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西澳大利亚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的差别和相似性重新进行研究,旨在解决岩石成因论问题。与金伯利岩岩筒不同,在火山口钾镁煌斑岩中常有玻璃质和多孔状火山碎屑物,在火山口带发现有岩浆岩。在矿物学上,钾镁煌斑岩含有金伯利岩中非典型的矿物,特别是白榴石、钾碱镁闪石、柱红石和钾钙板锆石。钾镁煌斑岩的组成变化较大,是低压分离作用以及橄榄石、铬尖晶石、透辉石、金云母和钙钛矿分离的结果,尽管它们可能不是来自同一母岩浆。高压结晶作用在北金伯利和东金伯利地区的金伯利岩岩墙中更为显著,这可用金伯利岩中相对普遍地产出诸如镁铬矿、钛镁铝榴石、辉石、尖晶石和锆石等矿物的巨晶来说明,而在钾镁煌斑岩中这些矿物巨晶非常罕见或不存在。 在西澳大利亚钾镁煌斑岩和金伯利岩岩筒中,地幔捕虏体罕见并常有蚀变。对存在的岩石类型(包括纯橄榄岩、石榴石橄榄岩、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进行了阐述。没有发现榴辉岩捕虏体,但金刚石中的包裹体以及重砂精矿含有榴辉岩套的矿物。从而得出结论:金伯利地区下方的地幔是耐火耐熔的亏损地幔,可能含有一些榴辉岩。 象金伯利岩一样,钾镁煌斑岩也被认为是形成于地幔深部的、体积很小的部分熔触体。而西金伯利地区的钾镁煌斑岩,象云母质(含云母的)金伯利岩一样  相似文献   

2.
西澳大利亚西金伯利地区中断世白榴钾镁煌斑岩及其与金伯利岩的亲缘性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该地区金刚石的勘查工作到60年代后期才开始;在阿伯特山发现了镁铝榴石和镁钛铁矿,但未发现金刚石。70年代到80年代初,金刚石勘查相继获得成功,在北和东金伯利发现了一些金伯利岩墙和岩筒,在西金伯利地区的埃伦代尔发现了含金刚石的橄榄钾镁煌斑岩,在东金伯利地区发现了富含金刚石的阿盖尔岩筒。介绍了这些矿床的发现和勘查进展。  相似文献   

3.
1851年首次报道了澳大利亚发现金刚石。但是,直到1960年才用现代勘探理论和勘探技术初步证明该大陆存在着可能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高潮出现在1970—1980年期间,当时在西澳大利亚州金伯利地区的阿盖尔发现了具有经济价值的金刚石砂矿和钾镁煌斑岩岩管型原生金刚石矿床。本文重点阐述了阿盖尔金刚石矿床的发现史、金伯利地区的区域地质、勘探技术,以及阿盖尔金刚石选矿厂和预料1986年金刚石产量可达2800万克拉的矿山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湖南宁乡钾镁煌斑岩是寻找湖南原生金刚石矿床的重要线索之一.本文通过对宁乡Ⅴ号煌斑岩岩管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及其与其它地区钾镁煌斑岩的对比,确定宁乡Ⅴ号岩管煌斑岩与前人所研究的宁乡钾镁煌斑岩特征基本一致.但与西澳典型含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相比,其SiO2、Al2O3、MnO的含量较高,MgO、TiO2、K2O含量较低,这可能与钾镁煌斑岩的岩浆来源及演化过程有关,显示其地幔源区来源相对于西澳钾镁煌斑岩的源区较为富集.  相似文献   

