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四川省酸性降水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媛 《四川环境》1989,8(4):82-86
本文根据1983~1988年四川省27个市(县)环境监测站97个监测点进行降水监测,共采集雨样15815个:其中酸雨样品7798个,初步分析了全省降水酸度及化学组份的分布状况,以及出现酸雨的原因、规律、危害情况,并提出防治的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4,(2):29-29
“酸雨”一词始用于110年以前,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默默而至的危害”和“死亡之雨”。由于酸雨已成为“偷越国界的污染”,因此引起了国际间的严重争端。“酸雨”的词义是雨(水)比正常情况下偏酸性,即被酸化了的雨。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取雨(水)pH值小于5.6的来源是蒸馏水与大气中的CO_2达到溶解平衡时的酸度。  相似文献   

3.
当前,酸雨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特别是重庆,由于它的经济、工业、环境等特点,酸雨问题就更为突出。酸雨对人类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认识酸雨的重要方面。为了较客观地反映这一问题,我们对在酸雨影响上具有可比条件的两城市——重庆、南京进行对比调查,现将其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省地处盆地,在盆地底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多雨、多雾,加之主要能源煤和天然气含硫量高(煤含硫量2~7%,天然气含H_2S体积浓度为4.00~4.50%),随着国家工业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多,煤和天然气开发量剧增。使得我省的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不少地区出现了酸雨。对此,重庆市环境监测站从一九八一年四月开始开展了对重庆市区的酸雨监测工作。并从八二年开始,对全市范围进行酸雨监测和有关酸雨的科研。今年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酸雨现状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是地处中南的酸雨污染严重区域。本文依据湖南省1993—1999年监测酸雨的数据资料,对湖南省酸雨的现状特征作了简要的阐述,对湖南省酸雨的成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酸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初步提出了一些酸雨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用西宁市区1992~1994年178个酸雨观测降水样本,对降水的pH值和电导率做了统计,并结合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经统计分析发现:西宁市区酸雨降水样本9个,酸性降水量达106.5mm,酸雨的频率为5.1%,占总降水量的8.69%,降水的年平均pH值(pH)为6.46属中性,酸雨多发生在暖季(5~9月)。  相似文献   

7.
南充市近十年酸雨变化特征及降水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南充市2003~2012年城区降水环境监测统计资料,分析了酸雨变化特征及降水离子化学组成。研究表明:这十年,酸雨频率平均为50.4%,2007年降雨量为最高,呈波动递减趋势变化,降水年平均pH值为4.88,呈现"低—高—低"的变化特征,城区酸雨频率和降水pH值月均值变化呈现高低交替的波动趋势。城区降水中主要阳离子成分是Ca2+,主要阴离子成分是SO2-4和NO-3。(SO2-4/NO-3)比值逐年下降,平均比值为7.82,酸雨污染类型仍以硫酸型为主;降水(NH+4+Ca2+)/(SO2-4+NO-3)和Ca2+/NH+4比值呈波动性变化,2007年分别达到最高值为6.71和50.27,除2010年比值均较低小于1外,近年来均有增加趋势,表明碱性离子缓冲能力增强了,降水酸度降低,pH值增加,但2007年pH值较低,主要与降雨量有关。综合分析,降水酸度不仅是酸性离子和碱性离子中和作用,也受其他离子浓度和降雨量、风向等气候条件、距离传输以及地形等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我国酸雨污染区域和污染程度,核查我国酸雨污染的主要污染组分和特征,为更好地控制酸雨污染提供依据,安徽省17个省辖市分别于2002年、2004~2005年参加了为期3年的酸雨普查工作。安徽省酸雨频率分布与变化普查期间,安徽省出现酸雨的城市在10个左右,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及江淮之间中、东部,淮河以北及江淮之间西部基本无酸雨。全省酸雨频率大于5%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的中、南部区域,主要包括合肥、蚌埠、滁州、宣城、铜陵、池州、黄山等市,面积约5.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安徽省酸雨频率大…  相似文献   

