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21年3月11日是东日本9.0级大地震十周年。地震造成了日本战后最大的人员伤亡和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造成日本经济发展的持续倒退,对日本社会造成了巨大的阴影。特大地震灾难的发生及影响远远超越了现有的许多科学认知。笔者震后曾两次深入地震灾区调研,目睹了大地震造成的满目疮痍,感受了大地震对日本社会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阪神地震与日本地震保险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姚运生  袁丽 《灾害学》2000,15(2):82-85
以日本 1 995年 1月 1 7日阪神大地震为例 ,介绍了日本地震保险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希望为我国地震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日本:防震减灾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1923年关东大地震造成14万余人死亡,1995年阪神大地震死亡6500余人,都给日本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日本政府  相似文献   

4.
有备无患     
2003年9月1日,是日本关东大地震80周年纪念日,也是日本的防灾日。为让国人从历史的灾难中汲取教训,在可能发生的灾难中减少损失,日本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2003年8月1日开始,连续3个月举行规模宏大的地震展。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天约有300次地震发生。这些地震的震波由气象厅在全国各地设置的地震仪传到展览会现场的大屏幕上,参观者可“目击”地震。日本地震仪研究开发在世界名列前茅,会场上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地震仪,然  相似文献   

5.
正一、受灾情况2011年3月11日14:46分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发生M9.0地震,这是日本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以日本东北地区沿岸为中心,受灾波及宫城、福岛、岩手等8县。震后发生大规模海啸,其中相马观测到9.3米以上、宫古8.5米以上、大船渡8.0米以上海啸。东日本大地震受灾范围广,灾后有10都道241市町村适用日本灾害救助法,远超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的2府县25市町。  相似文献   

6.
大姚、普洱地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是一个地震活动区。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1级地震后,详细分析了云南大地震与云南天文台天文时纬残差的关系,发现在云南及其邻近发生大地震以前均存在着时纬残差异常。总结了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的特征和规律,并在几次大地震前提供了预测信息。天文时纬残差是从时间与纬度的观测值中扣除地球整体运动影响之后的剩余部分,它是一个与当地地球物理场变化有关的量,包括铅垂线变化。震前地震孕育过程中震区地下物质的运动可能是形成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的主要原因,所以,它可用于监测台站周围的重力场变化。2003年7月21日大姚6.2级地震与2007年6月3日普洱6.4级地震前,云南天文台的时纬残差均出现了明显的同步异常,这再次说明这种异常可用于天文台周围的强震预测。  相似文献   

7.
<正> 自日本地震预报联络会和国土厅1979年发布东海地区将发生8级大地震的意见和日本前首相大平于1979年8月7日下令这次大震的危险地区加强防灾措施预防和减轻未来东海大震震害之后,至今已二年多了。在此期间,日本地震预报研究比较活跃,又有了新的发展,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研究性成果。东海大地震预报情况东海地区是否会发生8级大震这个问题,在日本地震界争论已久,直到1979年才取得  相似文献   

8.
何京 《防灾博览》2007,(6):17-18
火山喷发和地震,是日本这个岛国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等,都造成了极其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换来了日本对防灾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并且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在城市建立防灾公园就是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1923年9月1日,日本的关东地区发生8.1级大地震。东京都、神奈川、千叶、静冈和山梨地区遭受严重破坏。地震共造成10.5万人死亡,其中由于建筑倒塌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1万人,地震引发火灾造成9.2万人死亡,其他次生灾害造成0.2万人死亡。1923年关东大地震是发生在首都圈大都市地区的一次灾难性事件。虽然这次地震事件已经过去100年,但造成这次地震灾难的教训仍然需要人们深刻反思,并针对近百年来社会经济巨变及未来发展对大都市地区大震巨灾风险进行科学预判,防抗救相结合,将巨灾消弭于发生之前。  相似文献   

