利用的重要因素。我国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项目的档案管理较为薄弱,全过程不同阶段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的一致性、时效性和完整度不高。土壤修复档案的规范管理不仅对修复项目本身强化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且对土壤污染修复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强化监管执法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当前亟须细化和完善土壤修复档案管理制度,提高修复档案信息化水平,促进档案信息高效利用,为受污染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8.
薛成杰  方战强 《环境工程》2022,40(8):231-238
土壤修复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即将突破万亿市场,是环保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CO2排放影响世界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生存。中国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一目标,旨在优化能源结构,维护全球CO2平衡,保护地球家园。土壤修复产业中碳排放量随土壤修复市场发展逐渐增加,若不采取碳减排措施,势必会增加实现"双碳"目标的压力。通过土壤修复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对土壤修复产业中"双碳"时间节点进行预测,分析了土壤修复产业中的碳排放量,并提出土壤修复产业中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壤修复产业健康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已经发布了"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技术文件,但是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仍面临环境监管基础能力不足、配套基础条件薄弱、资金渠道狭窄等问题。作为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和政府引导性强的实体经济模块,土壤修复产业需打通土壤修复产业化瓶颈和约束条件、合理化调整土壤修复产业组分的权重比例、制度化土壤修复产业健康发展的评估考核、营造利于进入土壤修复产业的外部环境、健全有效预防土地污染的管理机制,以实现土壤修复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市场现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结合各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特点,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国内染污场地土壤修复产业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威胁人体健康。因此,在土地资源开发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做好日常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工作,制定更加科学的土壤重金属防护措施,使土壤修复技术应用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很快,而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制定则相对迟缓.尽快制定我国的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都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我国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领域,但是对于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制定却远远落后于其修复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某铬污染场地土壤为修复对象,采用化学还原技术对土壤中六价铬进行"解毒"。对比分析五类还原剂对Cr(Ⅵ)的修复效果,并结合修复后土壤的pH及其他重金属的浸出特性,筛选出MetaFix药剂为最佳修复药剂。MetaFix~(TM)药剂修复后土壤中六价铬及其他重金属均达到了相应标准要求,并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污染企业遗留下来的污染场地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对土壤的污染产生很大不良的环境问题。自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被关注开始,土壤污染的修复是很困难的,污染物处理费用非常昂贵,需要快速而有效的技术来加速修复土地的污染区。在本文中,选取一个典型铅污染土壤为研究方向,论述铅蓄电池中铅酸污染地块的修复工艺技术,对受污染场地土壤特性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修复的可行性和修复的价值,通过土壤修复清洗技术,优化土壤修复基本参数,测试分析得出土壤修复最优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商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我国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分析了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土壤修复资金需求量大,资金来源困难、责任界定情况复杂等现状,探讨了"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政府出资"、RT、ROT、ROO、TRT等几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修复商业模式。同时,结合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初级阶段的现实情况,展望了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并给出了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污染企业遗留下来的污染场地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对土壤的污染产生很大不良的环境问题。自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被关注开始,土壤污染的修复是很困难的,污染物处理费用非常昂贵,需要快速而有效的技术来加速修复土地的污染区。在本文中,选取一个典型铅污染土壤为研究方向,论述铅蓄电池中铅酸污染地块的修复工艺技术,对受污染场地土壤特性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修复的可行性和修复的价值,通过土壤修复清洗技术,优化土壤修复基本参数,测试分析得出土壤修复最优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台安县西平林场大兴村栽植寒富苹果防风固沙修复土壤实验,证明在北方沙化土地上种植寒富苹果是可行的.以内蒙古"十五"林业生态建设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为依据,寒富苹果基地建设,一方面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具有防风固沙修复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能获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在适宜地区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土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环境资源,其品质对国内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尽管我国的国土面积很大,但是耕地的数量还很少,土壤的污染对农作物的健康成长不利。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危害到人体健康。因此,在我国土地资源开发中,必须加大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力度,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土壤重金属的监测与分析,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文章结合修复的实践,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人体健康和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国先后颁布了一些有关污染地块修复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综观这些规定,还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修复责任规定不完善、土壤修复市场化机制缺失、公众参与土壤修复缺乏保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土壤修复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土壤修复的法律对策,主要包括:健全土壤修复法律体系、完善修复责任分配制度、建立修复基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为指导正确评价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生态修复效果及环境风险,根据辽宁省农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特点,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应用生态风险模型,建立辽宁省地方标准(DB 21/T 2274-2014)——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生态修复标准,提出了生态修复完成后农田土壤中总多环芳烃浓度和苯并[a]芘环境当量总浓度限值。主要内容为:生态修复完成后农田土壤中总多环芳烃浓度低于2 mg/kg,生态修复完成后农田土壤中苯并[a]芘环境当量总浓度低于0.53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