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吸收、降解、挥发、根滤、稳定等作用机理,达到去除土壤、水体中污染物,或使污染物固定以减轻其危害性,或使污染物转化为毒性较低化学形态的现场治理技术。植物修复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在累积与超累积植物的寻找筛选、植物对重金属等有害物的耐毒和解毒机理、植物修复现场环境调控及根际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  相似文献   

2.
环糊精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从环糊精对有机污染物的增溶作用:环糊精用于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和去除;环糊精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和影响;环糊精衍生物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环糊精对污染物生物活性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环糊精在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自然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自然降解是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归趋过程的一个重要机制,一直是环境界研究的重点。归纳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自然降解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并以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为例,指出目前在自然降解实验研究设计方面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抗生素抗性菌的富集和扩散对受纳水体及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本研究从上海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四环素抗性菌株TC-1,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结果鉴定,菌株TC-1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对节杆菌属菌株的全基因组分析表明,菌株TC-1含有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包括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抗性基因.对比节杆菌属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基因簇分析表明,这些抗性基因在节杆菌属中具有普遍存在性,表明其来源于相关菌株的遗传而非单个菌株的偶然获得.鉴于节杆菌属是潜在的病原性微生物,该结论可为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致病微生物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某实际污染场地土壤和实验室模拟污染土壤,开展装潢垃圾-土壤共处置体系对污染物无害化、稳定化作用效果的批次试验,采用表观去除率和真实去除率对该共处置体系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共处置体系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均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反应进行到28 d时,总石油烃、苯酚类、苯系物、菲有机污染物的表观去除率分别为73.7%、79.7%、82.1%和67%,除乐果外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真实去除率均在40%~60%之间;5种重金属的表观去除率均在68%以上,其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含量在试验后期接近于零;该共处置体系中羟基(-OH)官能团、木质素、吸附-降解作用和碱性环境是实现污染物无害化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可为固体废物消纳和共处置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沉积物微生物是农村黑臭水体物质循环和有机物降解等过程的主要驱动者,其群落结构组成常因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而变化.以菏泽市东明县29个农村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测定农村黑臭水体上覆水和沉积物氮、磷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结合Illumina测序结果,分析农村黑臭水体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农村黑臭水体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污染物分布范围均较广.与农业面源相比,以农村生活污水为主要污染来源的农村黑臭水体上覆水中氮、磷污染物浓度更高,分别是农业面源的3.1倍和1.5倍.此外,该区域农村黑臭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普遍低于菏泽市土壤元素背景值.该区域农村黑臭水体沉积物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这5种优势菌门的序列总和占全部序列的70.3%~83.6%.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厌氧绳菌纲和放线菌纲是沉积物细菌群落的优势菌纲;硫杆菌属和假节杆菌属是其优势菌属.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中DO、 COD、 TN、 TP和有机质对农村黑臭水体沉积物细菌菌属有显著影响(P<0.05),沉...  相似文献   

7.
硝基取代芳烃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修复被污染的土壤、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Peres et al.,2000).利用从污水处理厂分离的一株降解氯代硝基苯的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sp.)菌株CNB-l进行了消除土壤中氯代硝基苯的试验研究.传统的菌落计数方法和针对氯代硝基苯降解酶基因的竞争性定量PCR技术监测结果表明,菌株CNB-1有效地在土壤中定值和存活,其细胞数量与污染物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能够在2 d时间内完全清除土壤中2 μg·g-1的氯代硝基苯.利用PCR-DGGE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检测,结果表明,存在污染物氯代硝基苯时可以明显检测到加入的菌株CNB-1的特征性条带,加入菌株CNB-1对土壤中原来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大.结论:菌株CNB-1在硝基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异养脱氮菌株Bacillus sp.LY降解去除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性能.结果表明,菌株在同时实现有毒有机污染物去除与生物脱氮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以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苯酚、邻苯二酚、环境雌激素NP及其前驱物NPEOs为唯一碳源时,该菌株对4种物质的降解去除率分别达87%、77%、96%和80%,一级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191、0.112、0.435、0.147 d-1.在分别以NP及NPEOs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菌株对体系中的总氮亦有一定的去除,表现出异养脱氮能力.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高效生物脱氮联合去除有毒有机污染物工艺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株草甘膦降解菌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长期受草甘膦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10株草甘膦降解菌,其中A5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率最高,经鉴定该菌株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对A5菌株进行降解特性研究,结表明,该菌株降解草甘膦最适条件为:草甘膦600mg/L,葡萄糖10g/L,NaCl0.5g/L,pH6.5,32℃。在最适降解条件下,该菌株在72h时对草甘膦的降解率达94.2%。  相似文献   

10.
异养脱氮菌株Bacillus sp. LY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J  Lü J  He YL  Jin Q  Zhang WY  He X 《环境科学》2007,28(12):2838-2842
研究了异养脱氮菌株Bacillus sp. LY降解去除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性能.结果表明,菌株在同时实现有毒有机污染物去除与生物脱氮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以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苯酚、邻苯二酚、环境雌激素NP及其前驱物NPEOs为唯一碳源时,该菌株对4种物质的降解去除率分别达87%、77%、96%和80%,一级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191、0.112、0.435、0.147 d-1.在分别以NP及NPEOs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菌株对体系中的总氮亦有一定的去除,表现出异养脱氮能力.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高效生物脱氮联合去除有毒有机污染物工艺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萘是一类长久存在于环境中的优先污染物,具有致突变性与致癌性。该文综述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萘降解菌株的种类,特别是极端环境中分离得到的菌株,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解萘的能力,而且具有较高之耐盐,耐压、耐温性,可与植物协同发挥作用,修复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介绍了萘降解菌株降解机理及其联合修复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降解菌的联合修复作用包括微生物联合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针对现在萘污染修复的研究趋势,从降解菌种的鉴定保藏、菌株性能优化、联合修复方式的改进等方面的相关生物技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荆马河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壤又是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载体,是部分污染物的归宿地。荆马河区域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家化工冶金行业的厂家,并向环境中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其中包括数量众多的重金属,存在于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中。大气中的重金属随着雨水洗涤或尘埃自然沉降而迁移到土壤中;水体中的重金属经农田灌溉进入土壤;固体废弃物则直接被利用而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因此,排出的污染物通过空气扩散沉降、灌溉和施肥等途径,最终污染农田土壤,进入农业生态和食物链,影响农业和危害人体健…  相似文献   