10.
深海海底是地球表面最贴近地球深部的地方,是对地壳甚至地幔的过程进行观测、对地球内部构造进行探索,进而对于由此造成的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的理想场所. 最早提出海底观测需求的,正是源于地震监测的需要,而对海底地震观测更为迫切的需求来自地震灾害预警.2004年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2006年台湾以南的南海地震,都足以说明海底观测的重要性.而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Ms9.0东日本大地震及其随后引发的海啸及核泄漏,更强调了地震观测预警的迫切性.正是在科学与资源开发等许多需求的驱动下,海底观测系统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迅速发展,成为继地面/洋面和空间之后,观测地球系统的第三个平台.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河北唐山大地震44周年。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这个英雄城市考察时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进行了全面的顶层制度设计、科学的组织体系构建、系统的能力建设安排。44年过去,如今的唐山已从"不设防的城市"到"抗震型城市标杆"。7月25日上午,由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特别支持了一期首都科学讲堂《唐山大地震与城市地震灾害防治》主题讲座。当年大地震给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唐山城区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为何异常惨烈?唐山大地震以后,中国的地震科技取得了哪些进步?这些年我国是如何完善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的?本刊也就这些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高孟潭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日本关东大震距今已有90年了,但是那次地震惨烈的教训,尤其是地震引起火灾的教训我们应该深刻地牢记,并应该在防灾避难实践中加以特别地关注.因为,在那场灾难中,关东地区80%的人死于震后的大火,而且这些人又多数是在临时简易的避难场所中被烧死的.无独有偶,50年后的中国海城地震时,也有340多人死于临时避难场所的火灾中(占总死亡人数的1/4).因此,今天当我们为防备地震和其他突发灾害而大量建设避难场所时,或灾后搭建临时避难场所时,一定要把避难场所防火措施作为防止次生灾害的首要任务. 日本关东大地震火灾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发生的8.1级大地震,使整个关东地区共有70余万所房屋被损毁,14.3万人丧生,20多万人负伤,财产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日本和中国一样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有“地震国”之称。日本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地壳很不稳定,沿海一带多次发生7级以上大震。日本人民尝饱了地震所带来的深重灾难。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曾发生一次8.2级大地震。由于中午时刻发震,家家户户正在准备午餐的火炉被震翻,靠近震中的东京市有344处厂房、仓库、民房同时起火。因交通阻塞,水管震裂,无灭火水源,致使大火延烧了几天,全市85%的房屋化为灰烬,有5万多人被围困在广场上活活烧死。在横滨市有50%的房屋被烧毁,数万人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阪神大地震。在地震发生三天后的1月20日,神户的华侨们迅速设置了“神户华侨震灾对策本部”。在交通极端瘫痪的情况下,横滨及东京的华侨于1月20日率先赶到神户,组织募捐活动,这次活动蕴含着1923年关东大震灾时,在神户避难的横滨华侨对接受神户华侨援助的回报心意。  相似文献   

15.
日美地震灾害紧急对应对中国灾害应急体制建立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美国1994年洛杉矶北岭地震反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时日美政府的地震灾害紧急应对过程,尤其是地震后的24小时内政府的初期对应,分析了日美地震灾害应急体制的特征,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国灾害应急体系做了探讨。日美政府之所以在大地震发生时能有效地进行了紧急应对,在于健全的灾害应急体制。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时期,面对各种各样的灾害和事故,要真正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以灾害应急规划体系、防灾情报系统、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和专业化灾害援助队伍体系等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李大光 《民防苑》2009,(5):28-31
去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超过唐山大地震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场大地震的震级之高、破坏之大、波及之广、营救之难,均历史罕见。在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人民解放军空降部队在中国汶川大地震救灾行动中吸引了世界的目光。5月14日,15名空降兵首次在因地震与外界隔绝的阿坝地区茂县成功进行伞降。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瞬间夺取了上万同胞的生命.同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7.2级大地震,却仅造成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受伤.从后来的电视新闻画面可以看到,地震来临时,身处震区的日本民众并没有慌张失措,他们有的钻到了桌子底下,有的靠着墙角,有的就站在屋里比较空的地方,没有人尖叫,没有人乱跑,所有人都十分镇定.如此强烈的对比,不得不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灾害综合研究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安宁 《灾害学》1994,9(3):12-16
本文着重讨论了灾害的成因综合分析问题。以地气耦合的观点在小区域中研究了甘肃天水1654年7级地震、甘肃武都1879年7级地震与当时大隆雨和大冰雹的相磁成因问题。从大区域中研究了1954年长江大水与同年6月17日安徽合肥5级地震的震害特大的问题。又研究了河南驻马店、河北内邱、湖北五峰大水与构造的关系,并研究了该地区发生地裂缝地下气体逸出影响大气降水的成因问题。又以同样观点讨论了浙江登陆台风深入陕西延安地区与1957年12月4日蒙古8.4级大地震发生的关系,并与日本的同类灾害作了对比,以论证地气耦合的综合灾害成因分析观点。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1月17日是日本阪神大地震15周年纪念日,日本当天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追悼当年的死难者。日本首相鸠山在仪式上致辞说,阪神大地震发生15年来,灾区实现了重建,但现在仍有必要努力抚慰  相似文献   

20.
继 1999年 8月 17日土耳其 7 4级地震、9月 7日希腊 5 9级地震之后 ,9月 2 1日我国台湾省又发生 7 6级大地震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引起了全世界震惊和关注。台湾经济比较发达 ,用于建筑物的抗震投入也相对较多 ,而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却如此之大 ,令人反思。作为江苏主管地震工作的省地震局 ,如何从台湾地震中吸取经验教训 ,加强防震减灾工作 ,深感责任重大而迫切。为此 ,1999年 10月中旬江苏省地震局专门邀请在宁的部、省、市、高校 2 4个主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有关单位 4 0多名院长、专家共商加强江苏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