5.
过去十年中的科学进展大大增进了我们对金刚石的年龄和成因等方面的了解。现代分析技术使得<200μm的微细粒子的准确化学分析成为可能,因此有可能进行金刚石中的矿物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这就是过去十年科学进展的主要原因。概括来说,包体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金刚石均产于两种类型岩石中:橄揽岩和榴辉岩。橄榄岩型金刚石的年龄为3300Ma,而榴辉岩型金刚石的年龄要轻一些,约为1000~1600Ma。通常与金刚石伴生的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一般要比它们所包含的金刚石年轻得多。这清楚地表明,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只起搬运作用,即把金刚石带到地表而与大多数金刚石的形成没有关系。本文还就过去十年中提出的关于金刚石从橄榄岩和榴辉岩结晶的碳来源以及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的形成机制等方面的最新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 一、岩石化学特征值的选取钾镁煌斑岩是一种新的、重要的含金刚石母岩。虽然发现较晚,但国内外学者对其岩石化学特征、成矿规律仍然做了不少工作,总结出一些能判别钾镁煌斑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值(表1)。只是这些特征值,多为作者个人经验总结,常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金刚石来自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以及碱性和超镁铁质煌斑岩。文中指出,这些岩石与钙碱性煌斑岩一样,都高度富含金。煌斑岩中金的平均丰度至少要比“普通”火成岩高一个数量级,而许多个别的值甚至高出100—1000倍。金含量高可能反映出两个因素:(1)煌斑岩是从地球特别深的部位演变而来的——在这些部位不仅金刚石稳定,而且金也比其他火成岩源区更富集;(2)煌斑岩岩浆之所以能成为来自深部的金的适合载体是因为它们具有高的CO_2、H_2O、F、K、Rb和Ba含量,中等的S含量,而且所反映的流体实际上就是在地壳中沉积脉型金矿的流体。大多数类型的煌斑岩都与富集型地幔捕虏体一道从地球的深部迅速上升,因而能保留所有的金刚石和金。另一方面,钙碱性煌斑岩则经历了与地壳大规模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它们捕获了地壳捕虏体,同时失去了所有的金刚石和地幔捕虏体,其中至少还丢失了一些金;后者可解释它们常与中温热液金矿床伴生(例如太古代金矿床)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 金伯利岩,这种移至地表的含金刚石的超深岩石,含有橄榄石、镁铝榴石和其他矿物的浸染体。一般认为,这些浸染体是金伯利岩岩浆在深处结晶时产生的。 Б.А.Мальков等利用K-Ar法测定了橄榄石、镁铝榴石、铬透辉石及其周围金伯利岩的年龄,发现这些矿物的年龄有很大的差别。例如,雅库特《露头》岩筒内,破碎的沉积岩年龄为137百万年,镁铝榴石浸  相似文献   

9.
大陆地幔岩石圈可能是一个不相容元素的重要的储库,并且它仍然是一个研究地幔元素分馏过程的关键性天然实验室。为了构筑一个大陆地幔岩石圈模式,对地幔捕虏体、钾镁煌斑岩和金伯利岩以及所选择的大陆溢流玄武岩中的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业已证明,这种地幔岩石圈的组成、密度、厚度和产生玄武岩的能力是随年龄而变化的。太古宙地幔岩石圈以具有相对低的FeO丰度(这归因于科马提岩的提取作用)为特征,因而该岩石圈的密度必定比周围的软流圈要低。与此相反,太古宙后的地幔岩石圈,其组成可能与最近采集的样品(如碱性玄武岩中的尖晶石橄榄岩包体)相类似。因此,太古宙后的地幔石圈为大陆溢流玄武岩的产生贡献了足够丰富的物质,并且为更容易分层和加入到大洋玄武岩的软流圈源区提供了足够高的密度。综合现有的有关地幔捕虏体和大陆溢流玄武岩的资料表明,大陆地幔岩石圈在壳/幔系统中占的元素份额,含K小于10%’而含Sr和Nd为3.5%。 许多大陆镁铁质岩石具有以ε_(Nd)低、ε_(Sr)多变和~(206)Pb/~(204)Pb比值经常都低为特征的明显不同的同位素比值。特别是具稍高~(87)Sr/~(86)Sr和低~(206)Pb/~(204)Pb的组合越来越被认为是大陆地幔岩石圈的一个特征。钾镁煌斑岩、金伯利岩和黄长煌斑岩?  相似文献   

