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吸附条件对多孔炭/硅胶复合吸附剂的吸附除铬(Ⅵ)性能的影响,这些条件包括接触时间、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初始溶液浓度和吸附温度等。结果表明多孔炭/硅胶是有效的吸附除铬(Ⅵ)材料,除铬(Ⅵ)过程强烈依赖于溶液pH值,优化的pH值为2.3,在此pH下有部分铬(Ⅵ)被还原。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初始溶液浓度等也影响吸附过程。20h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胡敏素对Cu2+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对胡敏素吸附去除水中Cu~(2+)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温度和Cu~(2+)初始浓度为5个影响因素,Cu~(2+)吸附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吸附率与上述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对吸附过程的等温模型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响应面分析表明,吸附剂用量、pH和Cu~(2+)初始浓度是显著因素.胡敏素对Cu~(2+)吸附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110 min、吸附剂用量2.4 g·L~(-1)、pH=5.4、温度25.0℃、Cu~(2+)初始浓度208 mg·L~(-1).在该条件下,测得胡敏素对Cu~(2+)的吸附率可达到80.78%,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胡敏素表面疏松多孔,有利于其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吸附Cu~(2+),同时,胡敏素表面的羟基、羧基和羰基等活性基团可以与Cu~(2+)发生配位络合作用,Na+、Ca~(2+)、Mg~(2+)等与Cu~(2+)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从而发生化学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胡敏素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廉价的吸附剂,可应用于Cu~(2+)污染废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某洗煤厂的煤矸石和天然粘土石灰石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氯化铝制备吸附剂对Zn~(2+)进行吸附,运用SEM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因素对Zn~(2+)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0℃、振荡时间为70 min、废水pH为6、吸附剂投加量为0.5 g时,Zn~(2+)去除率达到96.28%。煤矸石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在高浓度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低浓度时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吸附是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秸秆生物炭(WSBC)为吸附剂,研究了WSBC对水中Cd~(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溶液pH值、投加量和共存阳离子对其吸附Cd~(2+)的影响.WSBC结构表征结果表明,WSBC表面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吸附结果表明,溶液pH值会对WSBC吸附Cd~(2+)产生较大影响.吸附动力学数据分别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和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Cd~(2+)在WSBC上的吸附.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发现Cd~(2+)在WSBC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结果表明,WSBC对Cd~(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巯基纤维素并用其对含Cr(VI)离子的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反应温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2、Cr(VI)浓度为50 mg/L和吸附剂为0.5 g时,常温条件下吸附6h后,Cr(VI)去除率达到99.2%,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铬污染的治理方法,选择园艺作物辣椒的秸秆作为吸附剂对Cr(Ⅵ)进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溶液pH及铬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通过热动力学等研究探索了吸附过程的吸附机理,并结合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辣椒秸秆吸附水溶液Cr(Ⅵ)前后进行表征,结果发现溶液pH对Cr(Ⅵ)的吸附有较大的影响,在低pH值具有较高的铬吸附容量,且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随着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及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吸附剂用量12.5 g/L,初始溶液浓度160 mg/L,pH值为2.0,吸附温度40℃的条件下吸附750 min,辣椒秸秆对铬的吸附量达12.1 mg/g。热动力学研究表明整个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线模型,吸附是一种自发吸热熵增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三价和六价微量铬在塑料瓶壁表面上的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军  章申 《环境科学》1981,(1):15-18,61