9.
张庭建  舒兰 《四川环境》2002,21(1):46-48
本文通过对怀化市鹤城区常规酸雨监测数据分析,针对怀化市区特有的山区地形特征,初步得出怀化市区酸雨时空分布特征,酸雨形成原因是降水酸度,酸雨率季节性变化规律,并对此提出一些减少山区环境酸雨污染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湛江市区酸雨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降水监测资料,分析了湛江市区酸雨的主要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酸雨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区酸雨变化及降雨化学组成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依据成都市1995~2003年城区酸雨监测统计资料,本文对成都市城区酸雨的变化特征、离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区降水酸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酸雨频变化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1999年和2000年酸雨年均酸度及频率情况都较好,之后出现反弹;降水中离子含量高,雨水污染严重;降水中CSO2-的比值正在逐步缩小,酸雨状况转变为硫/CNO-34酸型和硝酸型并重的局面,大气污染物中NOx的贡献率正在升高。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降水pH值与雨水中碱性阳离子的关联序为NH+4>Ca2+>Mg2+>K+>Na+;降水pH′值与雨水中酸性阴离子的关联序为Cl->F->SO2-3。4>NO-  相似文献   

12.
一、酸雨及其危害近年来,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和工业锅炉等排放到大气中的SO2和NOx逐年增多。SO2和NOx在大气平流层中经与臭氧反应,阳光照射以及某些金属粉尘(如氧化铁等)的催化作用而形成硫酸和硝酸.进入云中形成酸性降雨。目前,酸雨是全球几大环境问题之一,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在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欧洲和北美地区酸雨现象已很普遍,导致农田大面积酸化.谁手继续耕种。大量湖泊酸化.形成“酸性湖”.因而鱼类迅速减少。据文献报道.加拿大、奥地利、澳州的5341个湖泊中,4.1%几乎没有鱼,14.8%的湖泊碱度非常…  相似文献   

13.
酸雨是现代环境问题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全球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特别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SO2的大量排放,城市区域形成的酸雨机率特别大,各国政府和环保部门已经高度重视。本文着重调查了中国华南地区的长沙、南昌、贵阳、福州、广州五大城市的酸雨现状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了酸雨的分布特点、成因和危害。  相似文献   

14.
酸雨控制区划分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环保局发布了“酸雨控制区”划定范围,其目标为:使“酸雨控制区”中酸雨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到2010年,“酸雨控制区”中降水的pH值小于4.5的面积比2000年有明显减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电力、煤炭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制定有关规划...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泉州市5年来酸雨污染的情况和出现频率的分析,指出泉州市SO_2排放总量在泉州市酸雨的形成和污染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圣隆佐 《环境教育》2006,(10):65-67
我国的酸雨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  相似文献   

17.
酸雨受致酸污染物、碱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气象条件,以及长距离输送过程等影响。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环太湖地区某典型中小型城市酸雨致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降水离子主要来源是人为活动源、地壳源和海盐源。通过定量计算得出,三种来源贡献率分别为86.4%,7.3%和6.3%。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加快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基于临界负荷的减排策略、建立多污染协同控制策略等建议,为环太湖地区酸雨防治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各省、市、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办):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全国酸雨测报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关于酸雨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批示,交流总结了一九八二年酸雨普查工作进行的情况,研究了一九八三年的工作任务中指出:  相似文献   

19.
酸雨     
在当代工业发达的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地,因大气遭到严重污染,不断发生被人们称之为“空中死神”的酸雨。酸雨使水体及土壤酸化,直接危及人体健康和生物生存,损害文物古迹,破坏森林,影响生态平衡……酸雨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世界各国专家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0.
1997~2002年成都市区酸雨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1997年~2002年成都市区的酸雨污染状况,酸雨分布,以及市区降水中阴离子成分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进行了探讨,为成都市区确定酸雨来源、酸雨类型、酸雨分布提供基础数据,并对控制和降低酸雨污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