13.
新型钢渣水处理剂去除水体污染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钢渣是炼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具有较高的碱度、机械强度和比表面积。钢渣化学成份较复杂,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加强钢渣的处置及综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剂,钢渣用于去除水体污染物不仅减少了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文章分析了钢渣水处理剂去除水体污染物的作用机理,认为钢渣水处理剂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吸附和沉淀两种作用,而还原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相对较小。阐述了钢渣水处理剂处理重金属废水、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开发液态钢渣新型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实现钢渣水处理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流有机污染物现状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稳态非平衡流动系统逸度模型概念为基础,建立有机毒物环境归宿模型.采用Turbo C2.0编程,实现了对有机污染物在大气、土壤、水、底泥、悬浮物和水生生物等环境各相的浓度分布、各种迁移转化作用的过程速率、以及积累量、滞留时间等环境化学参数的计算机模拟与预测.该模型及计算机软件对有机污染物研究与管理、评价其排放到天然水体的环境风险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河流有机污染物现状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稳态非平衡流动系统模型概念为基础,建立有机毒物环境归缩模型。采用TurboC2.0编程,实现了对有机污染物在大气、土壤、水、底泥、悬浮物和水生生物等环境各相的浓度分布、各种迁移转化作用的过程速率、以及积累量、滞留时间等环境化学参数的计算机模拟与预测。该模型及计算机软件对有机污染物研究与管理、评价其排放到天然水体的环境风险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乡市镉污染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对镉固定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为生物修复提供了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新乡市某电池厂周边Cd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平板分离方法分析其细菌群落组成.传统培养方法表明新乡市重金属污染土壤细菌由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这4个门,芽孢杆菌属、节杆菌属和根瘤菌属等30个属组成;高通量测序表明,其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等25门及400属组成.相较于培养方法,高通量测序群落组成更为丰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分子生态网路分析表明其关键细菌分别为Arthrobacter、Marmoricola、Nocardioides、Ferruginibacter、Flavitalea、Nitrospira和Lysobacter等组成.对分离的159株可培养菌株进行Cd摇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Aneurinibacillus、Arthrobacter和Bacillus等11个属的30株菌具有较好地固定效果.效果验证实验表明,Ochrobactrum sp. 1-6、Bacillus sp.2-11和Pseudomonas sp.1-9等6株高效菌株能提高青菜(鸡毛菜)生物量、降低青菜不同组织中的Cd含量.本研究为新乡市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同时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细菌群落和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木质素降解酶研究进展与外生菌根真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木质素降解酶系统的组成、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在外生菌根真菌产木质素降解酶方面的研究,阐述了其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优势。木质素降解酶系统能够降解多环芳烃、氯代芳烃、硝基有机物和染料等多种环境污染物。许多外生菌根真菌都具有木质素降解酶系统。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湘江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了综合研究,直接测定化学形态,化学平衡模式计算及沉积物释放模拟试验等三种途径来评价其化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其中生物直接可给级分含量很少,有机络合、颗粒吸附和沉淀等形态构成溶解化合态的缓冲级分,极大部分重金属含在固体颗粒残渣级分中。由此推断,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本文提出了根据存在形态和化学稳定性来评价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环境容量及排放负荷的概念,并对湘江水体的排解负荷及 pH 值的化学稳定临界区域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壤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土壤环境微界面是土壤组分(矿物和有机质)、植物根系、微生物等微界面的集合体和动态变化的连续体.土壤胶体微界面可理解为土壤固/液界面的双电层结构.这些动态变化的异质微界面,按其表面结构特点可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型表面和有机物表面.环境污染物在土壤胶体微界面的迁移转化是污染物在土壤固-液界面反应的动态平衡过程,包括吸附/解吸、沉淀/溶解、络合/螯合、氧化/还原等反应.植物根际是植物与土壤组分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活跃区域,根际微界面决定着污染物向植物根系的运输、植物吸收及转运,为污染物经土壤向食物链传递的主要通道.根际微生物在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氧化、还原、转化,以及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异质微界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土壤环境中构成微界面的连续体,决定着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和向其它环境介质(如水体和植物)的迁移,因而在土壤污染控制和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土壤环境微界面过程的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的研究前沿,值得引起土壤环境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石油的开采、加工、输送及使用过程中,对大气、土壤、水体带来了严重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尤为严重。植物修复以其处理成本低、吸收污染物的生物量大等优点已成为人们普遍能接受的去除污染物的首选技术。植物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即植物直接吸收有机污染物;释放分泌物和酶,刺激根区微生物活性和生物转化作用;增强根区的矿化作用。植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有:环境条件、污染物的浓度和滞留时间、营养元素、表面活性剂、根系分布等。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机械-微生物-植物多技术联用等措施,可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