本文研究Cr(Ⅲ)和Cr(Ⅵ)在不同pH条件下在聚乙烯塑料上的吸附特性,根据溶液在塑料瓶内放置不同时间后铬浓度的变化来判断器壁对铬的吸附量,在pH<9的介质中,器壁对Cr(Ⅵ)无明显的吸附作用。pH<5时,对Cr~(3+)无明显吸附,中性和碱性介质中Cr~(3+)有吸附。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合成沸石对Cr~(3+)的去除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粉煤灰合成沸石对废水中Cr~(3+)的去除能力,分析了接触时间、pH、沸石投加量、Cr~(3+)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Cr~(3+)过程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成沸石的主要成分为一种无名沸石.合成沸石对Cr~(3+)具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在pH 2.0~12.0范围内,合成沸石对Cr~(3+)都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Cr~(3+)去除率随着沸石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Cr~(3+)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Langmuir等温线模型对吸附数据具有更好的非线性拟合效果,所得最大吸附量为111.7 mg·g-1.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与原沸石相比,利用Na Cl再生后的沸石的Cr~(3+)去除率下降11.42%~14.10%,但仍可循环利用.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合成的沸石具有较好的除Cr~(3+)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啤酒酵母吸附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吸附剂用量、重金属初始浓度、pH对非活性啤酒酵母菌体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的用量越高,对Cr(Ⅵ)的去除率也越高,但单位菌体吸附量却越低;相反,Cr(Ⅵ)初始浓度越高,对Cr(Ⅵ)的去除率就越低,但单位菌体吸附量却越高;溶液的pH也是影响吸附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pH为1时,吸附去除效果最好,非活性啤酒酵母菌体对Cr(Ⅵ)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来拟合,但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由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得到最大吸附量为9.17mg/g干菌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壳聚糖(CS)进行磷酸化改性,文章制备了N-亚甲基磷酸壳聚糖(MPCS)吸附剂,探讨了MPCS对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MPCS的吸附性能优于CS;MPCS用量为0.15 g,温度为303 K时,吸附率达到98.46%;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MPCS对Cd~(2+)的最大饱和吸附容量为105.26 mg/g;MPCS对镉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是通过氨基以及磷酸酯基对Cd~(2+)进行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对胡敏素吸附去除水中Pb~(2+)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值、温度和Pb~(2+)初始浓度5个影响因素,建立了吸附率与上述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确定了最优吸附条件,对吸附过程的等温模型、热力学特性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吸附剂用量、pH值、温度和Pb~(2+)初始浓度为显著因素.胡敏素对Pb~(2+)吸附的最优条件为:吸附时间85min、投加量1.2g/L、pH=4.7、温度44.5℃、Pb~(2+)初始浓度202mg/L.最优条件下,实测Pb~(2+)吸附率可达92.59%.胡敏素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最大吸附量为170.28mg/g;计算得知胡敏素吸附Pb~(2+)的热力学状态函数ΔG~0、ΔS~0和ΔH~0分别为-29.30~-24.21k J/mol、126.70J/(mol·K)和13.59k J/mol,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胡敏素表面的羰基、羟基、氨基和羧基等活性基团可以和Pb~(2+)发生配位络合作用,Ca、Na和Mg等离子与Pb~(2+)发生离子交换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胡敏素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绿色廉价吸附剂,可用于处理含Pb~(2+)废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用瓷土作廉价的吸附剂除去水溶液中Cr~(+6)的方法。在pH2.5和温度30℃的条件下,浓度为0.5×10~(-4)的Cr~(+6)溶液的最大除去率为68%。用Lagergren方程解释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平均吸附速率常数为0.148min~(-1)。发现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计算了不同温度时的吸附速率常数。吸附速率的控制因素是颗粒内的扩散。测定了不同温度时的传质系数和颗粒内扩散系数。本文研究表明,低温和低pH值有利于除去Cr~(+6)。  相似文献   

13.
酸碱复合改性海泡石亚结构特征及其对Cd(Ⅱ)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强化海泡石(Sep)对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采用酸碱复合改性处理获得改性海泡石(ABsep),借助氮气吸脱附等温线、SEM-EDS、TEM、FTIR和XRD等技术分析了改性前后海泡石的结构特征,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时间、ABsep/Cd~(2+)质量比、温度、吸附剂用量、pH及共存离子等因素对ABsep吸附Cd~(2+)的影响.结果表明,ABsep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孔容分别较改性前增加66.1%、15.7%和34.8%,可交换性离子含量有所增加,主要成分为SiO_2和Mg(OH)_2.改性前后海泡石对Cd~(2+)吸附过程能较好地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且均为自发吸热反应,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伴有物理性吸附;最佳ABsep/Cd~(2+)质量比为3:1;298 K时Sips拟合ABsep对Cd~(2+)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42.43 mg·g~(-1),为改性前海泡石的3.55倍;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Cd~(2+)吸附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用量为0.3 g·L~(-1);ABsep对Cd~(2+)的吸附量随溶液初始pH的升高而增加最佳pH为7;不同浓度K~+、Na~+、Mg~(2+)和Ca~(2+)的存在均会对Cd~(2+)的吸附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Mg~(2+)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4.
