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晶,是当前“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的一个研究课题。目前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引起广大人口生态学工作者和环境科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它的研究方法是采用人口生态学的观点,去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人口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从人类与环境;世界人口  相似文献   

2.
前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缺乏管理造成的后果(即土壤侵蚀,盐渍化,沙丘形成,水源缺乏,水质污染,植被数量减少而质量退化等)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一些学者如Albeyt tevoedlye(1978)、Mosta—fak Tolba paul—Mayo Hchyy(1975)以及其他人员强烈地提出建议,通过现有的机构如粮农组织和人与生物圈计划,立即在世界规模上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陈海堰  吴文娟 《四川环境》2004,23(1):28-30,41
本文以重庆市近几年生态环境现状为基础,对重庆市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森林质量下降、水污染问题、自然灾害频繁、农村环境质量问题、库区淹没区环境质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逐一进行了剖析,同时从经济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强化管理、认真执法、实施重点工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等对策,以维护和建设重庆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关于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若干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意识是指人们通过对客观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感知、认识和思维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则是人们对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而提出的科学、理性的发展现。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两者都以环境及与环境相关的问题为反映、认识和思维对象。反映、认识和思维对象的同一性和相关性,决定了在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相关关系。认识和理解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关关系的性质,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搞好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现代化城市来说,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它不仅要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数量,而且要保证供水的质量合乎卫生标准,此外还要照顾到城市水利环境的影响和效益。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动态变化是农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随着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不定因素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以地处黄河下游的德州市为背景,分析了其耕地资源现状特点、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找出区域耕地资源态势演变的驱动因素,并对耕地资源供需趋势和保证程度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7.
资源、环境和生态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关键词,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但目前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上仍存在模棱两可的问题,给自然资源领域的科学发展和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带来了潜在不利影响,明晰其各自概念边界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三者内涵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关注视角、问题和需求的差异,并根据各自特征属性尝试构建了三者关系及判别图解模型。主要结论为:(1)国内外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关注视角、问题和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其关注视角分别为数量、质量和平衡状态,关注问题分别为枯竭、退化和破坏,而关注需求分别为节约、保护和恢复;(2)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可通过是否自然、是否有价值和是否生物相关三个属性进行判别,自然资源的本质为有价值的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生物相关的自然资源即是生态环境;(3)对自然资源管理提出了拓展调查研究内容、采用"资源环境"表述和对生态治理工程进行以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负面影响评价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海环境的若干问题与整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宁 《青海环境》1997,7(1):33-36
青海存在的环境问题较多,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对表少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青海环境问题主要是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旱灾、雪灾、风灾、土地次盐渍化和沼泽化、环境污染、气候旱化以及冰川退缩。因此,如何治环境,对青海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对风沙土成土演变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分布及组成、微生物生理群、微生物活性及固沙植物的根际微生物特性等微生物学特性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出了在风沙土成土演变过程中,随着生境的不断变化,各类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加,其分布随着土层深度、种植年限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微生物活性也明显增加。流沙上种植固沙植物后,根系产生的各种代谢物改变了根际的理化环境,促进了根际微生物的发展,同时微生物的旺盛繁殖,也促进了风沙土向良性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过度利用、气候干旱化等。特别是湿地的生态保护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沿海部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受损,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环境遭受污染。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负面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威胁。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提供许多类型的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这决定了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当前,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已经提出未来要建设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把环境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本文通过研究东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环境战略的演变,寻求不同环境战略阶段中,环境目标、管理及政策与经济、人口、能源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认为东京环境战略演变历程共分为六个阶段,总结了东京环境战略的成功经验,即科技创新中心是环境领域战略转型中心先天优势、全球环境治理网络枢纽建设促进环境战略转型、能源清洁是东京环境战略转型的关键、重大活动是东京城市环境问题解决的绝佳契机、公众参与为环境战略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城市空间优化与产业转移是东京环境战略转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人口政策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口的增长与土地、淡水、动物、植物等自然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不平衡。人口的急剧增长加重了自然资源的压力,削弱了可再生资源的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本文分析了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和海洋资源的相互关系,指出确保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产量和物种保护协调一致的唯一出路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口、环境、资源带来的危机,愈来愈引起世界诸多国家的关注,特别是我国近十几年来随着人口的骤增,环境危机、资源短缺矛盾十分突出,而地处祖国的大西北生态环境保护更是任重而道远。早在1987年,西北五省区部分领导及有关部门会聚北戴河,由西北地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约束发展的各项因子的关系,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森林覆盖率低、土地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城市污染突出等主要环境问题,确定了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战略。1988年我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西宁南北两山生态绿化工程,为实现其战略目标打响了第一炮。今年省科协、中国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策勒县农牧区两种不同生态环境中的4个乡1985年—1991年的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策勒县农牧区有2种生态环境:气候温暖、灌溉便利的平原绿洲区;热量不足、荒漠半荒漠的山前丘陵绿洲区。在人口构成相差不大的基础上,试用方差分析对两个类型的4个乡的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生态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的优劣对人口出生情况影响很小,在相同社会环境下,不同生态区之间的人口出生状况无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受医疗条件、交通、文化和传统风俗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迁入人口一般较多。两种生态区的人口密度,平原绿洲区高于山前丘陵绿洲区,这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和生活资料的供应能力所决定的。环境的负荷能力有限的,人口压力常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控制人口已成为生态平衡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已危及人类生存。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土壤退化,资源短缺,环境质量趋于恶化。这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资源环境问题中,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粮食生产最为重要。所以研究世界水资源主要是研究陆地水资源的状况、贮量与变化,预测全球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改善世界水资源状况,合理利用和调控水资源。它在缓解人口、资源、粮食和环境危机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建忠 《环境教育》2013,(Z1):87-88
历史学科具有关怀社会生态的人文精神、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与文明共进的时代精神,这就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提高国民环境意识不可缺失的环节。学校的环境教育是渗透到各学科中的,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方面的内容,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自然方面内容,这  相似文献   

17.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同效应”之思考──运用人类生态学原理、耗散结构理论对新疆绿洲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剖析王宁(新疆社会科学院乌鲁木齐830011)1、迫在眉睫的课题众所周知,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全球性的三大问题,而人口是这三大问题的核心。7月1...  相似文献   

18.
环境结构     
环境结构是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即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和方式。它是阐明环境整体性和系统性的一个基本概念。环境结构直接制约着环境要素间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方式和数量,并且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运动之中,因此,不同区域或不同时期的环境,其结构可能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不同的宏观特性,从而对人类社会活动的支持作用和制约作用也不同。沙漠地区的环境结构基本上是简单的物理学结构,而植被繁茂地区的环境结构则主要是十分复杂的生态学结构。陆地与海洋,高原与盆地,城市与农村,水网地区与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新疆人口不断增长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了分析,指出了人口增长过快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引起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新疆地区同样存在着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的问题。但由于新疆为待开发地区,今后在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上比内地一些省区尚有较大余地,并对如何协调发展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集中度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分析法、不一致指数等方法,探究了2001—2016年山东省137个县域单元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山东省人口集中度指数整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并出现集聚趋势,经济集中度指数分布格局呈现"双核"模式,高水平经济区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出现极化现象;(2)山东省人口集聚趋势大于经济的集聚趋势,但经济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仍大于人口,人口和经济集中度在空间上相邻县域间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性;(3)山东省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都偏离几何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重心的移动距离大于经济重心;(4)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匹配类型中协调发展型县域数量下降,经济滞后型县域数量上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山东省人口和经济发展空间优化建议,对统筹区域协调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