10.
钾镁煌斑岩一超钾岩系列产出超大型金刚石矿床;玄粗岩系列火山一侵入连续体产出超大型一大型铜金矿床;钾碱玄岩一安粗岩系列产出大型稀土金属及Ba、Sr、P、Fe、萤石矿床;超钾安粗岩一流纹岩系列产出大型锆铪矿床及Y、Nb、Ta、REE、Ga、Al、萤石矿床。我国已知哀牢山一可可西里一喀拉昆仑新生代超钾岩一富钾火山岩系列火山一侵入连续体产出超大型一大型铜矿床;东天山海西期与东南沿海燕山期玄粗岩系列火山岩建造也产出大型铜、金、银矿床。可望找到与富钾岩浆岩有关的金刚石和稀土等矿床。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金伯利岩中金刚石形成作用的特点,一些文章已作过详尽的阐述,但这些假说却解释不了变质杂岩辉长岩类、榴辉岩和片麻岩中金刚石的形成作用。关于非金伯利岩成因的金刚石的特点尚处于争论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业已查明,西伯利亚地台金伯利岩的含金刚石程度由南向北而降低。爆破岩筒的平均规模也沿着同一方向而变小。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一规律是金伯利岩省分带结构的结果;另一些研究者则把这一规律同侵蚀断面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我们认为,这两种假说都存在严重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正> 金伯利岩的一系列标型矿物——石榴石、辉石、橄榄石、碳酸盐、钛铁矿等的成份和性质的研究,对于确定金伯利岩的形成条件和它的含矿(金刚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铬尖晶石类也属于金伯利岩的标型矿物之列,目前对它研究得还不够:它们的分析数目不多,关于它们的物理性质、结构和类质同象类型的报导也不完全。红外谱是研究铬尖晶石类有前途的方  相似文献   

14.
<正> 尽管金刚石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并且每年回收大量金刚石,但其天然形成过程仍有争论。虽然假定大多数金刚石是岩浆成因的,并且与金伯利岩事件有联系,但是金伯利岩中某些捕虏体内金刚石的存在表明,至少有些金刚石是捕获晶。这种非同源成因的金刚石的比例是目前争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 虽然一个多世纪以来,金刚石一直是从金伯利岩筒中回收的,但它们与金伯利岩主岩的关系却一直有争议。争论的焦点是,在原始金伯利岩浆中,金刚石究竟是斑晶还是捕虏晶?更广义地说,金刚石的结晶作用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可能与金伯利岩的生成有关,还是在金刚石  相似文献   

16.
<正> 金伯利岩中铬尖晶石的矿物共生、性质和成份 铬尖晶石是金伯利岩中含量较低的矿物,但它稳定地出现在金伯利岩中,并且由于它的一些特点而有着重要作用。金伯利岩和玄武岩的许多二辉橄榄岩捕掳体中铬尖晶石的存在,正是在较大的压力和温度范围内进行能够导致上地幔含尖晶石橄榄岩中间压力相析出的实验研究的基础。同时,铬尖晶石也是金伯利岩含矿(含金刚石)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在直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沂沭推覆拼贴带构造地质特徽结合山东地区金伯利岩的时空关系探讨进一步寻找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九八三年四日,在蒙阴金刚石矿二矿区胜利一号金伯利岩管大岩管的东北部219水平上,发现了深源捕虏体——榴辉岩岩球(见图1)。岩球的大小为48×31毫米,似个小鸡蛋的一大半,镶嵌在含大量围岩(片麻岩)角砾的斑状金伯利岩中,呈椭圆形。在岩球的断面上明显可以看出有镁铝榴石、绿辉石、金云母等矿物,呈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球表  相似文献   

19.
<正> 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同上地幔深部层位有密切的关系。这就吸引了许多地质学家去研究金伯利岩和包体的地质学、岩石学和矿物学、金伯利岩和包体的绝对及相对年龄以及从金刚石抽提的气体的组成。 近来,报道了许多与金伯利岩成因有关的实验。在所有压力下CO_2的溶解度都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在5千巴下变得更重要:在高于5千巴的压力下,橄榄岩熔体中CO_2的溶解度以及H_2O的溶解度都增大。而且,H_2O/CO_2比值控制着橄榄岩熔体的分异途径:在X_(H_2O)~v>0.6和120千巴压力下,形成安山岩浆;在X_(H_2O)~v<0.6(X_(CO_2)~v>0.4)时,金伯利岩-碳酸  相似文献   

20.
镁钛铁矿是金伯利岩特有的副矿物,系金刚石矿床的指示矿物之一。因此,研究镁钛铁矿的标型特征对于金刚石矿的地质找矿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镁钛铁矿是钛铁矿的富镁变种,属于六方晶系、C_(3i)~2空间群,单位晶胞中原子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