为近岸带大型海藻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运用改性海藻制备生物吸附剂去除废水中Cu~(2+)。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影响Cu~(2+)吸附率的吸附剂投加量、Cu~(2+)初始浓度、pH值3个条件进行设计优化,经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吸附率的二阶模型,确定Cu~(2+)吸附实验的最优操作条件:吸附剂投加量8.09 g/L,溶液初始浓度为40.92 mg/L,pH值6.34,预测最优值为94.5816%,实测吸附率达到94.36%。研究结果表明,大型海藻是一种很具潜力的环保型廉价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
以松果为原料制备生物吸附剂,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分析松果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特征,并考察了左氧氟沙星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条件为pH为8,温度为40℃,吸附剂用量为0.8 g/L,最大吸附量为104.17 mg/g.吸附过程能较好被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 >0.99)拟合.以农业废弃物松果制备出价廉、高效的新型生物吸附剂,为水体中抗生素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球衣菌吸附重金属Hg2+的理化条件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球衣菌(Sphaerotglus natans)FQ32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初始离子浓度、吸附剂用量、菌龄、pH值、温度和吸附时间等理化因素对其吸附重金属Hg2 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球衣菌在Hg2 浓度为16 mg·L-1、吸附剂用量0.4g·L-1、菌龄16h、pH 7、温度30℃、吸附时间90 rmin时的优化条件下,对Hg2 的吸附量为72.86 mg·g-1;该吸附过程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吸附5 min时,吸附量达总吸附量的74.10%,90 min达到吸附平衡;此过程符Langmuir等温方程.等温模型、透射电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菌体细胞表面的活性基团与Hg2 的络合反应是球衣菌吸附Hg2 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7.
核桃青皮生物炭对重金属铅、铜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采用500℃限氧裂解法将农林废弃物核桃青皮制成核桃青皮生物炭,进行了核桃青皮生物炭对铅、铜的批量吸附实验.同时,利用扫描电镜、FTIR红外等方法探讨了核桃青皮炭吸附Pb~(2+)、Cu~(2+)的特性,探究了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吸附剂投加量、溶液初始pH等因素对核桃青皮生物炭吸附Pb~(2+)、Cu~(2+)作用的影响,讨论了吸附动力学特性及吸附等温特性.结果表明:温度298.15 K、pH为3~6条件下,核桃青皮生物炭吸附Pb~(2+)和Cu~(2+)在2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核桃青皮炭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8、1.5 g·L~(-1),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76.190、153.846 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说明其吸附过程主要是近似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8.
牡蛎壳负载壳聚糖去除水中活性红152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牡蛎壳(OS)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牡蛎壳负载壳聚糖(CCOS)吸附剂,并利用电镜扫描(SEM)、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及热重(TG)分析等方法对吸附剂样品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吸附剂对活性红152(RR15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壳聚糖与牡蛎壳质量比、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活性红152起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与牡蛎壳质量比为0.08,pH值为2时,活性红152的去除率达最大值;活性红152的去除率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吸附剂用量为0.3g时,活性红152的去除率达83.3%.吸附容量也随着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150min达到吸附平衡.运用3种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和Tempkin方程,最大吸附容量在298.15、303.15、308.15和318.15K下分别为135.14、142.86、144.92、149.25mg·g-1.在热力学研究中,ΔG0<0、ΔH0>0、ΔS0>0,表明此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和熵增加的过程.解吸实验表明,吸附剂用碱液处理再生后,可循环使用4次.  相似文献   

19.
从排污口废水中筛选到一株能耐受一定浓度Pb~(2+)和Zn~(2+)的低温真菌,将其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方式、温度和pH值对其吸附Pb~(2+)和Zn~(2+)的影响,绘制、拟合吸附等温线,并在模拟废水环境中进行逐级吸附试验。结果表明:Pb~(2+)和Zn~(2+)初始浓度接近100 mg/L时,可在20℃吸附15 min时达到平衡,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静态吸附的吸附量偏高。当pH值为4~6,温度在4~15℃时吸附量最大,这正是低温真菌的优势所在。人工配制了含Pb~(2+)和Zn~(2+)的模拟废水,分别经过5级和6级吸附后,出水可达到GB 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谢莹  曹艳妮 《环境工程》2018,36(6):58-62
从排污口废水中筛选到一株能耐受一定浓度Pb~(2+)和Zn~(2+)的低温真菌,将其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方式、温度和pH值对其吸附Pb~(2+)和Zn~(2+)的影响,绘制、拟合吸附等温线,并在模拟废水环境中进行逐级吸附试验。结果表明:Pb~(2+)和Zn~(2+)初始浓度接近100 mg/L时,可在20℃吸附15 min时达到平衡,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静态吸附的吸附量偏高。当pH值为4~6,温度在4~15℃时吸附量最大,这正是低温真菌的优势所在。人工配制了含Pb~(2+)和Zn~(2+)的模拟废水,分别经过5级和6级吸附后,出水可达到GB 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